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解基于再生微粉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本文将再生微粉和粉煤灰单掺或与硅灰复掺以50%、60%、70%的取代率取代水泥制备水泥净浆试件,研究其抗压强度、水化放热速率、放热量及水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取代率增加,胶凝材料抗压强度降低,取代率为50%时,胶凝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其中复掺再生微粉和硅灰龄期为7d时,其抗压强度达到了29.1MPa;复掺再生微粉和硅灰的早期放热速率与复掺粉煤灰和硅灰基本一致,但加速了二次放热且放热量均低于纯水泥组;通过XRD试验可以发现,随着取代率增大,复掺再生微粉和硅灰的Ca(OH)2衍射峰逐渐减弱,表明其促进了二次水化,也证明了再生微粉具有火山灰活性,且再生微粉的火山灰活性大于粉煤灰。该结果可为研发生态建筑材料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找出硅灰掺量对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下一步进行复合硅酸盐胶凝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质量分数为0、2%、5%、8%、10%硅灰掺入到硅酸盐水泥中,测试水泥浆体的水化放热速率及水化放热量,并进行XRD光谱分析和SEM扫描电镜分析.结果随着硅灰掺入量的增加,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诱导期延长,加速期的水化放热速率提高,二次水化放热峰的放热速率增加,减速期的水化速率损失降低,并均在掺量为8%时达到极值;当硅灰的掺量达到8%时,复合胶凝体系Ca(OH)2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值.结论硅灰的加入,促进了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改善了水泥石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矿粉和粉煤灰-炉渣作为前驱体,其中粉煤灰、炉渣以质量比4:1共同粉磨制备前驱体之一,以NaOH和Na2SiO3配制模数为1.2的固体激发剂,制备碱激发注浆材料。研究粉煤灰-炉渣的掺量、激发剂的掺量(以Na2O计)对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水化产物进行物理化学表征,使用核磁共振分析注浆材料孔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炉渣掺量为50%的注浆材料的28 d最大抗压强度达31.25 MPa。水化产物主要为C-A-S-H凝胶,浆液结石体内部孔隙主要为胶凝孔(孔径<10 nm)和过渡孔(孔径为[10~100) nm),占比超过90%。  相似文献   

4.
针对未经过处理的烧结砖粉胶凝活性低、工作性能差、颗粒多棱角等问题,采用机械力化学和碱激发手段提升砖粉胶凝活性,并从砖粉微观形貌、工作性能、宏观强度,以及水化微观结构等方面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通过机械力化学作用促进砖粉中惰性物质向活性状态转化,显著优化砖粉颗粒形貌,改善流动性,球磨40 min时提升效果最佳;碱激发剂能够提供高浓度的OH-激发砖粉潜在火山灰活性,其中掺量4%的Ca(OH)2激发效果最好,28 d抗压强度活性指数可达到89%, NaOH较差,Na2SiO3最差.  相似文献   

5.
矿渣—粉煤灰基高性能混凝土专用胶凝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优化配比组分、粒级设计和使用外加剂,制备出一种高掺量矿渣、粉煤灰且使用水泥熟料较少的矿渣--粉煤灰基高性能混凝土专用胶凝材料.研究了物料粉磨方式、石膏掺量、矿渣与粉煤灰的掺量及比例对复合高性能胶凝材料体系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微观分析手段观察其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阐明了复合胶凝材料活性与级配协同优化效应.复合胶凝材料胶砂水胶比为0.36时具有较好的流动度,胶砂试块养护28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58.9MPa,抗折强度达到14.2MPa,并具有良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废弃黏土砖的再生利用,通过物理球磨的方法制备出再生黏土砖粉,将其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来取代部分水泥制备复合水泥浆体.采用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黏土砖粉掺量对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水化产物和热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黏土砖粉掺量的增加,水泥水化累积放热量不断降低,当黏土砖粉掺量为40%时胶凝体系的3 d水化累积放热量可降低35.39%.XRD测试结果证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Ca(OH)_2逐渐与黏土砖粉中活性SiO_2和Al_2O_3发生火山灰反应,在龄期180 d时Ca(OH)_2的特征峰强度损失更大.DSC-TG定量分析确定了在90 d龄期后,黏土砖粉反应消耗了更多的Ca(OH)_2,使得胶凝体系中Ca(OH)_2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和料翻备低碱胶凝材料。随着矿渣、硅灰的加入,胶凝材料的强度均下降。在矿渣掺量为80%,硅灰掺量为15%时,所制备的低碱胶凝材料出28d的强度为10.3MPa,pH值低于10,能够用于植被混凝土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低水胶比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机理和水化行为较普通水胶比胶凝体系存在一定差异,该条件下传统的水化结论往往不再适用.以不同低水胶比水泥-粉煤灰-矿渣复合胶凝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净浆试件7d水化热,结合水化动力学模型探明了低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对其水化行为和水化机理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低水胶比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产物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2、粉煤灰-矿渣复掺量小于50%时,复合胶凝体系早期和后期的放热速率无明显差异,此时复掺粉煤灰-矿渣对水泥水化存在一定促进作用,当水胶比增至0.25和0.3时,复掺粉煤灰-矿渣在10~17h抑制了水泥水化;当水胶比由0.3降低至0.2时,胶凝体系最大放热速率呈增大趋势,且水化过程由NG-I-D改变为NG-D,不再经历相边界反应;水化至28d时,水化硅酸钙(C-S-H)的形貌随着水胶比的降低,由纤维状向球状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玻璃粉水泥用玻璃粉的颗粒级配优化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了不同粒度分布的玻璃粉对胶凝材料的性能影响。首先将废玻璃破碎、球磨、干筛、湿筛和沉降,获得化学组分相同、粒度分布不同的超细废玻璃粉。分别测定不同粒度分布的废玻璃粉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强度,运用活性因子法分析玻璃粉对复合体系贡献度。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随着废玻璃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少;玻璃粉颗粒细化对复合体系的强度起着积极作用;玻璃粉水泥浆水化早期时,大多数情况下玻璃粉的活性因子为负,这表明玻璃粉对复合体系的早期强度不仅不能起到增强作用,反而对复合体系的早期强度起着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掺复合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矿粉、粉煤灰、硅灰等矿物外加剂对海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测定了掺复合胶凝材料的海工混凝土的电通量、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对这种混凝土进行了恒电压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了矿物外加剂掺量与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矿粉、粉煤灰、硅灰等矿物外加剂可以改善海工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矿物外加剂的复合掺入比单独掺入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改善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海工混凝土配制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复合多种矿物外加剂.  相似文献   

