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满足井下无线近距离人员定位的需要,设计了一种符合ZigBee规范的人员定位网络系统.简要介绍了ZigBee技术及其特点,分析了ZigBee无线通信协议,并采用了CC2430芯片和带有定位引擎的CC2431芯片.在此基础上,对人员定位系统的硬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软件上进行了无线通信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了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可提供丰富的数据、图形信息,能从地面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统计井下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事故发生后,可快速检索事故发生当时井下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布位置,从而制定出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此网络系统满足了井下无线近距离人员定位的要求,成本较低,架设方便,易于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井下异常状况下,地面关闭动力电源后,实现与井下及时联系,将无线躯体传感网络技术应用于井下人员的搜救系统中,可在煤矿井下发生安全事故后,仍能及时准确地获知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健康信息,进而提升井下搜救水平.在无线传输模式下,考虑井下会出现由移动节点组成的移动子网,保持子网的网络畅通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无线躯体传感节点采用电池供电,在井下发生异常时电池剩余电量是未知的,因此在信息传输时保持负载均衡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波 《科技信息》2011,(16):329-331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包括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通过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建设完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国内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对煤炭需求的高速增长,煤炭工业得到很大发展,但是煤矿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仍未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后,准确判定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的受困位置、遇险人员撤退路线、井下的环境监测情况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救援方  相似文献   

5.
刘斌 《科技信息》2013,(2):513-513
本文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实时对井下人员进行定位、身份识别。实现了井下人员的考勤统计,并为监控井下的人员分布提供了依据,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于晓霞 《科技信息》2013,(6):139-140
针对煤炭生产作业主要在井下进行,工作环境恶劣,不安全因素多,人员、设备等流动性大,极易导致事故发生等状况,设计了基于信息融合的井下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系统方案。该系统将下井人员的矿灯充电监控、RFID人员身份识别、GIS地理信息进行信息融合,通过建立先进辨识模型和模式识别算法,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实现下井人员进行井下全方位自动跟踪定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德州仪器(TI)公司CC2431芯片,构建了基于ZigBee协议的井下人员定位及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由网络协调器、定位参考基站、人员终端组成,通过在井下建立线状和网状ZigBee无线网络,实现井下人员定位、环境监测和通信等功能.通过人员终端测定附近定位基站的信号强度,可以用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实时观测井下人员的活动,并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通过对天线的近场效应进行补偿性修正,定位误差降低了约50%.模拟井下环境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达到0.25 m的测量分辨率,定位误差小于2 m,可以支持4 kbps的数据传输,满足井下人员定位和事故发生时的疏散调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国内煤矿以往瓦斯灾害发生后群死群伤的情况,结合煤矿"六大系统"中有关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精神,分析了瓦斯灾害发生后瓦斯灾害的致伤形式及原因,研究了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机理,并得出井下人员安全疏散的判断条件,该结论对提高煤矿瓦斯灾害后的遇险人员生存概率,科学合理选择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位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斌 《科技信息》2012,(2):285-286
基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利用微功率无线收发器模块(FFD)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定位。通过无线收发模块采集信息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送到井上,实现了井下人员的考勤记录和井下人员分布情况的实时显示,为井下高效救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事故频发,工人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严峻现实,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结合控制中心数据库,实现了对矿工位置的跟踪和定位,并能够查询人员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路线,从而加强了对整个煤矿的实时管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被困人员的搜救,大大加强了矿工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对数字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生产中的衔接计划部分更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基于GIS基本原理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详细设计了煤矿生产中的衔接计划部分。并在RGIS平台上用VC 将其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及信息化管理,大多数煤矿安装了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但各系统均存在信息量大、系统之间不能兼容、实时数据共享性差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QL Server的实现实时数据共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建立基于SQL的共享数据库,采用自定义存储过程,然后利用创建应用程序定时调用存储过程,实现了矿区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与通风系统信息的实时共享.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以实现系统的兼容、实时数据的共享、减小系统数据库的负担、增强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矿山井下人员和机车的位置信息在安全生产中十分重要,为了获取其精确的定位信息,提出采用超宽带无线技术进行定位。介绍了超宽带技术及其特点,对其在井下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矿山井下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UWB无线精确定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理念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出发,结合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监管、安全效益、安全投入等方面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实践,分析了“以人为本”安全理念对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理念、落实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高产、高效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也使生产现场的粉尘浓度急剧增加,造成作业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本文系统阐述国内外在防尘技术方面已有的技术,总结采掘面综合防尘技术以及粉尘在线监测等技术,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晋祠岩溶泉流量衰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晋祠泉域41年的补径排资料,对晋祠泉流量的衰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导致晋祠泉断流的因素有:大气降水量、汾河渗漏量、人工开采量(含采煤排水)、太原盆地孔隙水开采量等,其中人工开采岩溶水(含采煤排水)是引起泉流量衰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煤矿重大事故控制研究的现状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研究了我国煤矿事故及控制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煤矿(顶板、瓦斯、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等)重大事故都与采场覆岩运动争应力场应力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相关。应当针对具体煤层开采地质争采动条件,深化采场覆岩运动争应力场应力分布规律争相关事故预测及控制理论的研究,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事故预测争控制决策的信息化、智能化争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安全监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支持和协助不力,与监察结构配合较差。必须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和安全管理体制,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严格依法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综放采煤工艺向中小型煤矿普及,越来越多的煤矿采用综放采煤工艺来改造原来落后的普采工艺,使运输顺槽皮带机的安装成了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长距离大起伏综放运输顺槽皮带机安装工程中需注意的细节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经历着“第二次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革。立足于这一整体背景,以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的概念特征与现有制度渊源为基点,同时以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的法理学价值为支撑点,可以全面揭示农民工养老保险权利不足的现实疮疤,即基点困境、定位困境、运行困境与保障困境。有鉴于此,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的法律规制之完善应从厘定法律关系主体的责任、建立系统完备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健全无缝对接的配套制度与政策多方面来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