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甘肃某地区环境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迁移情况,通过实际野外取样过程,将不同地点的土壤进行多组分层,实测了各组土壤中137↑Cs的分配情况,采用简单的"黑箱模型"来模拟计算,运用解析理论模拟贝特曼方程,在拟合基础上求得各土壤层的放射性核素迁移速率和滞留半衰期。根据以上计算的结果,采用环境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放射性核素迁移速率的因素,并在统计F检验的基础上给出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证明,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土壤的深度对核素迁移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污染途径,以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3.
氮在饱和土壤层中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氮在包气带不同土质层中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特征;建立了一维饱和土壤层中氮迁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对地下水的污染因子是硝酸根;土质是影响土壤氮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迁移转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层的净化容量增加,其中土层的反硝化反应速率的增加是硝酸根去除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非饱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土壤为非饱和多孔介质,将描述非饱和多孔介质中多种迁移场量耦合的热质传递模型,结合土壤中溶质迁移的对流-弥散规律,并考虑土壤固体骨架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建立非饱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了非饱和土壤不同深度处和土壤含湿量不同时,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状况.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呈现滞后性;湿含量较高的土壤,在迁移状况趋于稳定时,污染物沿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浓度梯度相对较小,数值分析所得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与文献已有试验结果相一致.因此,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分析结果,可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状况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吸收作用、机械吸收作用、化学吸收作用、土壤胶体的吸收作用和代换性吸收作用,建立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型,模拟计算土壤中各种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为污水土地处理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借助于土柱物理模型装置,试验研究了保守性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得到了污染物瞬时输入和连续输入条件下,非饱和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过程。在分析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考虑可动水体与不可动水体因素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土柱内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运用最优化技术率定模型参数,得到了具有应用价值的参数成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庆油田的原油与土壤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油田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石油类污染物是从地表逐渐向下迁移,但在模拟的6年内污染物的最大迁移深度约为25~30cm,而且大于90%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10 cm以上的土壤中,另外,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大庆市典型黑钙土中的相对迁移能力与正构烷烃的分子量及芳香烃的环数成反比.研究证实,大庆市典型土壤对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截留能力,绝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土壤表层,因此大庆油田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有机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而且这些污染物可通过饮用水或土壤-植物系统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行为、影响因素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大庆油田的原油与土壤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油田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石油类污染物是从地表逐渐向下迁移,但在模拟的6年内污染物的最大迁移深度约为25~30cm,而且大于90%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10cm以上的土壤中,另外,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大庆市典型黑钙土中的相对迁移能力与正构烷烃的分子量及芳香烃的环数成反比。研究证实,大庆市典型土壤对石油类有机?亏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截留能力,绝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土壤表层,因此大庆油田土壤石油污染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浅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10.
以高岭土为实验土壤,喹啉为代表污染物,研究了不同电压梯度和运行时间下土壤中喹啉的迁移特征和效果,揭示了利用电动力学技术迁移土壤中喹啉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动力学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喹啉的解吸附和迁移,迁移速率和距离在一定条件下随电压强度升高而增大;电渗析和电迁移是其主要作用机理,均推动喹啉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1.
数值模拟在评价含油污水对地下水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耦合入渗带与潜水层的地下水渗流和石油污染物迁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针对可变潜水面边界给出了节点变性和迭代求解方法。在认识大庆宋芳屯油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实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上述模型,对宋一联合站含油污水外排环境的污染范围、程度和自净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含油污水外排不仅造成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由于土壤自净能力的降低,最终将使污水以原生浓度进入含水层。由于含水层处于饱水状态,生物降解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不如表层土壤,因此,污染物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于含水层之中。本研究对含油污水外排所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提供了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干旱、半干旱或季节性干旱地区,当植物的一部分根系处于较湿润的土壤层中,且土壤水势梯度合适的条件下,植物便会利用水分再分配来合理调配水分以缓解植物的干旱状况.植物根部水分再分配研究主要在有干湿季节交替或出现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进行,这些地区包括萨瓦纳地区、具有热带或温带季风气候的地区以及具有地中海气候的地区.除此之外,在一些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也有部分研究.水分再分配现象使各土壤层中水分合理分配,上下运送的水分能够使植物根系保持湿润,从而延长和增强根系的活动性.再分配水分可提供植物白天蒸腾作用需要的部分水源,通过土壤-根系-大气系统促进水分运动,且释放到上层土壤中的水分还可以为周围邻近植物提供水分.由于养分一般储存在土壤的上层,水分的上下运动可以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以增强养分吸收、微生物过程,并提高养分的利用率.目前,水分再分配的研究区域越来越广泛,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水分及非保守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数值计算模型模拟计算水分及非保守性污染物在各种饱和度条件下的土壤中运移规律.采用有限差分离散水分方程和浓度方程,得到了适合于非保守性污染物运移的数值模型.利用试验资料验证了数值计算成果.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为研究和数值预报非保守性污染物运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袋装膨胀土组合体的渗透演化规律,研制了大型渗透试验模型箱,针对土工袋排列方式、袋体缝间填土、渗透水流方向和渗透水头大小等实际修复工程关注的主要因素开展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袋装膨胀土组合体的水平向渗透系数大于竖向渗透系数,入渗的水分能够沿土工袋水平层间缝隙快速排出,不易进入下卧层的压实膨胀土渠坡;袋装膨胀土组合体的渗透性主要取决于袋间缝隙的大小,排列方式对袋装膨胀土组合体结构渗透性的影响实质是改变了袋间缝隙的数量和形状大小;袋装膨胀土组合体的袋间缝隙填土后,竖向的渗透系数变化较小,而水平向的渗透系数明显减小;袋装膨胀土组合体在实际运行时,若不在缝间填土,则对水平向层间排水有利。  相似文献   

15.
