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40mg/L Cr6+胁迫下,0.1~1.0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氧化损伤、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mmol/L SNP处理缓解Cr6+胁迫伤害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根系生长,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MDA含量.表明外源NO通过促进Cr6+胁迫下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提高,降低MDA水平,缓解Cr6+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植株的耐重金属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铜(Cu)、镉(Cd)及其复合胁迫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inn.)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测定经Cu、Cd及其复合处理后麻疯树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脯氨酸含量等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Cu和Cd的浓度分别为50-400和10-200 mg/L时,对麻疯树幼苗有一定的负效应,且两者的复合处理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负效应表现为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增大,根系活力下降,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表明一定浓度的Cu、Cd会影响或改变麻疯树幼苗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对麻疯树幼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当Cu+Cd复合胁迫处理液浓度为(100+50) mg/L时,其对植物细胞中丙二醛产生最大的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植物细胞受损程度;当Cu+Cd复合胁迫处理液浓度为(50+10) mg/L时,其对植物根系活力的积极影响相对于参照组变化最为明显。适量Cu、Cd重金属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和保护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在铜污染水体中生存的生理生态机制,设置不同浓度Cu2+(0(CK),0.5,1.0,1.5,2.0 mmol·L-1)对水葫芦进行模拟胁迫培养20 d,观测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处理后,水葫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中叶片初始荧光(Fo)显著小于CK组(P0.05),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与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在0.5 mmol·L-1时均显著下降到最低值(P0.05).各个处理水葫芦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叶片叶绿素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Cu2+浓度为1.0 mmol·L-1时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大,增加比例为14.2%.叶氮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在Cu2+浓度为1.0 mmol·L-1时,叶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水葫芦光合器官生物量比随Cu2+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根生物量比却一直上升,导致根冠比持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Cu2+处理下水葫芦花生物量比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可能采取先利用再耐受这一机制以抗水体铜污染,同时水葫芦采用降低有性生殖策略响应水体铜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Zn2+、Cu2+、Cd2+金属离子诱导玉米产生金属硫蛋白,采用实验室溶液培养的方式,通过不同浓度Zn2+、Cu2+、Cd2+(0.05、0.5、1.0、2.0、4.0、8.0、16.0 mmol/L)胁迫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测定玉米叶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合成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MT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锌、铜、镉胁迫浓度分别为8.0、0.05和0.5 mmol/L时,玉米叶片中MT含量最高,当铜、镉离子浓度大于2 mmol/L浓度时,玉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死亡。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可作为锌、铜、镉污染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Ca~(2+)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幼苗进行不同水平Ca2 + 处理 ,结果表明 :缺钙和加 0 75~ 10 5mmol/LCa2 + 处理对水稻幼苗的株高无明显影响 ;缺Ca2 + 会降低水稻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加Ca2 + 能增加水稻幼苗根冠比和根系活力 ;加低浓度 ( 0 75~ 1 5mmol/L)Ca2 + 可增加水稻幼苗的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促进水稻幼苗生长 ;加高浓度 ( 5 5~ 10 5mmol/L)Ca2 + 则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对水稻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NaC1作为盐胁迫处理,采用水培方式,研究盐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处理分别为T1表示对照,T2表示NaC1胁迫处理浓度为50mmol/L、T3表示NaC1胁迫处理浓度为100mmol/L、T4表示NaC1胁迫处理浓度为150 mmol/L、T5表示NaC1胁迫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NaC1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光合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Na C1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了甜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 