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软件测试中,构造测试用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都由测试人员手动完成,这种生成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同时生成的测试用例非常有限,覆盖率较低.首先探讨了通过约束求解的方法,通过分析程序路径中所有的约束表达式,逆推得到测试用例的过程;然后调查了不同类型的C语言工程的待测源码的统计结果,同时针对其特征,引入了不同的约束求解算法策略;最后通过各种策略的组合与配置,给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约束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UML2.0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在研究基于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UML2.0序列图与用例描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采用事件确定有限自动机来描述系统序列图,通过命题投影时序逻辑的模型检测技术,验证了自动机模型的正确性.使用自动机模型与用例描述来生成测试用例,该用例满足事件与全路径覆盖准则.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而且还确保了针对管理员的执行动作所产生的测试用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软件失效多数由其包含的谓词引发.本文针对特定的故障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需求规约的谓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该方法从需求规约中提取出因果图,再将因果图转换为谓词,再由BRO算法生成测试约束集,最后将生成测试用例集.实例分析表明,方法能有效生成测试用例集,并满足相应的测试谓词准则.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模型检验的类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自动生成类测试用例的方法.使用符号执行从类源代码抽取对象的状态和行为,以一个四元组抽象描述类,并转化成等价的Kripke结构.使用CTL公式描述测试覆盖标准,然后把这组CTL公式和描述类状态行为的Kripke结构输入模型检验工具,并利用模型检验工具自动生成相应的证据路径,最后将路径转化成满足相应覆盖标准的类测试用例.该方法直接从源代码生成测试用例,并使用贪心法约减冗余用例以降低测试成本.实验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测试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UML时序图不能够描述多态性,导致根据时序图生成的测试用例存在不足,无法测试多态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对多态性时序图的形式化及相应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根据类约束和满意集规则确定类的多态性方法集CSPM(class sets of polymorphism methods),并将多态性时序图转换为多态扩展有向无环图PCOMDAG(polymorphism class object method acyclic graph).使用提出的测试覆盖准则及深度优先算法对PCOMDAG图进行遍历,自动生成多态性时序图的测试用例.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其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生成基于OCL约束时序图的测试用例对多态性方法进行测试,提高时序图测试集的覆盖度.  相似文献   

6.
一致性测试中的时间约束及测试用例生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协议测试理论中的时间约束问题,从不同的一致性测试方法出发对协议测试中的时间参数做了严格的约束,同时给出了基于等待、协调和同步时间的严格约束下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在控制流测试中,先生成引导序列,然后按照测试拓扑环境设置和事件约束对引导序列、测试序列的时间进行约束设置.在数据流测试中,等待时间只需按照需求描述和约束来设定.对边界网关协议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适应不同的网络拓扑环境,其生成的测试用例在测试中能够有效降低测试代价.  相似文献   

7.
在对协议的一致性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并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的效率.文章描述了一种形式活动图和扩展有限状态机,介绍了从形式活动图生成扩展有限状态机的算法以及从扩展有限状态机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给予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对协议的一致性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并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的效率.文章描述了一种形式活动图和扩展有限状态机,介绍了从形式活动图生成扩展有限状态机的算法以及从扩展有限状态机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给予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对组合覆盖测试用例生成的研究已不少见,但考虑有参数约束情况的并不多.针对有参数约束的两两组合覆盖测试用例生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PO策略的有参数约束的两两组合覆盖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并与经典的AETG方法作比较,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某些待测软件系统上可以得到比AETG方法更小的测试集.另外,该算法的确定性组合的特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对测试的GUI测试用例生成方案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测试的成本很高.其中,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产生合适有效的测试用例是减少软件测试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文章对一个基于成对测试GUI测试用例生成方案及实现展开研究;给出了GUI对象描述、GUI测试用例生成、自动执行以及结果比较的过程;以项目CQMIS为例,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QTP,依据所提出的方案实施测试用例生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教学实践,对案例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案例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例推理(CBR)系统中实例无限增加会导致实例库冗余和实例检索效率降低,从而使系统总体性能下降的问题,对现有的实例库维护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基于实例覆盖性的实例保存策略,以此来限制实例库的无限扩大,进而提出以实例适应度函数对实例在实例库中的存在性进行描述,精简实例库中适应性差的实例,从而优化了实例库的存储结构,提高了系统性能.最后以冲裁模具实例库的维护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面对执行部门“案多人少”的困境,提出一种信息不确定环境下基于案例检索和组合赋权的执行案件风险评估方法。构建自然人为主体的执行案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引入考虑案件信息模糊性和可靠性的混合属性距离测度和相似度计算模型,并利用偏差最小法优化属性的组合权重。设计一种兼顾主客观的动态相似度阈值确定方法,并建立类案案例库,以相似案件的执行结果估算目标案件的执行风险。最后,通过算例和对比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Case not closed     
《Nature》2008,454(7207):917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面向对象的机械产品设计实例表示方法及检索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例表示方法和检索策略是基于实例机械产品设计的基础.在产品实例结构模型中,改进了层次分解树,使得分解树可在任意节点进行进一步分解和组合,并根据改进分解树的结构模型,建立了面向对象的节点实例表示方法;提出了实例预选、目标实例与候选实例匹配的两阶段实例检索策略,给出了相应算法,并应用到某枪械自动机的设计中,提高了实例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张岩冰 《甘肃科技》2009,25(6):15-16
以622M SDH光传输系统中断故障为例,从故障现象着手,结合SDH原理和系统实际组网情况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处理,结合SDH字节开销对由高阶告警引起的低阶告警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类告警产生的原因。同时,给出了一种分段管理下网元脱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没有规定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处理方法。日本的当事人诉讼虽然也能彻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本质上看,是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应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彻底解决此类纠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最佳方式,但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我国应把它作为行政诉讼类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试论案例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15-117
案例教学是改革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它以学生讨论为中心,既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地选取案例,灵活掌握案例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吴冬梅 《科技信息》2009,(24):117-117,119
The essay is mainly about the author's comprehens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fter reading the book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analyses three cases with the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mentioned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