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比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古代服饰中存在的“比德”现象和服饰“比德”的文化背景两个方面分析古代服饰的“比德观”,以期为理解中国古代服饰所凝聚着的深层理性意蕴找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裘皮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曾是最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裘皮服饰不但是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和绘画等形象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裘皮的种类、名称和加工保养方法,裘皮服饰的品种和穿着配伍,以及裘皮服饰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人物服饰多姿多彩,富涵有丰富的服饰文化。本文从服饰的造型、材料、装饰品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典型人物服饰形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红楼梦》人物服饰形象是表现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诗经》中的祭服,对其中描写的“祭服”、“男子祭服”、“女子祭服”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特别是联系当时相关资料,对其中某些服饰作了新解,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先秦时代的服饰礼制、祭服形制、用途,以及当时的一些风俗时尚、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和人们的审美观念。那些赋予政治内涵的“祭服”为长期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5.
分析现代服饰形象动静态不同展示形式的特征和视觉效果,比较几种主要展示形式技术手段和艺术效果.指出服饰形象的展示应针对不同场合和展示目的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服饰形象展示是设计师围绕服饰文化和商业目的,对服饰形象的再塑造及服饰审美意境营造的艺术表现;也是设计师以及模特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服饰形象进行艺术构思的个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服饰研究的情境观点,重新审视身体在服饰活动中的价值。提出身体价值观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身体评价的方式,理想的身体形象,性别角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爱英 《科技信息》2010,(36):19-19
旅游景区的职业人群服饰对景区的旅游形象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几个典型的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景区职业人群服饰形象构成,从不同岗位、不同性别等角度分析了景区职业人群服饰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色彩在服装艺术中体现着独特的魅力,以先色夺人的第一印象,而成为服装设计诸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时尚的信息,表达着美的思潮和情感。因此,寻求一种和谐的服饰色彩搭配效果,将使服饰这一生活艺术品以更完美的形象展现,这也是服饰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就宋代、明代妇女服饰中较有代表性的服装“背子”做介绍,对“背子”的款式变化与现代服装外型的演变联系进行分析,以证明传统服装与现实服装的相关联特性。  相似文献   

11.
崔沔卒年考     
关于崔沔卒年,有两种不同记载。李华《赠礼部尚书孝公崔沔集序》记崔沔卒年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而《旧唐书》载崔沔卒年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在崔沔卒年这一大事上,李华的记载是错误的,崔沔的卒年应该是开元二十七年(739年)。  相似文献   

12.
论王冕形象     
在《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作者高标的儒家理想人格。作为小说臧否人物的人格标准,王冕这一形象的塑造与作者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映现出人生价值失落、“圣”“王”失兼的吴敬梓矛盾、痛苦的精神面相。  相似文献   

13.
1993年5月22日,在绵山清水河设6个采样断面作着生硅藻的采集,研究结果计有22个属和73个种、变种和变型,分属2个纲、5个目7个科,其中以极小曲壳藻杰克变种(Achnanthesminutissimaavar.jackii)为主要优势种,以极小曲壳藻强壮变种(Achnanthesminutissimavar.robusta)和喙头舟形藻(Navicularhychocephala)为亚优势种,shanon-weaver指数为3.26,硅藻群落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指示水质清洁。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以来的瑶语(勉语)研究,经历了拓荒、普查、沉寂、繁盛、延展五个阶段,在瑶语(勉语)的分布概况、历时演变、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接触与比较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今后应在田野普查、单点深入、方法创新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70后"的另类写作充斥着性爱和欲望,但文本中包含的时尚一代的生活哲学和美学,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一些特征和倾向又给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特别是"新新人类三剑客"卫慧、棉棉、万芳的另类小说创作更是值得关注的文本。  相似文献   

16.
速眠新Ⅱ与戊巴比妥钠对实验用白香猪麻醉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速眠新Ⅱ对实验用白香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头成年实验用白香猪随机分为三个组,A组为速眠新Ⅱ组,B组和C组为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不同比例复合麻醉组。观察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监测动物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A、B、C三个组的诱导期分别为(11.4±7.85)min(、122.7±42.82)min和(47.8±46.04)min;维持期(5.7±2.51)min(、104.4±27.68)min和(85.9±92.64)min;苏醒期分别为(4.7±2.83)min(、122.8±19.5)min和(102.1±59.62)min。三组动物体温从给药开始至苏醒在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三组动物的呼吸频率均表现为给药后10 min至90 min缓慢升高、在苏醒期略下降的规律性变化;三组动物心率从给药开始至苏醒均在持续下降。结论实验用白香猪对速眠新Ⅱ的耐受高,单纯使用速眠新Ⅱ和与戊巴比妥钠复合使用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7.
王冕是元代的著名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在继承宋代的释仲仁和扬无咎的基础上,自创了繁花密蕊的墨梅新画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传统文人绘画艺术的新途径,将诗、书、画熔于一炉,浑然天成。这种艺术创新,一举奠定了王冕在元代独特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8.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这类习俗.文章认为赭面习俗更可能流行于“西康女子”及藏北牧区,与古代东民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绵阳市楼房村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处理相关工艺流程,并对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