S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是POD活性、H2O2含量、GSSG含量和GSH+GSSG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在NaC1胁迫下,甜瓜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反应缓解NaC1胁迫的危害,但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甜瓜幼苗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铜胁迫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生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培育袋对黑麦草进行0,40,80,160,320,640mg/L的重金属Cu2+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率、生物量、根系长度及叶绿素含量,分析了黑麦草对重金属Cu2+的积累特性和生长、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铜浓度对黑麦草根系长度起促进作用,而长时间铜胁迫则对黑麦草根系长度起抑制作用,且胁迫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铜胁迫抑制了黑麦草叶绿素的增长,且抑制作用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明确铜对高等植物的伤害机理以及铜污染对草原牧草经济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草原牧草选种、草原中铜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小麦幼苗在Fe或Cu胁迫下的抗氧化反应机制,以宁春4号小麦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浓度(0,100,300,500μmol/L)Fe Cl3或Cu Cl2处理下幼苗根羟自由基(·OH)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多胺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Fe或Cu处理诱导小麦根·OH含量升高,且高浓度Cu处理下样品·OH含量高于相同浓度Fe处理的样品的.Fe或Cu处理对各种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Fe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Cu抑制该酶活性;Fe处理不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而Cu诱导该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Fe或Cu处理下均受到明显的抑制;Fe或Cu处理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300,500μmol/L的Fe和100,300μmol/L的Cu诱导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此外,不同浓度的Fe或Cu对多胺氧化酶(PAO)、二胺氧化酶(DAO)和细胞壁过氧化物酶(cw-POD)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Fe或Cu胁迫诱导对小麦根不同抗氧化酶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导致小麦根·OH积累;PAO,DAO和cw-POD可能不参与Fe或Cu胁迫诱导的ROS积累.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浓度的CaCl_2(0、2、6、10、14和18 mmol/L)对120 mmol/L的Na Cl胁迫下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处理下罗汉果幼苗SOD活性、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Chl a+b、Chl a/b)均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增加;2)施加不同浓度CaCl_2处理盐胁迫时,罗汉果幼苗SOD、POD、CAT活性、叶绿素(Chla、Chlb、Chl a+b、Chl a/b)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MDA含量则先减少后增加;当CaCl_2浓度为6 mmol/L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SOD、POD、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3)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可知,当CaCl_2浓度为6 mmol/L时,对应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最高,罗汉果耐盐性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NaCl盐溶液(0mmol/L、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200 mmol/L、250 mmol/L、300 mmol/L)处理盐地碱蓬种子,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可耐受盐胁迫的程度.再用0mmol/L、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400 mmol/L的NaCl盐溶液处理幼苗,观察碱蓬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生长情况及地上、地下部分的K+、Na+离子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在25 mmol/L~50 mmol/L区间内的NaCl盐溶液对碱蓬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在盐浓度为300 mmol/L碱蓬种子仍有30%的发芽率.经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的碱蓬发现100mmol/L的NaCl盐溶液胁迫下,能明显提高碱蓬幼苗的株高、鲜重和干重;200 mmol/L的NaCl盐溶液对幼苗的物质累积可能起促进作用;且地上、地下部分的K+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Na+含量却是逐渐积累,两者均不是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硅对小麦幼苗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基培养小麦幼苗,用不同浓度的Si(Na2SiO3)溶液灌溉后,研究硅对小麦幼苗叶片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浓度在0至3.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硅浓度在0至2.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细胞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硅的浓度大于2.5mmol/L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有降低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突然上升;CAT的变化趋势与POD及SOD恰好相反.说明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保护幼苗细胞,而高浓度的硅对小麦幼苗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氯化铝(AlCl3)浓度(0、2、4、6 mmol/L)的培养液处理豌豆幼苗,研究在Al处理条件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热值变化.结果表明,当Al浓度高于2 mmol/L时,豌豆幼苗的根长、茎长、叶片数及各器官含水量等均下降,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热值也随A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豌豆的光合生长受到显著影响.Al浓度为6 mmol/L时,豌豆根、茎、叶的生物量分别下降22.92 %、22.18 %和56.89 %,以叶片降幅最大;热值分别下降21.87 %、6.58 %和3.49 %,根对Al处理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以锰超积累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设计5个锰浓度:0.005(对照)、1、5、10、15 mmol/L,进行锰处理30 d时收集根系分泌物,测定6种金属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Mn2+含量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Ca2+、Mg2+、Al3+、Fe2+、Zn2+含量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中低浓度锰处理(1、5 mmol/L)的含量低于对照的,高浓度锰处理(10、15 mmol/L)的金属离子含量则高于对照的,15 mmol/L Mn处理中的Ca2+、Mg2+、Al3+、Fe2+、Zn2+含量分别比对照的增加了37.1%、63.2%、35.2%、220.0%、235.0%;各处理下金属离子含量高低顺序为:Ca2+>Mg2+>Zn2+>Fe2+>Al3+,这与植物对不同金属元素需求量的大小相似.