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体育”是适应当前推广终身教育理念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的重点在于强调被“增强体质”、“技术教育”思想所忽视的体育精神、能力、习惯、意识、兴趣的持续培养,学校体育应谊成为终身体育新的战略重点.学生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也就是说未来从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转变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顺利衔接是终身体育的必然要求.采用文献法研究认为,实现二者的衔接必须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在体育实践和体育意识的互动中培养体育意识;通过体育俱乐部和家庭体育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实践上的交流和融合;强化个体体育能力和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转变学校体育资源专属的观念,建立服务大众的意识,学校体育场地所有权、使用分配权交给政府,管理上实行“学校、社会两扇门”制度,整合体育人力资源,实现体育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终身体育思想内涵的深层次的挖掘,阐述了以俱乐部形式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掌握营养与健康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安全知识及保健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学会体育欣赏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五个可行性和必要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环节,是联系体育社会化与终身体育的纽带、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中,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实施终身体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国内学者对国外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探究国内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定义、特征分类、运行条件、运营机制,并总结提出了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几点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内,对国外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较少,且时间较为久远.在对俱乐部发展方面的建议有:增加会员人数,扩大资金来源,保证场地设施,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的现状分析,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的研究深度不够,有待拓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在体育课程和教材内容上要以终身健身为主要内容,重视全民健身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既是四化建设的专门人材,也是群体活动的骨干和指导力量,让终身体育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湖北经济学院俱乐部武体育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效果的分析,认为学生参与教学及教学管理,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管理体制符合现代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洪 《科技信息》2013,(12):308-309
校园体育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是从90年代开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俱乐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可以使体育教学活动得到继续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也日益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分别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经费运作、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会员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俱乐部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在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同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确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其人才的培养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对人才急剧需求的速度.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除需要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面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地区4所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时间和频度,锻炼形式和项目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锻炼时间和频度严重不足,高校 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运动和终身体育思想方面宣传教育不够,建议高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补充体育理论课内容,通过延长课程,固定选修课学分,建立各类健身俱乐部,实行大学体育的全程教育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行为,使其成为真正的终身体育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通过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淮北煤师院学生体质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了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2.实行大学体育俱乐部授课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3.卖行大学体育俱乐部授课后有利于学生生理机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体育教学改革叫得很响,有些教师如此改革:不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在给大学生上体育课时.经常玩游戏,其实大学生(尤其男生)不喜欢游戏。还有一些教师片面认为“健康第一”就是“快乐第一”.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并且有人呼吁要砍掉教材中难度较大的项目.致使有的学校已经没有了田径课、体操课.一些最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运动项目正在慢慢地从学校体育教材中消失。还有些人把竞技体育也想从改革中改掉。竞技体育具有竞争性、趣味性,又有吸引力,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何要去掉呢?体育教学改革一定要结合实际,对传统中的许多优秀成份要继承下来,不能走极端。  相似文献   

14.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与管理,证明该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优化高校体育资源配置,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琼 《科技信息》2012,(32):345-34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高校体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教学思想,为此,普通高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行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模式,如“三自主式”、“完全学分制”、“教学俱乐部”、“主副项制”、“课内外一体化”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过分强调学生运动技术的体育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又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座桥梁,因此从学生身体发展和体育教育的角度来讲,体育课教学是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非常重要也是最后的阶段。本文从“现代教育人道性原则的需要”、“现代教育个性化原则的需要”和“传统‘因材施教’教育理论的需要”等方面对改革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及培养新型的时代大学生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番浅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新世纪要求,在“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思路指导下,使教学目的由过去“增强体质”向“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改变。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很难实现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下的教学目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进行评价实践,用现代教育理念设计有效评价载体及评价方式,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向“人-动作-人”的发展教育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张书奇  陈慧贞 《科技信息》2009,(28):262-262
在体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终身体育的有效措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本文就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并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浩  薛春文 《科技信息》2012,(15):178-17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开发富有活力的体育课程。新课标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扬弃.反映出新的学校体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健康第一”和主体性教育思想两方面。而新的学校体育思想正是在“健康第一”、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几个方面对传统学校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