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  相似文献   

2.
会谈移到华沙 1958年9月15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就在台湾海峡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始了。我的助手换为黄华和赖亚力,有时姚广同志也参加,翻译除邱应觉外,还增加了过家鼎,都是几把好手。会场布置得既简单又考究。四张大桌子排成一个长方形,双方代表分两边相对而坐,代表团团长坐在中间,两侧分别为各自的顾问和译员。一切就绪之后,下午三点正式开会。波兰外交部礼宾司长请中美代表团入席,我和比姆大使互相点头致意。比姆也是一位有经验的美国职业外交家,沉着、冷静、头脑清晰。和约翰逊比起来,他缺乏幽默感,通常脸上没有笑容。但他具有学者的风度,象个教授。比姆当时是个单身汉,他到50多岁才结婚,夫人很能干、活跃,善于社交。后来一位熟悉比姆的朋友谈起  相似文献   

3.
我想,任何一个初见杨庭硕教授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一种无法言状的惊诧。这位几近于失明的古稀老人看上去是那么质朴而慈祥,但谈起工作和生活时却又是激情四溢,使你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终身的残疾,会误以为是在和一位熟知的故人聊天。你肯定会为他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罕见的执著所倾倒。在他的言谈举止和论著中,你总会感受到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考验,铸就了他可亲、可敬的独特秉性。  相似文献   

4.
他曾是一名记者,但退休后却感到生存的危机。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后选择了网络。通过网络他又一次创立了自己的事业,让家人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是新西兰人,家里住着一位中国大连留学生,他们经常谈起中国,谈起创业。在他眼中,网络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工具。他的座右铭是:拼命地工作,拼命地销售。  相似文献   

5.
初冬季节,我有幸去采访一位美国黑人——约翰尼·福特。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黑人,他是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克基市连选四任的市长、美国“黑人市长全国会议”主席、“世界市长会议”主席。以前听说过一些关于美国黑人的事情,但印象最深的只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脍炙人口的演说《我有一个梦》。它们标志着美国黑人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那么现在美国黑人的状况究竟怎样? 在美国黑人市长代表团下榻处,一个体魄健壮、脸庞黝黑、英俊洒脱的年轻人把我领到了房间。我心想,他大概是主人的秘书吧?!待我坐定之后,他递上  相似文献   

6.
与孙平化交谈,客套话向来是多余的。他的坦率和幽默,会使你有一种满足感。我们的谈话是临时安排的,但无拘束,谈得很投机。话题从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定十周年,竹下首相表示要访华谈起。“您与竹下首相熟吗,您对他的印象如何?”这位年届古稀、被廖公揶擒为“童颜鹤发号三秃,变化无穷独一人”的“日本通”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他习惯地用右手在脑袋上往后一抹,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沏了两杯西湖龙井茶。看这架势,他已成竹在胸,准备打开话匣子了。他呷了一口茶,悠然地回答:“可以这么说,竹下就任首相后会见的第一个中国代表团就是以我为团长的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当时我正率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应日本公明党邀请在日本访问。此前,竹下先生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国男孩在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努力跳了半天还是跳不好,下课了,尽管他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己跳得好,但他一点儿也不沮丧。他说:“没关系,我知道即使我跳不好我爸爸也照样喜欢我。另外我做别的事情比跳绳要好。”美国学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心里都有一张中餐馆的地图,哪家中餐馆、在什么路上,都如数家珍,代替外文路标蔓延整座异国城市。几年前,我的一位美国华裔朋友来意大利出差。作为东道主,我允诺请他吃饭,但在吃什么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他想吃意大利菜,而我强烈推荐他试试米兰一家很特别的中餐馆:"在意大利什么时候都能吃得上意大利菜,但是好的中餐,出了中国就太难找到了。"朋友从小在美国长大,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金华市科技局的干部,长期在局办公室工作。再过一个月,徐东成局长离开科技局就有一年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大家还常常谈起他点点滴滴的往事。他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敢想加肯干,永远在奋进。徐局个子高大,目光特别有神,笑呵呵的,看起来正气、儒雅。谁也想不到,他的青少年时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发明的‘分体雨披’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以往自行车雨披容易被风掀起、裤脚和鞋无法遮雨、易缠绕不安全等问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权。"杭州市艮山中学高中生陈耕谈起他的这件小发明,十分兴奋。不仅如此,有新加坡和西班牙的两家企业竞相出价要买下这件专利权的独家许可。"知识产权特色教育是我们的一张‘金名片’。"谈起知识产权特色教育,杭州市艮山中  相似文献   

