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机会,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我院对22例该种病人进行了高压氧治疗,19例病人行外科换药对照治疗.结果 进行了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伤口愈合时问明显较对照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短.结论 我院在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方法观察组于发现脂肪液化后先挤净渗出物,再以碘伏纱块覆盖伤口,同时予以红外线照射40min;观察组常规进行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及缩短。结论碘伏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经济、有效、痛苦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碘伏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方法 观察组于发现脂肪液化后先挤净渗出物,再以碘伏纱块覆盖伤口,同时予以红外线照射40min;观察组常规进行换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及缩短.结论 碘伏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经济、有效、痛苦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碘伏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方法观察组于发现脂肪液化后先挤净渗出物,再以碘伏纱块覆盖伤口,同时予以红外线照射40min;观察组常规进行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及缩短。结论碘伏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经济、有效、痛苦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中预防术后脂肪液化的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1637例腹部手术(其中前两年846例 ,后两年改进术中操作方法7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846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1例 ,治疗组791例发生脂肪液化4例。结论:通过改进操作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则出现伤口迁延不愈或形成瘘道。笔者对近2年来收治的1852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61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肥胖病人常规阑尾切除时因腹部皮下脂肪厚、切口大、创伤较大、病人恢复较慢,且易出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12月对34例肥胖患者行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折手术后患者手术切口闭合愈合采用康复新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05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用浸有康复新液的棉条换药,对照组50例依次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换药,并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问为7.3d,对照组为11.5d。结论康复新液可有效促进骨折术后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换药室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Ⅱ°创面的治疗体会.表明应用该品后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有利于上皮细胞生长.平均愈合时间用该品创面为10.11天,对照创面为14.87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该品有明显的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作用,而且对于新鲜浅度创面彻底清创后使用该品可一期愈合,减少了病人需要反复换药所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并且价格适中,病人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0.
Ⅰ型胶原凝胶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的Ⅰ型胶原凝胶对腹部愈合不良切口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切口愈合不良病例按有无感染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切口清洗后涂布Ⅰ型胶原凝胶,对照组常规清创换药;记录和比较两组切口新鲜肉芽生长达到2期缝合的时间(肉芽形成天数)和切口愈合的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无感染切口的平均肉芽形成和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20例)分别为(3 1±0 9)d和(10 4±1 4)d,对照组(20例)分别为(6 4±1 0)d和(13 3±1 8)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1);有感染切口的治疗组(10例)分别为(4 2±0 4)d和(12 3±2 5)d,对照组(10例)分别为(7 0±0 5)d和(15 6±2 8)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I型胶原凝胶具有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肉芽生长的作用,可加速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Smith Peterson手术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表明:43例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脂肪液化,其中1例并发严重浅层感染、皮肤坏死,愈后并发严重的瘢痕挛缩,其他9例经处理后切口延期愈合.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过多的机械损伤及术后并发感染为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阴式子宫肌瘤核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对比,探讨二者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40例(治疗组)及同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治疗效果和术中情况、术后恢复状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情况,治疗组为(66±21)min、(336±73)ml、(37.8±0.5)℃;对照组为(62±24)min、(314±84)ml、(38.6±0.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术后排气时间(18±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0.5)d ,平均住院费用(5200±315)元与对照组(32±6)h、(5.8±0.6)d、(6450±460)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收集资料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腹痛、不规则流血、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比较,两者均为微创手术,阴式手术更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结论:两种微创手术因阴式手术不开刀、无腹部瘢痕,恢复快,价位低,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青睐,是微创手术中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运用药理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大豆膳食纤维对高血脂成年SD大鼠的体重增长、腹腔脂肪的积累、血清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的第14天,高膳食纤维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为对照组的-22.78%,腹腔脂肪重量变化率为-59.57%,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率为-30.11%,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率为14.24%,血糖水平变化率为10.39%。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对控制成年大鼠的体重增长,减少腹腔脂肪的积累,降低高胆固醇和高脂肪摄入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降低血糖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2003—2008年9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两粒口服,3次/d,柳氮磺吡啶1.0,口服,4次/d;对照组42例给予柳氮磺吡啶1.0,口服,4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1.2%、52.38%,肠道组织学炎症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5%、52.3%。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柳氮磺毗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好于单一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一般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胃肠减压液量、腹部症状、肛门排气时间、腹部平片改善等指标,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腹部平片改善时间亦明显缩短。结论奥曲肽具有抑制消化道分泌,减轻肠壁水肿,加速炎症消退,促进肠蠕动等作用。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简便,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进行不同运动方式对女大学生实验的研究,寻找能减少腹部脂肪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仰卧起坐和快走两种方式对超重的女大学生进行减肥实验,对减肥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不做任何运动的一组(A组),腹部脂肪率基本没变(P﹥0.05)。只做仰卧起坐的一组(B组),腹部脂肪率有一定的减少(从31.84±1.56减少到31.15±1.57),只快走的一组( C组),腹部脂肪率也有一定的减少(从32.83±1.88减少到31.16±2.12),但通过对B组与C组运动前后腹部脂肪率的差值比较后,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快走和仰卧起坐间隔进行的一组( D组),腹部脂肪率有明显的减少(从32.40±2.10减少到30.03±1.85),其减少量大于只快走或只做仰卧起坐的一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快走一类的有氧运动加上专门针对腹部的运动,可以明显减少腹部脂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UK)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经胸腔B超证实胸水中等量以上且呈粘连包裹性,将其分为随机分为治疗级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胸腔内置管行闭式引流,且予尿激酶1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注入胸腔,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1~3次。对照组36例,常规反复穿刺抽液。治疗前后胸片或B超对比胸腔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的胸水引流更彻底,且胸膜肥厚粘连情况减轻。结论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转移因子胶囊对CTX所致小鼠免疫低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科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6):108-111
转移因子胶囊的主要成份为健康猪或牛脾脏中提取的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等.本实验以昆明种小白鼠为研究对象,环磷酰胺(CTX)模型组和用药组连续3天腹腔注射CTX,之后用药组给予转移因子胶囊溶液,持续7天后检测结果.结果显示:CTX模型组小鼠白细胞数明显下降,足趾肿胀程度加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显著下降.用药组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症状.通过本实验深入验证了转移因子胶囊对CTX所致的免疫力低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折便秘患者及肿瘤化疗便秘患者食用柏仁粥后的疗效.方法:将3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连续1周每日早餐给予柏仁粥50g(含柏仁7g),对照组每日早餐给予其它粥类50g,午餐、晚餐均提供日常饮食.每天记录观察对象的情况.结果:在未服用任何泻药及外用开塞露的情况下,治疗组患者均在1-2天排出粪便,便量多,粪便逐渐稀软,排便困难情况有所缓解,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患者解便频率较治疗组低,便量较少,粪便较为干结,排便困难(P〈0.05).结论:部分住院便秘患者服用柏仁粥后可以明显改善其便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