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实行鱼、蚌、蟹综合养殖方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加强科学管理的条件下,一般亩产成鱼250kg以上,河蟹4~5kg,珍珠120~200g,比单一品种养殖净增效益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壮浚 《应用科技》1998,(5):27-27,29
河蟹是淡水中最主要的经济蟹类其肉细嫩,蟹黄鲜美,畅销国内外。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池塘条件养蟹池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土质最好是粘土或壤上淤泥不超过20m为好。池形狭长,面积0.5-2亩左右为宜,池壁选择石壁或水泥板壁,既可防逃,又可避免塘埂遭河蟹打洞而坍塌。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2.the左右,池底应深浅不一,最深处2.0m,最浅处10cm。池中要有几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并栽种水草,作为河8掘穴和夜间活动的场所。人工洞穴的建造河蟹有格斗习性并同类相残,现在多采用在蟹池中建造人工洞穴的方法。建造人工洞穴多用砖、…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模式的多种多样,河蟹病害也越来越多,多数成品规格相对较小,养殖效益下降.针对以上问题,对江苏省展开调查,共调查57个养殖户,调查养殖水面为210.2hm2,着重了解其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投喂饵料、放养规格、品种、密度、使用药物的情况等,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河蟹)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人工养殖河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创汇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1981年~1987年在省、地水产主管局的统一步署下,丽水地区有关市、县在瓯江中上游人工放养了3068.8公斤蟹苗。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反复试验,试验成功急流浅滩插网捕蟹技术,1982年~1987年共获河蟹46.74万公斤。本文仅就瓯江河蟹资源增殖问题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区推广午塘养殖乌赠的生产技术,即当年夏花色和春片鱼种养成成鱼,苗种经过6-7个月的养殖,亩产均超过500kg,现将两种鱼种养成技术分述如卜一1当年夏花鱼种养成技术(1)池塘与设施池塘为小土地,由积为OZ-l亩,面积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乌鳄个体生长悬殊.成活率低一呵蓄水深12-15]],池底淤泥厚20-3O。。,池四周用聚乙烯阿布拦围,高60cm,水源水质良好一配备农用小水泵等必要的渔机具一问)鱼种放养放养的苗种是6-SClll的大规格曼花,采取自然繁殖鱼苗培育中1成,养殖地应进行消毒,每亩水山放养夏花鱼种2000-2…  相似文献   

6.
分析东太湖盲目发展围网养殖带来湖泊的水质污染、沼泽化等环境问题.对围网养殖的定位研究表明,湖泊不同的围网养殖类型和格局,其单位面积和产量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差异显著;指出东太湖污染总体源自于湖区沿岸的池塘污水和湖泊内部的养殖;提出保护东太湖生态环境,必须明确东太湖的功能定位、减少污染源、科学调控、合理放养.同时应加强对水生植被的保护,完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促进湖泊生物多样性,恢复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7.