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盐生植物长叶红砂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生植物长叶红砂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古地中海残遗珍稀植物,对盐渍荒漠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以培养条件下的长叶红砂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对长叶红砂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浓度≤60mmol/L时,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ABA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在80mmol/L取得最小值之后又逐渐增加;IAA、ZR、GA3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60mmol/L处理时取得最大值.长叶红砂(IAA+ZR+GA3)/ABA比值和相对生长率随NaCl浓度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80mmol/L时达到最大值.推测80mmol/L NaCl浓度是长叶红砂幼苗生长的最适浓度.因长叶红砂长期生长在盐生环境中,已经进化出对盐生环境的内部适应机制,盐胁迫下内源激素的综合调控对长叶红砂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中华鲟幼鱼经不同浓度铜(Cu2+)水体(低浓度组(0.40μg/L)、中浓度组(0.89 μg/L)、高浓度组(2.00 μg/L)、对照组(0.00 μg/L))暴露60 d后,铜在幼鱼不同组织中的积累以及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体Cu2+浓度的增加,幼鱼体质量显著减轻,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无Cu2+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华鲟幼鱼8种组织中铜含量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脏>鳃>背骨板>肌肉>皮肤>脊索>软骨>消化道;经不同浓度Cu2+水体暴露60 d后,随着Cu2+浓度的升高,8种组织中铜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铜的含量仍最高;消化道中铜含量增加最多,低浓度组是对照组的21.41倍,高浓度组是对照组的58.58倍;表明肝脏和消化道是Cu2+主要的累积和代谢器官.随着Cu2+浓度升高,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脂肪酶活性则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低浓度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u2+对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脂肪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索铜胁迫对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的毒害机制,为铜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阐明了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在不同浓度Cu2+作用下新芽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重金属铜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 mg/L Cu2+浓度处理范围内,Cu2+浓度在0~10 mg/L时对双穗雀稗抗氧化酶系统和叶绿素含量及新芽数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Cu2+浓度的不断增大,双穗雀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明显下降,Cu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POD活性又稍微上升.当Cu2+浓度>10 mg/L时,双穗雀稗的新芽数和叶绿素含量减少.双穗雀稗主要通过根、茎积累Cu2+,且表现为积累量根>茎;双穗雀稗可以有效降低水体、土壤中Cu2+的含量,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库岸植物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对蚕豆种子进行处理,观察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状况,以研究铜胁迫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溶液浓度低于80 mg/L时,对蚕豆种子萌发影响较小,浓度高于80 mg/L时,对种子萌发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铜溶液浓度低于10 mg/L时,可适当促进蚕豆幼苗的生长,可增加苗高和鲜物质量,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其生长;铜溶液浓度低于20 mg/L时,对根系的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叶绿素的质量分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铜溶液浓度高于20 mg/L时,蚕豆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叶绿素的质量分数都逐渐减低.表明低浓度的铜处理对蚕豆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于蚕豆生长的铜离子浓度为10 mg/L;铜离子浓度过高则会产生生理毒害作用,进而影响蚕豆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冕粳147、合系22-2两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Na2CO3胁迫对粳稻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CO3胁迫浓度≤20mmol/L时,对粳稻种子发芽和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略增加;但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粳稻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增强.当Na2CO3胁迫浓度>60mmol/L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说明,粳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Na2CO3的耐受浓度为60mmol/L.  相似文献   

19.
Cu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重金属元素Cu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80mg/L)的Cu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80mg/L)的Cu抑制小麦幼苗生长及细胞分裂,影响酶活性,提高小麦幼苗pro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外源CaCl_2对酸枣幼苗4种内源激素(ABA、GA_3、IAA、Z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5、10、20 mmol/L CaCl_2处理降低酸枣幼苗叶中ABA含量,增加GA_3、IAA、ZT的含量和IAA/ABA、GA_3/ABA、ZT/ABA的比值; 5、10、20 mmol/L CaCl_2处理可以降低酸枣幼苗根中ABA含量,增加GA_3、IAA的含量和IAA/ABA、GA_3/ABA的比值,5、10、20 mmol/L CaCl_2处理下根中ZT含量在12 h以后小于对照,20 mmol/L CaCl_2处理下根中ZT/ABA的比值在48 h以后小于对照;适当浓度(5~10mmol/L) CaCl_2能减缓NaCl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酸枣幼苗对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