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梳理国外双碳创新历程,结合江苏双碳科技创新政策现状,以江苏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双碳专项项目的申报年度、区域分布、类别分布、承担主体、研究领域等布局情况进行分析,摸清当前优势短板,对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江苏双碳目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分析基础上,立足双碳科技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就统筹推进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浙江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做出具体部署。据悉,浙江省是全国率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相关行动方案的地区,《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30年,着眼碳中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正式出台,为统筹推进金华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行动方案聚焦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引领支撑全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相似文献   

4.
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全球统一目标.在这一目标愿景下,金属矿产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宏观政策、市场运作、技术应用、碳金融等方面对金属矿产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金属矿产行业在碳中和的愿景下将面临成本上升、碳排放机理复杂、技术成熟度欠缺等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随着国家低碳经济深度推进,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金属矿产行业规模化发展成为新趋势,金属需求量将保持增长,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技术革新将助推产业升级,企业资金获取渠道拓宽,碳资产有望成为行业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加强碳排放信息化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对金属矿产行业企业等方面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全球统一目标.在这一目标愿景下,金属矿产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宏观政策、市场运作、技术应用、碳金融等方面对金属矿产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金属矿产行业在碳中和的愿景下将面临成本上升、碳排放机理复杂、技术成熟度欠缺等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随着国家低碳经济深度推进,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金属矿产行业规模化发展成为新趋势,金属需求量将保持增长,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技术革新将助推产业升级,企业资金获取渠道拓宽,碳资产有望成为行业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加强碳排放信息化建设、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对金属矿产行业企业等方面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将率先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目标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绿色金融作为推动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内涵的前提下,基于三螺旋的理论逻辑,聚焦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拟构建“人才需求—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人才供给”的路径,为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参照。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的“双碳”行动,建立动态的“产业—专业—课程”敏捷对接体系,有序衔接“学术论坛—创新项目—毕业论文”,并通过“虚拟教研室+现代产业学院”的教学方法,形成“共建—共验—共享”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人才培养能力增值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明确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主要目标与主要措施。高校作为汇集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更应注重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科学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社会以及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不断输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实现双碳目标前提是省级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现代化发展示范区重要组成一环,积极开展区域碳达峰时间及峰值预测研究,探索实现路径,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低碳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河北省2004—2019年历史相关数据,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基于情景分析法,预测河北省2020—2040年碳排放“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通过对比各类情景,对区域“碳达峰”实现路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在构建的6个情景中,除基准情景S1、产业升级情景S2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之外,其余情景均在2030年达到峰值;(2)在可实现“双碳”目标的节能发展情景S3、清洁发展情景S4、绿色发展情景S5、经济放缓情景S6中,经济放缓情景下可实现较低的碳排放峰值9.352×108 t;(3)通过对比各类情景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是影响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针对目前自由沉淀教学实验装置与方法存在的不足,通过沉淀柱小型化、以浊度去除率表征沉淀效率及Origin软件计算总沉淀效率等主要改革措施,构建了具有减污降碳效能的自由沉淀教学实验方法。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均表明改革后获得的实验结果可充分验证自由沉淀的基本原理,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家国情怀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升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发展建设,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解析“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和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低碳目标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空间环境、绿色交通、低碳产业、能源循环利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碳中和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阶段性战略任务,而政策驱动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从政策体系与学术研究2方面回顾了中国碳中和发展进程及研究热点,探讨了实现碳中和愿景的政策需求。提出应以更高站位推进碳中和政策协同,以更宽视野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技术与减排路径,以更灵活方式引导碳中和绿色发展资金支持,以更大力度增强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湖州市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是全省首个市级"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高质量支撑"6+1"能源、工业、建设、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碳达峰工作,为南浔光电、  相似文献   

14.
在“降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的时代要求下,体育产业应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以整体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分析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内涵,指出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体育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业态融合、产业链整合,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供需匹配;数字技术赋能还能够降低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促进体育产业降碳脱碳,助力体育产业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尚存在体育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认识不足、体育产业碳盘查难度大以及数字技术自身的高碳排放悖论等困境。鉴于此,提出政府端低碳政策规划引导、绿色金融扶持调节、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市场端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开展碳减排碳补偿等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正引领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有色冶金产业作为“三高一资”行业,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探索新的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阐释网络协同制造模式与“双碳”目标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分析甘肃省有色冶金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双碳”目标的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群共生耦合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和短流程跨企业共生耦合网络协同制造模式。通过运用新型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提升有色冶金产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在海洋这片“蓝色沃土”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碳达峰、碳中和”将为海洋能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海洋能的发展,《科技导报》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李伟。  相似文献   

17.
姚伟  赵晨迪  雷志刚 《科技资讯》2023,(18):168-171
该文以慈利县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和能源消耗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慈利县总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为负数,其碳吸收量远远大于碳排放量,在“碳中和、碳达峰”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基于统计分析,探究山区县在国土空间规划用地优化布局中相关土地资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许下了郑重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为我国能源发展规划了路线图,设定了时间表,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地热资源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高效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对于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地热发电转化效率低、规模化开发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地热资源发电技术,通过设计井下热电机装置,构建具有流体温度差的闭合回路,实现井下热电高效转化;建立井下热流温度场数学...  相似文献   

20.
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要求。基于空间Durbin模型和GMM动态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006—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发展与省际碳排放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少区域碳排放,相关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低碳技术创新和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共同构成了绿色金融发展影响碳排放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新时代我国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制定促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