刚孵出的河蟹蚤状幼体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发育,变成小蜘蛛大小的大眼幼体,即为蟹苗.通常大眼幼体需经过一年的培育,长到20—25克的幼蟹,再养殖一年才能养成食用蟹.现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水产养殖场初步试验,大眼幼体能直接养成食用蟹(体重达到100克左右),可缩短养殖周期一年,其方法介绍如下:一、幼蟹培育 由于蟹苗娇小,营游泳生活,摄食范围窄,对外界条件的应变能力差,如果将捕捞的天然蟹苗或人工繁殖的蟹苗直接放养到水体中去,成活率较低,损失较大,所以要分级培育,待其长到Ⅲ—Ⅴ幼蟹时,再移入大水面进行成蟹养殖,当年可达商品蟹规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投饵网围养殖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于2016年4月-2018年10月对占水面积为55.33 km~2(8.3万亩)的乌梁素海网围养殖区的放养模式、养殖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网围养殖区设置了3个采样点研究放养鱼类对沉水植物(水草)过度生长的控制效果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1) 2016年-2018年,网围区共放养规格为0.75~1.25 kg/尾的2龄草鱼种75万尾,重量60万kg,放养密度108.4 kg/hm~2;放养规格为0.6~1 kg/尾的2龄鲢、鳙鱼种150万尾,重量96万kg,放养密度173.5 kg/hm~2;鲢、鳙放养比例为40∶60。放养平均规格为0.05 kg/尾的中科3号鲫鱼10万尾,重量5 000 kg;放养平均规格为0.5 kg/尾的黄河鲤1万尾,重量5 000 kg;放养平均规格为10 000只/kg的河蟹1.5亿只,重量1.5万kg,放养密度18072只/hm~2;(2) 2017年-2018年,共捕捞出水各种水生动物达266.5万kg;其中草鱼70万kg,占比26.3%;鲢、鳙140万kg,占比52.5%;鲤、鲫20万kg(含野生),占比7.5%;兰州鲇4万kg(野生),占比1.5%;河蟹22.5万kg,占比8.4%;秀丽白虾10万kg(野生)占比3.8%;综合鱼产量481.6 kg/hm~2;(3)网围养殖区外现存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6.8 kg/m~2,网围养殖区内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仅有0.74 kg/m~2,放养鱼类有效的控制了水草生物量,大幅降低了围养区的沼泽化进程;(4)对2016年-2018年网围区水体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COD、BOD_5等水化学指标浓度进行了监测,网围区水体溶解氧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Ⅰ类水质,氨氮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Ⅱ类水质,总氮含量在夏、秋季达到了Ⅴ类水质,春季为劣Ⅴ类,总磷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Ⅲ类水质,BOD_5含量在各个时期均达到Ⅵ类水质,COD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为劣Ⅴ类水质。说明乌梁素海通过网围生态养殖,湖区水质整体得到改善,但存在COD含量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优势产业的布局与建设任务 (一)养蚌育珠 龙游养蚌育珠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全县养蚌育珠水面已达2333.3公顷,约占全县渔业养殖水面的一半左右,年产珍珠105t。龙游已成为衢州市乃至浙江省较有影响的“养蚌育珠主要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通湖水域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养殖环境对河蟹生长特性的影响,对大通湖水域中湖泊和池塘养殖的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雌雄河蟹头胸甲长、宽、厚与体重均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性,且湖泊河蟹其相关性(0.821 4~0.903 3)比池塘河蟹(0.898 8~0.945 7)要稍高;同环境下,母蟹头胸甲宽、厚与体重相关性均比公蟹高,公蟹头胸甲长与体重相关性比同环境下母蟹高。因此,河蟹部分生长特性与养殖环境、性别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去年河蟹全面丰收,刺激了农民的养殖热情。据了解本省农户在积极筹建水泥蟹池,想搞高密度养殖。可是,这些养殖户并不知道,新建的水泥池不宜立即养蟹,特别是不宜投放蟹苗。不久前笔者曾新建一圆形水泥池,投放幼蟹数公斤。几天后巡塘时,发现有些小蟹已死。经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才知道新建的水泥池要经过脱碱处理后才可用来养蟹。因新池碱性较大,河蟹往往不能适应而成批死亡,幼蟹也极力逃逸。水泥池的脱械方法有以下两种:(1)中和法:加港池水,每立方米水加过磷酸钙1公斤或酸性磷酸钠20-30克,注意让其充分溶解,每天用木棍搅拌…  相似文献   

12.