11.
称有界线性算子 T满足(ω1)性质, 如果T的上半Weyl谱在它的逼近点谱中的补集包含在它的谱集中孤立的有限重的特征值的全体中。根据单值扩张性质定义了一种新的谱集, 利用该谱集给出了Hilbert 空间中有界线性算子满足(ω1)性质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应用, 给出了亚(或超)循环算子类满足(ω1)性质的等价刻画。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NH2)3]2{[MoO(H2O)C2O4]2(μ-O)2}·2H2O,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金属Mo-Mo键,通过计算知道钼原子是+5价的,两个钼氧八面体是共边连接的,每个钼上有一个螯合的草酸根,而胍作为阳离子存在于晶体中,参与构筑有特色的氢键网络。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 a=0.7956(2)nm, b=1.8996(4)nm, c=1.2832(3)nm, β=106.78(3)o, V=1.8568(7)nm3, R1=0.0243, ωR2=0.0672.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双导子的基本性质,确定李超代数Alg(K33)上的超斜对称双导子,证明Alg(K33)上的超斜对称双导子都是内导子.得到Alg(K33)上的线性超交换映射是标准的.  相似文献   

14.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共轭断裂面对σ1一侧为锐角(一般小于60°),而共轭变形带面对σ1一侧为钝角(一般为110°)。锐角可用力学的摩尔-库仑准则解释,钝角则可用最近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予以说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 σ1-σ3 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 L为单位长度, σ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观测值全部在该区间内。该准则在实践中可解释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可藉以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说明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以及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一类半正二阶Neumann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其中λ是正参数,a∈C[0,1]且■∈C([0,1]×R+,R)且f(t,0)<0。证得存在一个正数λ0,使得当0<λ<λ0时,该问题存在一个正解。主要结果的证明基于拓扑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具有向量参数的非齐次泊松过程的一般模型,论证了向量参数极大似然估计每个分量的收敛速度符合重对数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活性掺合料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分别对24组不同养护温度、不同活性掺合料的RPC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活性掺合料替代硅灰比例相同时,高温养护条件下的RPC试件力学性能优于常温养护条件下的RPC试件;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活性掺合料替代硅灰比例为40%~60%时,RPC试件抗压强度大小依次为:粉煤灰微硅粉石英砂;活性掺合料种类和替代硅灰比例的改变对RPC试件抗折强度影响不是很大;钢纤维的掺入对RPC试件的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钾长石焙烧渣的酸化溶液为原料,Na_2CO_3溶液为沉淀剂制备高纯Al(OH)_3.实验考察了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陈化时间、Na_2CO_3质量浓度对沉铝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FTIR对Al(OH)_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加入质量浓度为300 g/L的Na_2CO_3溶液调节Al_2(SO_4)_3溶液,使其终点pH值至4.8,控制陈化时间40 min,沉铝率可达99%.得到的Al(OH)_3粉体为非晶态结构,颗粒均匀,表面粗糙,有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设正则图G1和G2的剖分Q-邻接点冠图G1□·QG2是由Q(G1)和|V(G1)|个点不交的G2的拷贝,通过连接V(G1)中第i 个顶点的所有邻点与第i个G2的拷贝的所有点后得到的图; 剖分Q-邻接边冠图G1□—〓QG2是由Q(G1)和|I(G1)|个点不交的G2的拷贝,通过连接 I(G1)中第 i个顶点的所有邻点与第i个G2的拷贝的所有点后得到的图。其中Q(G1)是由图G1的每条边上插入一个新点且当图G1的2条边相邻时对应的2个新点之间连接一条边后得到的图, I(G1)是图G1中每条边上插入的新点所构成的集合。分别确定了剖分Q-邻接点冠图G1□·QG2和剖分Q-邻接边冠图G1□—〓QG2 的广义特征多项式及其相应的Φ-谱。得到了G1□·QG2和G1□—〓QG2的规范拉普拉斯谱, 同时也构造了一些Φ-同谱无穷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