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时病毒变异的情况。方法对150病例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通过比较对照组(慢性乙肝)与单纯治疗组(慢乙肝合并脂肪肝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以及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与联合脂肪肝治疗),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后的HBVDNA阴转率、YMDD变异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分析脂肪肝影响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程度。结果治疗2年:对照组HBVDNA阴转率68%,YMDD变异率30%;单纯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0%,YMDD变异率58%;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70%,YMDD变异率28%。结论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时联合脂肪肝治疗,能明显提高HBVDNA阴转率、降低YMDD变异率(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逍遥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逍遥丸配伍拉米夫定,对照组只给予拉米夫定,3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6.86%和28.26%;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和82.61%.ALT和AST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LT,AST和HBsAg阴转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逍遥丸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单用拉米夫定好.  相似文献   

3.
师廷梅 《甘肃科技》2012,(23):143-144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以往在一种抗病毒药发生耐受后再加入另一种抗病毒药的联合治疗,可能会导致多药耐药,特别是在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在本研究中,一开始就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伴随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毒学应答和耐药率。选30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剂量为阿德福韦酯(10mg)联合拉米夫定(100mg),或拉米夫定(每天100mg),随访48个月。对于需要强制采取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伴随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开始就采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第一用拉米夫定效果较好,并且较少发生病毒学抵抗。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株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 YMDD变异的情况;研究HBV YMDD变异的发生率同拉米夫定用药时间及用药前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观察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被分为2组,1组为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另1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实时PCR技术,并结合荧光探针技术,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期间的HBV YMDD变异发生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及用药期间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52周的变异率3.3%(P<0.05); 治疗组在用药52周的HBV YMDD变异率为24.0%,明显高于用药26周时的变异率4.0%(P<0.05);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高组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为35.7%,明显高于HBV DNA水平较低组的变异率9.1%(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组在用药5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为65.8%,明显高于变异组的HBV DNA阴转率16.7%(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 YMDD变异的产生,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者在应用拉米夫定后易发生YMDD变异;HBV YMDD变异发生后,可出现HBV DNA复升,但一般不会超过治疗前的基线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每组42例,每组口服用药6个月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以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SB)、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能有效地提高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每组42例,每组口服用药6个月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以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索(SB)、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 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能有效地提高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4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结果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后,CD4 T细胞百分比较使用前明显升高(P〈0.05),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胸腺肽α1(简称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采用Tα1治疗CHB患者32例,同时用猪苓多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3个。ALT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为考核依据。治疗组ALT复常率、HB Agn 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3.%,46.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Tα1治疗CHB病人具有显著的按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探讨益生菌减轻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副作用的疗效。将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派罗欣),剂量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2粒(口服),3次/d。对治疗过程中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副作用的治疗进行随机对照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要低。益生菌减轻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副作用的疗效确切,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A 和CD8 CD45RO 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荧光分析法对其外周血中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A 和CD8 CD45RO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外周血中CD4 ,CD8 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CD8 CD45RA T细胞均明显降低,CD8 CD45RO T细胞均明显增高,而CD4 CD45RA ,CD4 CD45RO 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CD8 CD45RA T细胞明显降低(P<0.05),CD8 CD45RO T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CD8 CD45RO T细胞起重要作用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检测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A 和CD8 CD45RO T淋巴细胞亚群比检测CD4 和CD8 T细胞亚群能使我们更加正确、充分、全面地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及其阻断方法。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乳汁、羊水及唾液传播。目前主要阻断方法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及拉米夫定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起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位点的反向线性探针(reverse line probe,RLP)检测方法.方法:根据HBV野生及耐药基因序列设计通用探针、3'、5'对称加有poly-C的特异性探针和5'标记生物素的扩增引物.将探针线性固定在硝酸纤维膜上,使HBV PCR扩增产物与探针进行杂交.通过优化杂交条件,建立RLP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地区86个慢性乙肝病人进行检测,同时与直接测序结果比较.结果:半巢式PCR可对103拷贝/ml的血清样本进行有效特异扩增,新建的RLP检测方法可对PCR扩增产物在1 ng/ml以上,或血清样本中突变型DNA占野生型DNA比例为5%以上的均可有效检测,86例临床的检测灵敏度为100%,野生型和耐药型的检测准确性分别为98.09%(103/105)、100% (43/43),与直接测序法比,RLP检测野生与耐药混合型准确性更好.结论: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检测方法检测HBV拉米夫定耐药位点方便、灵敏、准确,是HBV拉米夫定治疗有效的监控工具,该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HGV在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病人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甩ELISA法检测上述二类对象的度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结果:35例慢性丙肝中有13例阳性,阳性率为37.1%。56例慢性乙肝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为8.9%。结论:侵性肝炎合并HGV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慢性丙肝。可能是HBV和HCV感染易慢性化的原因之一,但较单一HBV和HCV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用中和生物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中和抗体(NA),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的含量,结果:6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21例患者治疗后检出NA(32.81%),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在NA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N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1例NA阳性者在治疗结束时1例(4.76%),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43例NA阴性者在治疗结束时16例(37.21%)患者血清中HBV DNA被清除,二者比较P<0.01,结论:NA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并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树对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易感性 ,用含 HBV的人血清接种给 10只成年树 (雌雄各半 )。然后每周抽血 1次 ,每只动物共抽血 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 EL 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 13周 ,结果分别有 9只和 7只动物出现 HBs Ag阳性 ,持续最短 1周 ,最长 7周。用 PCR检测 ,结果有 1只动物连续 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 HBV DNA。表明树能感染人 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树鼩对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树Qu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10只成年树Qu(雌雄各半)。然后每周抽血1次,每只动物共抽血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13周,结果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出现HBsAg阳性,持续最短1周,最长7周。用PCR检测,结果有1只动物连续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HBV DNA。表明树Qu能感染人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2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达89.9%;抗-HBe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8.3%.HBVDNA阳性患者的丙氨酸水平显著高于HBADNA阳性患者,结果表明大部分抗-HBe阳性患者体内仍存在HBV复制及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关系的最新进展.方法:综合分析近年国内外有关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关系的文献资料.结果:感染HBV基因型A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高于基因型D,基因型B高于基因型C;HBV基因型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疗效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基因型E、F、G、H是否影响抗病毒疗效报道较少.结论: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BV基因型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88例病人服用拉米夫定三年,共有51例出现YMDD变异.定期观察其中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长期应用拉米夫定的44例病人,观察项目包括临床表现、ALT、SB、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 DNA及YNDD变异情况.48 周、104周和168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21.7%、48%和68.4%.44例继续用药病人按变异后ALT的变化分为三组:ALT值<1ULN(16例)、>1-5ULN(21例)和>5ULN(7例);HBV DNA中位值分别为0.88、200.93和537.70 mEq/mL;血清转换分别为7、1和1例.与无病毒变异组的血清转换率61.1%相比,变异后ALT正常组为43.8%(P>0.05),变异后ALT异常组为7.1%(P<0.01).因此,拉米夫定对大多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仍有效,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