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纳米材料所独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尺寸效应,这些效应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综述了纳米材料在传感、催化、光学、生物、医学、磁性等方面的应用,并说明了它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纳米材料所独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尺寸效应 ,这些效应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 综述了纳米材料在传感、催化、光学、生物、医学、磁性等方面的应用 ,并说明了它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涂料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量子效应等四大物理特性以及国内外纳米涂料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葛跃  杨连珍 《科技信息》2012,(2):169-169,171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影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特性、应用进展、前景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纳米材料的结构由表面(界面)结构组元构成,粒径介于原子团簇与常规粉体之间,一般不超过100nm,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粒径越小的纳米材料,其界面组元的比值越高,低动量电子散射量越大。纳米材料的界面组元中含有相当量的不饱和配位键、端键及悬键。由于不同的纳米材料各具独特效应,如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进而导致在声、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征的结构层次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使拥有了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在众多研究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开展新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的研究。纳米材料包括零维颗粒材料、一维纳米针、二维纳米膜材料以及三维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颗粒一般在1~100nm 之间,处于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它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呈现出一系列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目前在国防、电  相似文献   

8.
容红宾 《科技信息》2012,(11):71-71
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同时纳米材料在进行细胞分离、细胞染色以及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应用越来越成熟!纳米科技的应用越来越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纳米病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与宏观材料相比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生物动力学过程,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如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等,因而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生物、医药、化工、材料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1.
纳米金刚石的STM观测及其导电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PC-205B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获得了纳米金刚石的三维表面形貌图和扫描隧道谱(STS).把绝缘体金刚石纳米化处理后,在一定的偏压下,获得了纳米金刚石的STM三维形貌图,观测了纳米金刚石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测得了纳米金刚石的扫描隧道谱,估算出纳米金刚石的能隙宽度,并对纳米金刚石隧道谱和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STM/STS实验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纳米金刚石导电性能的谱学机理,拓展了STM的应用领域,而且还可以作为绝缘材料纳米化处理后纳米晶粒结构及其能谱特征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2.
零维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纳米粒子的特性及研究现状。纳米粒子在三维方向均处于纳米尺度,具有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作者并对纳米粒子的研究分析手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纳米硬质合金粉的桥接团粒对粉末成形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汞压仪和AMT-2400孔径分析仪,研究纳米硬质合金粉末"桥接"团粒对粉末及其压坯中孔隙体积分布曲线的影响.用沉降分离、高能剪切粉碎、(BET)比表面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桥接团粒在分离和破碎过程中,相对松装密度和比表面积的变化及高能破碎对粉末成形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接"团粒会造成不同的孔隙体积分布高峰,高能破碎使粉末的相对松装密度成倍增加,并可使压坯的密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器及电子等行业迅猛发展,钨铜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文章讨论了钨铜复合材料的常规制备技术,如熔渗法的基本过程以及对材料显微组织、致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分别从钨铜纳米粉末的制备、高速、高效粉末压制、快速粉末烧结三个方面展望了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_2改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纳米TiO2为添加剂来提高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各项性能.研究了纳米TiO2的改性,以及改性后的纳米TiO2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热极限、防水性能、黏结强度及抗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涂料的断面以及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采用6%的经硅铝复合包膜改性后的纳米TiO2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与纯钢结构防火涂料相比,纳米TiO2添加量为0.9%时,改性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其耐热极限由96℃提高到112℃,耐水极限由28h提高到37h,黏结强度由0.45 MPa提高到0.61MPa,抗菌率也由21%上升到99%.  相似文献   

16.
The kind of micro-/nano-meter precision actuator in cludes a piezoelectric one, an electric deformation one, a magnetic deformation one, a mechanical one, and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one. This paper puts forw ard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tep actuator of nanometer precision, which cons ists of a step motor of large fine-dividing number of step angle, shaft couplin gs, a decelerator of large decelerating ratio, a screw mechanism and a pole of U shape, and has the minimum step displacement of 10...  相似文献   

17.
 在微波辐照和有压力条件下,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在不同的压力下(从 0.4~0.8MPa)进行了聚合反应的研究.动态激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的结果都表明在上述条件下仅反应 10min,即可得到无皂纳米粒子胶乳,其平均粒子水化半径受压力影响较小.但压力对聚合转化率的影响较大,压力增加,转化率降低.而在通常加热的条件下用同样的配方,反应慢且无法得到纳米粒子胶乳.  相似文献   

18.
压电陶瓷(PZT)作为微位移的执行装置,在光学测量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运用虚拟仪器软件设计的压电陶瓷相移器驱动、校正与位移精度控制系统,准确方便地实现了对压电陶瓷相移器的控制.通过LabVIEW编写的程序采集数据对PZT的位移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一种测量PZT驱动电压与位移曲线的新方法.通过Lab-VIEW控制数据采集卡的输出电压来控制PZT的驱动,位移精度可以达到纳米(nm)量级.  相似文献   

19.
Ti离子注入聚合物纳米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MEVVA源引出的Ti等离子注入聚酯 (PET)薄膜 ,注量在 1× 10 172× 10 17cm- 2 范围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金属离子注入PET纳米结构随注量增加的变化 .结果表明 ,注入的Ti原子在PET中形成了密集的纳米相 ,这些纳米相均匀地弥散分布在注入层中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观察横截面表明 ,注入层为 3层结构 .可见Ti的注入已经在注入层中形成了金属化表面 .表面硬度、抗磨损特性和电导率明显地增加 .最后分析了金属离子注入对聚合物特性的改善机理 .  相似文献   

20.
在合适的温度和pH值下,通过硅酸钠在氯化氨溶液中水解,制备球形二氧化硅超细粉·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硅酸钠溶液浓度和流量对产物形成时间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球形二氧化硅超细粉的pH值为9,反应温度为60℃,硅酸钠溶液浓度为0 6mol·L-1·并在不同温度对球形二氧化硅超细粉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900℃时,超细二氧化硅粉有明显的烧结现象·采用SEM,TEM表征了二氧化硅为球形纳米超细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