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用于纯化大黄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1,8-二羟基蒽醌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丙酮为溶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大黄素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二羟基蒽醌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大黄素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色谱法对中药复方脑脉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化学方法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大黄素,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甲醚,5-羟甲基糠醛,β-谷甾醇,胡萝卜苷.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自脑脉通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为首次在组成脑脉通复方的4味中药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建立1个同时测定大黄及其制剂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Spherisorb ODS2(5μm,Φ4.6 mm×250 mm)色谱柱,以体积比为85∶15的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430 nm.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10 min内得到了有效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线性范围宽,可用于大黄及其制剂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药物小分子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超滤技术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LC-ESI-MS),并用该法筛选了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的大黄蒽醌类物质(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通过比较大黄蒽醌类药物混合溶液与HSA结合前后的提取离子流图色谱峰,发现大黄酸与HSA结合能力最强,芦荟大黄素次之,大黄酚最弱.说明超滤质谱法是研究药物小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马铃薯内生真菌E0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3个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素-8-单甲醚(1)、6-羟基芦荟大黄素-8-单甲醚(2)、1,6-二羟基-3-甲基氧杂蒽酮-8-羧酸酯(3)、硫赭曲菌素(4)、neuchromenin(5)、柠檬霉素(6)、8-去甲基杜鹃素(7)、5-羟甲基-2-呋喃甲酸(8)、原儿茶酸(9)、尿嘧啶(10)、麦角固醇(11)、(2S,3S,4R,2'R)-2-(2'-羟基二十四碳酰胺)十八烷-1,3,4-三醇(12)和甘露醇(13).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法.采用Venusil MP C18(2)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79∶2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测定了16批狼毒大戟根和地上部分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r0.999 3)及分离度(R1.5)均良好;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6.59%~99.13%,RSD≤1.36%;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7.60%~99.46%,RSD≤1.52%.16批狼毒大戟样品中5种蒽醌类成分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较大差异;由聚类分析可知,同一产地、不同居群狼毒大戟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并没有聚集在一枝上;同时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高于地上部分,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格咱乡除外.由此表明,这不仅能比较云南产狼毒大戟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的差异性,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法,通过一级质谱全扫描和二级质谱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研究5种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质谱行为及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并对大黄药材中总游离蒽醌提取物进行了电喷雾质谱检测.实验结果显示,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一级质谱负离子出峰较好,被测样品均为基峰或第二强峰,未发现聚合体离子及加合离子产生,二级质谱各碎片离子归属明确,特征性强.实验结果可应用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及进一步的代谢产物研究,并为大黄药材有效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它们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并且对有关问题给予说明.结论是,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响应,但仍有许多细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2-羟基苯乙酮或2-羟基苯丙酮与甲醛和芳香胺的缩合物在氯化氢-无水乙醇溶液中可直接发生 Mannich 反应,得到2-羟基-3′-芳氨基苯丙酮(1)或2-羟基-2′-甲基-3′-芳氨基苯丙酮(2).用 IR,~1HNMR,~(13)CNMR,MS 和元素分析确定了产物的结构.~1HNMR 证实:2-羟基苯乙酮或2-羟基苯丙酮与甲醛和芳胺缩合物发生反应时,反应发生在与羟基相连的甲基或亚甲基上.  相似文献   

10.
