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老子把形上的“道”落实到人类社会的领域,进而把人分为五个层次:“道”、“德”、“仁”、“义”、“礼”,来阐发他对世俗人性的看法,从最高层次的“道”至最低层次的“礼”的这一过程,无不是道的滑坡过程。  相似文献   

3.
孔子德育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德育的理论基础和“仁”、“义”、“礼”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揭示的基本原理以及“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无不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的一面。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能够结合时代精神科学地加以取舍,创造性地给以继承和发展,就一定能够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为政治国思想主要包括:“礼”、“仁”为其总则和核心;“富民”、“教民”、“足兵”;德主刑辅;格守职责;为政以“正”;举贤任能。对于孔子的为政思想,我们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点,借鉴其中积极的有益成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反求诸己”的语源及意蕴,认为孔子、孟子所倡导的“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论是行“仁”的重要方法。“反求诸己”意味着使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常“内省”,行“忠恕”之道;“反求诸己”透视着儒家的家国本位,并非己本位;“反求诸己”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孔"与"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命题,它们的提出是当时矛盾斗争的产物,面对"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孔子认为传统的"刑"、"政"之治已不能维持传统统治秩序,只有采用"德"、"礼"等新的统治艺术,才能实现"复兴周礼"的终极目标。所以"礼"是目的、是统领,而"仁"是为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它们统一于"复兴周礼"的旗帜下。  相似文献   

7.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者是孟子,“礼义廉耻”四维德目的提出者是管子。郭店楚竹书《五行》试图建构一种将仁、义、礼、智、圣内化为人们的品德信念的道德体验模式。将“仁谊礼知信”称作“五常之道”,最早出现在汉朝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之中。“仁义礼智信”作为整体德目由官方确定在董仲舒去世183年后的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的会议上。之后,“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经历了从周敦颐的“诚,五常之本”说到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以及朱熹的“五常之性”说。今天,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融入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法哲学范式是和谐,"仁"是其范式的基石,民与君、个人、家庭及国家的和谐是该范式的内容,礼、德和刑是和谐的手段,而建构和谐的目的是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公私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孔子从个人道德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大层面倡导“公”,对“私”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个人伦理方面,孔子认为个人在面对公私关系时,应做到“先公后私”和“见利思义”。孔子非常推崇“公”和“义”,并把它们看成是人的最高修养的标准。在国家政治伦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张公室,抑私门”和礼治的思想来应对公私颠倒的局面。孔子认为以“礼”教化民众是协调公私、群己关系的有效途径。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政治价值观之一。为实现理想,孔子提出了经济上均无贫、政治上执中、教育上有教无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一乐一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11.
魏翠玲 《科技信息》2008,(3):157-157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与“仁”二字。孔子的美学思想比较丰富,涉及审美理想、准则、情趣等问题,尤其是孔子审美思想的核。是注重伦理道德,即“以美导善”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礼”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儒家“礼”思想包括礼与仁、礼与义、礼与法、礼与乐、礼与和五对范畴。“礼”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不同于完全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教化制度 ,对我们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礼"、"智"、"信"为先秦儒家提出并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仁"是先秦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它的内涵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团结友善"、"敬业奉献"可视为"仁"德在今天的体现与发展."义"德的基本内涵是威仪、友谊、情谊、美善、公平、正义、适宜,目的在于实践"仁"."礼"德的核心是"敬",其根本是"孝",其效果是构建和谐人生、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与和谐世界."智"是关于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明辨是非、分别善恶的智慧."信"德是诚实、有信用,中国近现代的儒商都以诚信为事业之本.<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爱国守法"可视为"义"德在今天的继承,"明礼诚信"中的"明"以及"勤俭自强"可视为"智"德在今天的发展,"诚信"二字则是对传统"信"德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语&#183;学而篇》的编排具有内在的逻辑。全篇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章,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四时顺序进行编排的。春部讲“学”,暗示孔学即“仁”学,并且指出了治仁学的基本方法;夏部讲“习”,本着“礼”的要求,具体列举了“时习”之道;秋部讲“义”,阐释了以什么原则对待孔子方为适当;冬部讲“智”,启迪人们如何认知孔子。这种内在逻辑体现了编者遵从的是“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国哲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仁”,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地方有109处(见杨伯峻《论语译注》附《论语词典》),其中,达到“仁”的一条重要的道德标准是“忠”。《论语·里仁篇》记载的一段孔子与曾子、曾子与门人的对话,说出了“忠”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见“忠”是“夫子之道”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忠”的念义,主要是指下对上,尤其是指臣对君的一种全心全意竭尽最大努力的态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也指对一般朋友尽心尽力的态度,如“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篇)尽“忠”的最高境界无过于献身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但是对孔子说的“杀身成仁”的理解,却被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7.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的处世思想以“仁”为中心,同时注重“礼”、“德”、“道”,由此构成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有道”。“礼”和“德”是孔子政治理想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孔子的政治理想对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现实意义,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的这面旗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孔子“好古敏以求之”.他吸收前人的思想资料,根据当世的社会需求,重新阐述之,使之成为形式古、内容新的思想.构筑孔子思想主体部分的“仁”、“礼”、“民本”等三个方面观点,无不是如此.孔子思想的特色是德化.从文质彬彬的君子,到弘扬民族文化;从“富民”到“教民”,都是讲究文治与文化.孔子是本民族杰出人物.其思想的精华大致可以为今人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