11.
伊朗扣押美国人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种种事态,成了最近国际上突出的新闻。这件事是由伊朗要求美国引渡前伊朗国王巴列维开始的。事情得先从巴列维的流亡谈起。巴列维的流亡今年一月十六日,巴列维在局势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带着家眷,自驾飞机离开伊朗。虽然那时他还自称是由于“疲倦”需要外出“休假”,但实际上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开始流亡了。在此以前,王室的其他成员都已先后去美国了。巴列维一行,先到埃及,住了六天,转到摩洛哥。本来计划不久就转赴美国,但据说因美国外交官员曾要求他不要去,因而就改变了计划。三月末,他离开摩洛哥去巴哈马群岛,在  相似文献   

12.
此文原载1981年5月30日《国际先驱论坛报》。文章讽刺挖苦了世界名城纽约。译者初读时,疑信参半:“纽约真是这样吗?”当时我正在国外,顺便将此文推荐给一位美国朋友,并请教他其中有多大真实性。这位美国朋友先打招呼说,“你问我美国的事,我可能会有所偏爱。”但他读完后,毫不犹豫地说,“这是真的!”对纽约,大家多少有所了解,但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文描述了其二的一面,读来饶有趣味,特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夏天 《青年科学》2009,(3):36-36
有个北京朋友去了美国,回来后和我谈起那儿的电梯,幽默地说:“纽约和北京一样,到处是小胡同,只不过美国的‘胡同’是直上直下的。”后来我也长期居住在国外,发现电梯这东西不仅实用,还可以观察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4.
美国确有很多好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向往。我也有些美国外交界的朋友,同他们很谈得来,觉得他们比较直率而且多数人比较有见地。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同他们打交道的。但美国也有不少弱点和不好的东西,令人反感或厌恶,甚至不能不坚决反对。试举一例。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麦某,每次外出总是前呼后拥,其保镖和警卫车总是把别人的车辆挤开为他让路。我的车辆就曾两次遇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交通,特别是公路交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交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给人们以很大的方便。 我到达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时,是有朋友开了他的小汽车接我去住处的。头一次去医院,也是搭了他的车。他的车看上去是上了年纪了,虽然他讲过要换新车,可一直没有换。美国的小汽车之多,已是众所周知,这些车型号各异,有美国产的,也有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的,可说是天天在马路上看世界汽车博览会。引起我注意的是我在国内常听说和看到的高级和豪华型小汽车并不多见,甚至没有见到。从各种汽车上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小汽车讲究的实用,而不是向别人炫耀,我工作的Lahey医院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周总理说中国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为什么钱副总理说“外交是一条特殊的战线”?您从下文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杨大使虽已年近古稀、须发斑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当他与记者谈起在贝鲁特历经十年战乱的往事时,依然显现出当年“老兵”的那种刚毅。贝鲁特“没有什么外交特权可言”记者:一名美国记者曾写道,战乱中的贝鲁特人“总有足够的安静时刻来度过一个人的一天,但从来没有足够的时光使人有信心说这不是他的最后一天”。对于1975年~1991年黎巴嫩的战乱,您的记忆和感受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偶尔与一个“海归”谈起一个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时,他感叹地说了一句形象的话:小孩舞大锤!见我愕然,他补充道:看着悬!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国男孩在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努力跳了半天还是跳不好,下课了,尽管他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己跳得好,但他一点儿也不沮丧。他说:“没关系,我知道即使我跳不好我爸爸也照样喜欢我。另外我做别的事情比跳  相似文献   

19.
一、从传统的句成分分析法和美国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谈起美国的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语法对于我国语法学界的影响愈来愈大。看到他们所倡导的直接成分分析法不仅出现在我国现代汉语的书籍中,同时也出现在部分古代汉语的书籍中,我本来就想对于这种分析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年来我又接连看到了三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句成分分析法、又不同于美国的直接成分分析法的新分析法。学术界百花齐放的现象固属可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位普通教师张的女婿,我爸年事已高,不能动手写信,特地叫我代他写几句话,以感谢贵刊给我爸及我们全家带来的快乐。我爸是一名离休老教师,在职时教历史课,特别喜欢历史及时事政治,每当与我谈起国家及世界大事,就津津乐道。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喜欢起《世界知识》来了,真是特有看头,细细读之,回味无穷,对世界大事也能说出来龙去脉,感到心里特亮堂,她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刊物。我爸前几年曾两度患过脑中风,住院近两月,我们都劝他不要再喝酒、不要再看书了,但他老人家却说:“酒可以不喝,但书不可以不看。”说来也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