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压实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公路的发展较快,但有些工程竣工通车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的路段尤其是高填方路段即出现了不均匀和不同程度的沉降,该种现象表现为填方越高,沉降幅度越大,严重路段甚至造成交通中断。沉降的原因是多种的,但可以归纳为2大类: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路基下沉*路基压实度满足不了自重应力的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交通量持续上升,我国各地修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许多路段超负荷运行,或修筑新的高速公路,或将原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或八车道已迫在眉睫.而高速公路的许多路段都修筑在软弱地基上,其沉降的路面病害十分突出,同时高速公路拓宽施工与工后运营期间对路基的沉降的预估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反映出常规的沉降计算方法未能完全反映土体沉降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随着交通量持续上升,我国各地修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许多路段超负荷运行,或修筑新的高速公路,或将原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或八车道已迫在眉睫。而高速公路的许多路段都修筑在软弱地基上,其沉降的路面病害十分突出,同时高速公路拓宽施工与工后运营期间对路基的沉降的预估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反映出常规的沉降计算方法未能完全反映土体沉降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路基的填土高度对于桥台基础的受力和变位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黄土地区修建的桥梁,这种影响表现则尤为突出.针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一座高填方路段上的桥梁,建立了桥台桩基础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了当路堤在填方高度不同、基础在不同桩长、不同桩径的条件下,桥台基础沉降的变化情况,探索了路基的填方高度、基础的桩长、桩径的变化对桥台桩基沉降的影响规律,得到几点关于桥台基础设计有益的结论,可为高填方路段的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不良地基上修筑公路时,由于固结沉降较慢,通车后易出现路面病害现象.利用等载顶压原理,提出沥青砼路面分期实施技术.既可降低地基处理及后期养护费用,又可通过分期修建使不良地基充分发生固结沉降,保证后期行车质量工程.实践表明,沥青砼路面分期实施技术是一项实用、经济和合理的新技术.在软土地基或不良地基上修筑公路时,常常出现桥头跳车和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固结时间较长,土质不均匀,产生不均匀沉降引发路面早期损害或是地基加固处治后的工后沉降引起路面的变化.对一些非软基的地质不良路段,若采用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有轨电车常规设计将线缆布设在路基支撑层下部,带来管沟反开挖破坏基床整体性、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支撑层下无敷设条件、电缆井施工影响路基施工进度、电缆井积水淤积、电缆穿线过程中损伤保护层、线缆维护难度大等难题,通过理论研究,结合试验验证,对现浇侧墙预制盖板、整体现浇、预制拼装、特殊路段等四种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技术经...  相似文献   

7.
陈峰  任振舟 《河南科技》2006,(15):66-67
一、概述 驻信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十字形"公路主骨架的重要路段,全长133.986km,路基地基土土质松软、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地下水埋藏浅,属软土地基.为防止路基基础沉降过大、消除或减小路桥桥头跳车现象,我们对本工程的所有桥基进行了加固处理,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驻信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十字形”公路主骨架的重要路段,全长133.986km,路基地基土土质松软、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地下水埋藏浅,属软土地基。为防止路基基础沉降过大、消除或减小路桥桥头跳车现象,我们对本工程的所有桥基进行了加同处理,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罗倩 《河南科技》2011,(5):84-85
<正>X038线夏馆至万沟段公路位于内乡县北部的深山区,伏牛山腹地。由于受资金限制,该路段线性指标较低,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和路侧险要路段在全线所占的比重较大。根据公安部门数据,该路段建成通车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年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ESCALABMK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分析特点出发,阐明了该仪器的结构特点及多发性故障的处理技术,并以冷却水循环系统的X射线源水路段作典型代表,分析了该路段的水路与电路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作者对该路段故障处理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罗倩 《河南科技》2011,(3):84-85
X038线夏馆至万沟段公路佗于内乡县北部的深山区,伏牛山腹地.由于受资金限制,该路段线性指标较低,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和路侧险要路段在全线所占的比重较大.根据公安部门数据,该路段建成通车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年均发生交通事故48起,其中重特大交通事故5起,年均死亡人数18人.受伤人数37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疆高山多年冻土区路基结构适用性,对G219新藏公路沿线病害进行调查统计,在试验路段K595+070-K596+270修筑4种路基结构并埋设传感器以监测温度、水分和沉降变形,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各路基结构的评价等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G219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以沉陷、裂缝为主,占比49.03%、27.53%;相比普通路基,热棒路基、片块石路基、通风管路基分别将填料内(地基中)冻土上限提高了4.3 m(1.9 m)、3.5 m(1.2 m)、2.8 m(0.3 m),将地下1 m处沉降值减小了33.5%、14.2%、24.1%,各路基水分场分布规律相似;热棒路基、通风管路基、片块石路基、普通路基的评价指数为0.77、0.71、0.68、0.54,结合评价集可知前三者具有保护高山多年冻土稳定性的作用,路基结构实践适用性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3.
