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配合物[Cr(Enic)_2(H_2O)Cl_3]·H_2O 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测定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给出了铬(Ⅲ)d 电子的系列跃迁参数.  相似文献   

2.
铬(Ⅲ)离子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首次利用铬(Ⅲ)离子和4-甲基水杨酸合成了一种新型4-甲基水杨酸铬(Ⅲ)混配配合物[Cr(4-MSA)(TE-TA)].ClO4(4-MSA=4-甲基水杨酸,TETA=三乙基四胺)。通过紫外线、荧光光谱以及元素分析,以及电导率测定和X-晶体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1;Cr3+与配体形成六配位畸变八面体结构,分别与来自4-甲基水杨酸配体上的羧基氧、酚羟基氧和三乙基四胺上的四个氨基配位。研究表明,配合物在酸性环境较难解离,对可见光的稳定性强于同类型配合物[Cr(SA)(en)2]Cl(en=乙二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三高"病人的有机铬药物前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纳米氧化铝对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酸度、共存离子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优化了光谱测定的条件。实验表明:在pH2~2.5时,Cr(Ⅵ)被定量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在超声波的作用下,2mol/LHCl可定量洗脱Cr(Ⅵ)。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Cr(Ⅵ)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分别含吡啶基团和N,N - 二甲基苯胺基团的2种对叔丁基杯[4]芳烃Schiff碱衍生物3a和3b.研究了这2种杯芳烃衍生物对铬(Ⅵ)离子的萃取作用,测定了水相pH值和振荡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3b比3a对铬(Ⅵ)离子具有更好的萃取效果,探讨了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Cr(Ⅵ)在硼酸盐溶液中的单扫描极谱行为及其选择性测定的新方法在.pH=8.8的H3BO3-NaOH介质中,Cr(Ⅵ)于-0.30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Cr(Ⅲ)在同样条件下在研究电位范围内没有极谱波产生,该波可用于Cr(Ⅵ)的选择性测定.其一阶导数波高与7.7×10-9~2.9×10-6mol/L的Cr(Ⅵ)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3.9×10-9mol/L.许多常见金属离子大量存在时的不干扰测定.应用该法测定了水样中Cr(Ⅵ)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以戊二醛、三乙烯四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聚酰胺树脂.用聚酰胺树脂填充分离柱,在1 mol/L的酸度条件下,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Cr(Ⅵ),Cr(Ⅵ)被全部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被吸附的Cr(Ⅵ)用10g/L氢氧化钠从聚酰胺分离柱上洗脱.分离的Cr(Ⅲ)和Cr(Ⅵ)用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在530 nm下分别测定其含量.此法对10 mg/L的Cr(Ⅵ)和Cr(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和1.41%,加标回收率为92.0%和96.8%,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Cr(Ⅲ)和Cr(Ⅵ)化合物分离富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6,1 mol/L的HC l溶液作为洗脱液时,对叔丁基杯[4]芳烃富集柱对Cr(Ⅲ)具有良好的选择富集效果,且水中常见的阳离子对其分离富集干扰不大,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3.3×103μg/g。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Ⅲ)的分析,其回收率达到90%以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Cr(Ⅵ)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温度下,在H2SO4介质中,Cr(Ⅵ)能催化KIO4氧化亚甲基蓝褪色,建立测定痕量Cr(Ⅵ)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Cr(Ⅵ)的最低检出限D=9.77×10^-9g·mL^-1,线性范围为0.014~0.086ugmL^-1,摩尔吸收系数ε=2.8×10^5L·mol^-1·cm^-1相关系数r=0.956,用于环境污水及蔬菜中Cr(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以0.5mol·L~(-1)的HCL做为流动相,用P350做为固定相,层析硅胶做为载体的萃取色谱法分离微量C_r(Ⅵ)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岩石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铬的分离和测定,均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测定废水中Cr(Ⅵ)及Cr(Ⅲ)的一种新方法——铅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与其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用聚乙烯吡啶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废水中的痕量Cr(Ⅵ)被富集到经聚乙烯吡啶修饰的钨丝电极上,然后放入石墨杯中进行原子吸收测定。Cr(Ⅲ)在碱性条件下经H_2O_2氧化为Cr(Ⅵ),同法测定在pH为4的HCl介质中,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25ng/ml,对含Cr(Ⅵ)10ng/ml的溶液十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5.4%,检出限0.4ng/ml,二十多种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104%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聚乙烯吡啶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废水中的痕量Cr(Ⅵ)被富集到经聚乙烯吡啶修饰的钨丝电极上,然后放入石墨杯中进行原子吸收测定“Cr(Ⅲ)在碱性条件下经H_2O_2氧化为Cr(Ⅵ),同法测定在pH为4的HCl介质中,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25ng/m1,对含Cr(Ⅵ)10ng/ml的溶液十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5.4%,检出限0.4ng/ml,二十多种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104%之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催化动力学法测Cr(Ⅲ)的新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氧化苯胺的过程可被微量的Cr(Ⅲ)所催化。当苯胺浓度为0.028M,过氧化氢为0.8M,Cr(Ⅲ)浓度在0.02—1ppm之间,于80℃水浴中反应30分钟,停止反应,在400nm处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水中微量Cr(Ⅲ)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4.