河蟹又称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的水产珍品。不仅国内人民爱吃,也是出口创汇的紧俏货。为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河蟹现已基本上作到人工养殖。但养殖蟹的质量远远不及野生蟹,因此保护河蟹自然资源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有效地保护河蟹资源,就必须掌握河蟹的生活史。河蟹的一生是十分复杂的。分布在我国江南一带的野生蟹每当秋冬之交,成熟的雌雄个体陆陆续续到达长江和钱塘江等河口浅海去交配。雌蟹产出许多受精卵,卵并不落入水中,而是堆积抱裹在“蟹脐”(蟹的腹部)之内。这时的母蟹便钻入海底泥沙内,不吃不动,静待卵的孵化。到第二年春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在小网箱中设置蜂窝状蟹巢做隐蔽物,进行人工蟹种立体分隔饲养。结果表明,经6个月饲养12kg蟹种达到53.2kg。小网箱养蟹是一项养殖成蟹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季曙春  汪汛 《安徽科技》2011,(11):23-24
古语云:"暮年秋色恋江乡,酒熟鱼肥蟹著黄"。金秋十月,菊香蟹肥,又到了螃蟹上市的时节,螃蟹已逐渐由古时的贡品爬进了千家万户的桌堂。近年来,随着养殖的推广和技术的改良,无为县河蟹养殖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河蟹养殖已在无为县渔业产值中占有过半的份额,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无为县,"蟹业兴,则渔业兴,蟹业衰,则渔业衰"。河蟹养殖已成为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梁志辉  王志成  陈竟敏  杨家林 《广西科学》2009,16(2):203-205,214
为寻找出一条适合广西北海地区高产、稳产、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格对虾养殖模式,通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无公害健康养殖试验,获得了显著效果。养殖池1口,面积0.2hm^2,放养虾苗的体长0.8~1.0cm,共8万尾。经136d养殖,获对虾1403.7kg,平均7018.5kg/hm^2,规格37.4尾/kg,成活率65.6%。产值44918元,扣除生产成本25854元,获利19064元,平均每公顷获利95322元。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0月-2001年12月,对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的贻贝寄生中华豆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肥满指数为指标,通过对感染和未感染贻贝的比较,分析了中华豆蟹对贻贝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中华豆蟹对贻贝的感染率为2.0%-20.4%。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出现2次感染高峰,分别为9.7%和20.4%;最低感染率出现于2001年1月和3月(均为2.0%)。感染强度为1-5,多数为1(占感染个体的83.2%)。贻贝所感染的豆蟹的性别及感染强度与宿主的大小有关。小个体贻贝仅见雄豆蟹感染,绝大多数雌豆蟹见于壳长大于2cm的贻贝。未发现同一宿主体内同时感染2只或以上的雌豆蟹。在调查的15个月中,有11个月被感染贻贝的肥满度显著低于未感染的贻贝,且雌豆蟹对宿主肥满度的影响大于雄豆蟹。  相似文献   

17.
该课题在亲蟹越冬、规模化繁早苗、大棚控温培育幼蟹和当年养成商品蟹等配套技术方面均有创新,对河蟹养殖产业化的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996~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86.8万亩,产量17931t,创利9.821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技术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周粤 《巴州科技》2007,(1):16-17
希尼尔水库管理处于2004年7月向水库中投放豆蟹100万只,于2005年8月开始捕捞,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探索水库河蟹养殖产量、回捕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希尼尔水库于2005年11月又投放扣蟹50万只,本文阐述了希尼尔水库2006年河蟹养殖的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龙可 《应用科技》1999,(9):29-30
池塘养殖青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养殖模式,一是池塘主养青虾,在池塘中适量混养夏花鱼种,可亩产青虾75kg,亩效益在2000元左右;二是成鱼池混养青虾,亩产500kg的成鱼油混养适量青虾在基本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可产青虾15kg左右,亩效益约600元;三是鱼种油混养青虾,在亩产o000tg的鱼种油中,可产青虾25kg左右,亩效益约1000元左右。l池塘条件和放养前的准备池塘条件一般成鱼池和鱼种地均可养虾,尤以面积5一匕亩、水深1.5-Zm、池埂不渗漏的长方形池塘为好。要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池塘清整冬季干塘后,进行鱼池改造,挖…  相似文献   

20.
河蟹经济价值很高,属于高档菜淆.但由于自然界的河蟹资源枯竭,因此人类不得不采取对策,研究人工养殖方法,来增加河蟹的产量.目前河蟹人工繁殖虽然获得成功,但养殖技术仍未突破,仍采用野外饲养方式,故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不能保证稳产、高产.当前人工养殖河蟹成活率不足5%,人工放流回捕率不足0.7%.且肉质差,风味不及野生的;饲养周期长,两年后才能达到商品规格.本文介绍一种工厂化养殖河蟹的方法,即将河蟹的野外养殖引入室内进行主体养殖,并用人工控制河蟹的生长环境,再配以特殊的全价饲料,使饲养速度加快,饲养密度增高,同时也避免了河蟹的天敌伤害.用这种方法饲养,从蟹苗养成幼蟹的成活率为30—55%,大大高于人工野外养殖方式;成蟹回捕率达100%,饲养周期为原来的一半.用这种方法养殖的河蟹,蟹肉品质也好,口味正.此外还可进行全年全天候分批套养,提高设备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