为对邻近某明挖地铁车站的道路沉降进行评估,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道路沉降设计控制值累计小于10 mm为沉降稳定可控的判定标准,研究了明挖地铁车站不同施工工况下邻近道路的累计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明挖车站开挖期间道路累计沉降及沉降范围逐渐增大,沉降增幅逐渐减小,道路模拟最大沉降5.9 ...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长期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实践,从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基准点与沉降点布设、影响精度误差的因素以及沉降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沉降观测中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建于山岭重丘,填方路段较多,该路于2003年底建成通车.2004年5月份发现在K19+420~K19+450路段出现路面全幅整体下沉,经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下沉发展较迅速,至2004年8月进场施工时最大下沉量已达23cm,跳车现象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车安全.经现场技术论证采用深层压浆治理该段高速公路路基下沉.  相似文献   

16.
<正>巩义市某厂房2#综合楼工程于2006年竣工,到2007年7月发现墙体出现裂缝,根据现场观察情况,经相关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是2#综合楼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随后建设单位委托笔者所在单位对2#综合楼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为2007年7月—2008年4月,共进行沉降测量8次。经沉降观测发现,2#综合楼的A,C轴线上的9,18轴区域范围内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为28mm,平均沉降速率0.10mm/d,远大于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沉降稳定性标准0.01~0.04mm/d,且与裂缝部位方向基本吻合;为此,设计单位提出,对沉降量较大处地基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软土地基沉降周期长,承载力低,沉降变形波动大等特点,以某高铁沉降数据为依托,应用双曲线法、Asaoka法、星野法、GM(1,1)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分析不同时间起点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合实际沉降结果对比分析得出:①负沉降点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沉降预测时最好跳过或删除负沉降,且不易采用负沉降点附近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②双曲线法、Asaoka、GM(1,1)模型较适合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而星野法拟合效果相对较差;③双曲线法和GM(1,1)模型以停载后5个月为预测时间起点结果较准确,Asaoka法受预测时间起点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西部山区某高填方边坡沉降的特点,通过全站仪在等时距情况下测得该填方边坡在55天之内的沉降值,总结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引用灰色GM(1,1)和Verhulst模型方法建立起高填方边坡的沉降模型。通过实测结果与模型计算对比,证明这两种模型在预测高填方边坡沉降的可行性。这不仅可以减少沉降长期观测的浪费,而且可以较早的预测高填方边坡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外业采集测点较多、采集周期长、内业处理复杂烦琐的特点,提出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以汉十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为实例,从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等方面阐述信息化管理方法,为高速铁路施工和沉降观测分析评估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0.
隧道进出洞口浅埋段由于埋置较浅且多为破碎岩体,施工对岩层的扰动较大易发生坍塌、冒顶事件,而及时地掌握隧道拱顶的最终沉降,确定最佳的支护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Asaoka法能够利用较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量推算值,被广泛用于路基沉降预测中,而隧道拱顶沉降预测中却很少涉及.为此,该文依托贵州某隧道进出口断面的拱顶沉降值,运用Asaoka法进行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采用Asaoka法进行拱顶沉降预测时宜选用隧道开挖后10 d内的沉降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且拱顶沉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1 d;对于波动较大的拱顶沉降不易采用Asaoka法进行预测,但可作为其他预测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