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对库区水体的营养状态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选取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双江140,145,155,165,180m高程土壤,进行磷等温吸附热力学试验,并探讨了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吸附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高程的降低,消落带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和磷最大吸附量Qmax逐渐增加,即磷吸附能力增强。结合消落带土壤颗粒表面特性分析、吸附特征参数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认为消落带土壤具有较小的粒径分布,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Fe含量是影响不同高程消落带磷吸附能力的重要原因,且主要受到冬季淹水沉积和夏季降雨侵蚀的影响。低高程消落带土壤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对于控制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噻吩磺隆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噻吩磺隆共存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12.80~72.11之间,这说明铜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强,随着噻吩磺隆浓度的增加,Kf增大而n减小.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R2>0.99.噻吩磺隆的加入使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的两个参数变小.pH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比较复杂,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演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化是急剧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壤的服务功能经历明显的转变,即从维系植物生长的功能为主转变为滞留、转化和净化污染的功能为主,因此,城市土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起着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土壤在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质量也发生重要的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等方面。巨大的人为影响致使城市土壤的退化比较明显。物理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由于压实导致容重增加、水分入渗速率降低,从而使降雨时地表径流系数增加、非点源污染负荷升高,对城市水体污染产生明显的影响;化学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这一方面使土壤对生物健康直接影响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使土壤的吸附容量接近饱和丽导致污染物的移动性提高,从而具有较高的释放潜力。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不闭合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土壤是养分和污染物末端固定者,因而城市土壤是一个人为的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垒”(barrier)。建设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闭合开放状态的物质循环链条,这必然需要科学的城市土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入渗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了相同土壤质地(壤土)条件下,有机质含量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相近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对土壤结构、土壤质地的反应。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相近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随土壤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土壤质地由重到轻,土壤入渗能力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大田地面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对土壤中小麦发育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等植物小麦的种子发芽和根伸长的抑制率进行土壤苯并[a]芘生物毒.f生研究.将小麦种子播种于土壤中,置于培养箱中25℃黑暗培养47h,观测在不同土壤类型和苯并[a]芘不同浓度下的种子发芽和根伸长.结果表明,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对小麦的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因土壤类型的不同,污染物浓度的不同,抑制作用不同.苯并[a]芘污染土壤中,小麦的根伸长抑制浓度大小顺序为:红壤〉水稻土〉潮土,IC50(50%的根伸长抑制浓度)分别为:1670、1515、1451mg/kg.小麦根伸长抑制率与土壤污染物浓度间的相关性高干种平右莽抑制率与苴的相姜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保水剂用量对有覆砂与无覆砂条件下土壤水分二维入渗的影响和规律,以裸土试验组为对照,通过模拟单点源入渗试验,研究在覆砂与无覆砂条件下保水剂用量(0、0.1%、0.2%、0.5%)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基本一致.在入渗初期,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大,入渗速率越小,累积入渗量越大,湿润锋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推移以及湿润体横纵比的差异均不显著;入渗中期的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规律与入渗初期一致,但湿润锋在水平方向上的推移增大,而垂直方向上的推移减小,湿润体的横纵比增大;入渗后期,入渗速率基本趋于稳定,累积入渗量继续增大.Kostiakov入渗模型可以反映保水剂对砂壤土水分二维入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