9,10 -二氢 - 9,10 -乙烯基蒽 - 11-甲酸甲酯 (1)与 Cr(CO) 6在正丁醚溶液中反应 ,分别得到顺式和反式 (η6- 9,10 -二氢 - 9,10 -乙烯基蒽 - 11-甲酸甲酯 )三羰基合铬 (2和 3) ,其中顺式异构体 2的结构已由 X-射线衍射谱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大黄素的抗癌活性和水溶性,通过羟基保护、NBS溴化、然后再和叔胺反应,得到两个双长链季铵盐大黄素衍生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表征了这两个产物的结构.这两个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和胃癌AGS、BGC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比大黄素的相应值明显降低,表明在大黄素的6位链接双长链季铵盐可以提高抗癌...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首乌益智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采用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 0.1%磷酸水(82:18,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9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测得大黄素在0.019~0.19 μg(R=0.999 9,n=5)、大黄素甲醚在0.021~0.21 μg(R=1.000 0,n=5)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8%、100.0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6%、1.15%。研究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同时测定首乌益智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虎杖中大黄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对虎杖中有效成分进行了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萃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内置为50 W的仪器条件下影响大黄素萃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微波功率。大黄素的最佳萃取条件是:乙醇浓度为90%,乙醇用量为75 mL,提取时间为5 min,微波功率为30 W。正交优化条件下,大黄素得率可达1.26%。萃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溶剂回流方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TRPV1 cRNA(1ng/nL)注射至非洲爪蟾卵母细胞(20nL/个)体内,放置于G-ORi培养液中,并在(19±1)℃的恒温培养箱内表达.同时利用灌流技术将不同浓度梯度的大黄素、辣椒素按照设计顺序依次灌流进入流动腔,同时控制流速保证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完全浸没于流动腔内.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0.1,1.0,10.0,50.0μmol/L浓度梯度的大黄素对500nmol/L浓度的辣椒素激活TRPV1电流的影响.得到大黄素作用辣椒素激活TRPV1通道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耐性和电压非依赖性,IC50=38μmol/L,Hill系数n=0.5.结果表明了大黄素对TRPV1位点的相互作用是负协同的,在天然药物里面是一类比较弱的拮抗剂,且大黄素在ORi溶液中开始析出沉淀的浓度在50~60μmol/L之间.我们首次发现了大黄素能够抑制TRPV1通道电流,这可能为开发新的镇痛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虎杖提取物灌胃后大鼠血浆及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建立一种用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分离鉴定复杂样品中主要蒽醌类代谢物的方法.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 mm×250 mm, 5 μm), 流动相为水 甲醇梯度洗脱, 柱温为25 ℃. 质谱条件: ESI离子源, 毛细管电压3.5 kV, 负
离子检出模式. 结果表明: 在大鼠灌胃虎杖提取物后的血浆样品中检测出大黄素、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3种代谢产物; 尿液中检测出大黄素、 大黄素葡萄糖醛酸酯、 芦荟大黄素硫酸酯和芦荟大黄素葡萄糖醛酸酯4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Emodinisoneoftheanthraquinonecompounds[1] ,whichexistsinmanymedicalplantssuchasradix polygonimultiflori,rhizomapolygoni,etc .Emodinisanimportantcompoundinmedicine .Ithasmanybiologicalactivitiessuchasanti infection ,decreasingbloodlipidscontent ,e…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黄萱益肝散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益肝散中两种有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钻石)C18(5μm,250 mm×4.6m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75∶25)。流速1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14 5~0.462 4μg和0.008 8~0.280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8.7%;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益肝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pH 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5.0×10-6mol/L~1.0×10-7mol/L,检出限3×10-7mol/L.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计算10个大黄素类似物分子结构参数,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合适结构参数作为网络输入节点,建立大黄素类化合物抗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大黄素类化合物抗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与分子中A环电荷和第3条最低空轨道能量相关,神经网络模型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具有可信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首乌及其复方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首乌、洁脉冲剂及其组分对平滑肌细胞体外药敏效应。方法:从“复方-单味药-活性成分”对比分析入手,采用MTT法测定首乌、洁脉冲剂、大黄素及大黄酸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首乌、洁脉冲剂与大黄素的有效剂量范围为其血药浓度的25~125倍;大黄酸有效剂量范围为其血药浓度的12.5~75倍。洁脉冲剂、大黄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54%~96.89%,24.6%~94.58%;而首乌、大黄酸效果较差,抑制率分别为16.56%~86.57%,14.38%~85.64%。并且随作用时间延长、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都有一定的提高。结论:本研究为首乌、洁泳冲剂、大黄素及大黄酸的医学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