N235萃取Cr(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烷基胺(N235)从硫酸介质中对Cr(Ⅵ)的萃取,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水相中Cr(Ⅵ)的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求得三烷基胺(N235)萃取Cr(Ⅵ)的过程热效应△H=-26.2 kJ/mol.研究表明三烷基胺(N235)是一种从废水中萃取分离Cr(Ⅵ)的优良萃取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联吡啶催化Cr(Ⅵ)氧化1,3-丁二醇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Cr(Ⅵ)是准一级,对1,3-丁二醇是一级.在保持准一级的反应条件([1,3-丁二醇].>>[Cr(Ⅵ)]0)下,该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随[H+]和[bipy]的增加而增加,增大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速率常数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力搅拌法,研究三种人工合成的氧化锰(α-MnO2、γ-MnO2、δ-MnO2)对Cr(Ⅲ)的氧化作用以及溶液pH值、温度和氧化锰表面吸附PO43-离子对Cr(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晶形的氧化锰对Cr(Ⅲ)氧化能力为δ-MnO2>α-MnO2γ-MnO2.溶液pH值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可以降低Cr(Ⅲ)氧化速率和程度.吸附于氧化锰表面的PO43-对二氧化锰吸附Cr(Ⅵ)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Cr(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甲壳素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实验法,使用甲壳素(粗制壳聚糖),研究温度、时间、吸附剂用量、酸度、盐效应对甲壳素吸附水中溶解的Cr(Ⅵ)离子的吸附过程的影响,将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较优的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2、30℃、离子强度5mmol/L的条件下,甲壳素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3.1mg/g。根据化学平衡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甲壳素对Cr(Ⅵ)的吸附主要是游离氨基静电吸附Cr2O7^2-,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8.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系统研究新型吸附剂六钛酸钾晶须对Co(Ⅱ),Ni(Ⅱ)和Cr(Ⅲ)的吸附行为以及解吸的主要因素,并考察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振荡时间为5 min,静置时间为30 min时,吸附率可达到95%以上;以10 mL 3 mol/L HCl作为解脱剂,振荡5 min,静置40 min,可将吸附在六钛酸钾晶须上的Co(Ⅱ),Ni(Ⅱ)和Cr(Ⅲ)定量洗脱.本法测定Co(Ⅱ),Ni(Ⅱ)和Cr(Ⅲ)的检出限分别为:0.009 2,0.005 3和0.008 9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8%,0.75%和0.87%.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将其用于磷化废水中Co(Ⅱ),Ni(Ⅱ)和Cr(Ⅲ)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102%.  相似文献   

19.
用催化动力学法由一次实验同时测定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2O2氧化邻-联(二)茴香胺的反应作为指示反应可用催化动力学法经一次实验同时测定Cr(Ⅲ)和Cr(Ⅵ),但多元线性回归法不能用于此体系,因为其表现反应级数不是常数.用“速率谱”的概念可用主成分分析处理数据.实验证明对Cr(Ⅲ)和Cr(Ⅵ)的同时测定H2O2和邻-联(二)茴香胺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和6×10-3molL-1,pH为4.0.可测(1~6)×10-5molL-1的Cr(Ⅲ)和2×10-6~1×10-5mol·L-1的Cr(Ⅵ).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溶解性的聚乙烯亚胺(PEI)吸附重金属离子后难于从水中分离的应用难点,本文将PEI大分子通过戊二醛进行交联,使之固定到树脂的网状结构当中,制备负载PEI的纳米复合吸附剂(PEI-CMPS),并通过序批式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水中重金属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EI-CMPS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更好地吸附Cr(Ⅵ),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并且在14 h左右达到平衡,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模型;在Cl~-、NO_3~-、SO■等竞争离子存在下,PEI-CMPS对Cr(Ⅵ)具备良好的吸附选择性。该复合吸附剂用NaOH进行脱附后可重复使用,但再生后的材料对Cr(Ⅵ)的吸附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