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运地质观测和构造填图,对宁夏贺兰山中段大水沟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综合分析。大水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汝箕沟-大水沟断层和高沟沟口断层组成,为相同性质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应力方向为NWW。综合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水沟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形成于燕山期-喜山期,其形成时间与整个贺兰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形成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2.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贺兰山中卫探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方法 以ZWl地震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中卫探区内地下是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结果 中卫探区Zw1地震剖面上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在逆冲断裂的下盘,是一套正常沉积层序的地层,分别为侏罗系、三叠系、石炭-二叠系、寒武-奥陶系等地层.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埋藏深度可达3 800 m以上,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成熟阶段,可作为较好的气源岩.结论 对中卫探区ZW1测线构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探区地下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中卫探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滇西保山地体东缘断裂带变形特征及运动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构造剖面测量基础上,通过断裂控盆控岩特点、断裂带宏观特征、构造岩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量、地质年代学成果和断裂、褶皱和磨拉石盆地的组合特征,较全面论证了:(1)昌宁-营盘、柯街、勐波罗河、大桥四条断裂带是保山地体东缘主要断裂带;昌宁-营盘、柯街、勐波罗河三条断裂带是华力西期控盆控岩的正断层,在中-新生代,反转为逆冲推覆;大桥断裂带是中-新生代形成的盖层逆冲推覆断裂带.(2)保山地体东缘四条主要断裂带,在中-新生代[(71.6±1.1)Ma~32.1 Ma],皆具逆冲挤压兼微弱走滑的地质特征和单轴压缩的岩组特征,所显示的古构造应力场均为东西向挤压,表明其经历了统一应力场下的变形,反映了表壳岩层自西向东滑动推覆的运动学特征.(3)昌宁-营盘断裂带为深切至沉积盖层之下的断面西倾的铲形低角度断层,既构成保山地体与临沧地体的边界断裂,也构成弧形推覆褶皱带的主逆冲推覆断裂.(4)保山地体东缘,在中-新生代,表壳岩层具由西向东滑动的运动学特征,是一个中-新生代[(71.6±1.1)Ma~32.1 Ma]弧形褶皱-推覆造山带.  相似文献   

5.
刘文强  郭建秋  李东 《江西科学》2011,29(2):207-210
以研究云南剑川水晶坡铁矿区的控矿构造为目的,通过对水晶坡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宏观地质现象以及逆冲推覆构造对该区铁矿控矿作用的研究,从而得出水晶坡逆冲推覆构造和由断层引起的层间钙-硅接触面对水晶坡铁矿床的控矿作用以及逆冲推覆断层在特定地层上时对矿床起到控制作用是水晶坡铁矿的主要成矿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柴北缘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背景、发育模式 ,平面、剖面展布特征及其分带性 ,并对主干逆冲断裂带及其间的推覆体带、逆冲席带和低应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同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构造反演来研究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模式及其形成机理 ,指出其逆冲叠瓦扇带和隐伏逆冲前缘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图 6,参 8  相似文献   

7.
红旗坎地区整体为由北向南的双重逆冲推覆叠瓦构造特征,区内断裂发育。受NW—SE 向挤压应力作用,侏罗系主要发育SW—NE 向主控断裂和与之垂直或斜交的NW—SE 向或近南北向次级断裂。主控断裂由北向南逐次逆冲叠置,形成特有的前展式叠瓦状断裂组合样式和平面彼此平行呈“川”字型展布的断裂分布特征。红旗坎构造带从西向东呈现出叠瓦逆冲—叠瓦堆垛—叠瓦逆冲三段有所差异的双重叠瓦逆冲构造特征,其叠瓦逆冲构造发育期主要为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末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对红旗坎双重逆冲叠瓦构造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后经喜马拉雅期大角度逆冲推覆运动改造而定型。  相似文献   

8.
灵丘南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唐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与太古宙恒山陆缘火山弧岩基带南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推覆构造具有薄皮构造和厚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主要由一系列近平行相间排列的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沿其走向具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型式,主要表现为前后陡、中间缓的叠瓦状构造,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SE,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变形发生在130.5~129.63 Ma。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运移距离不少于7 km,古路河逆冲断层仅500 m左右。逆冲后首次伸展构造变形破坏了逆冲推覆构造的连续展布,并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伴生矿床的成生,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于逆冲推覆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其先存逆冲推覆构造薄弱带。  相似文献   

9.
吴员  杨曙光 《科技信息》2009,(34):332-333
本文利用野外露头、野外实测地质路线资料和1:20万区测报告,结合前人对雪峰地区飞来峰构造研究成果,对雪峰地区飞来峰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以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根据成因将飞来峰分为两类:逆冲推覆类型、重力滑覆类型,结合该区典型的飞来峰构造剖面,分析不同类型飞来峰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飞来峰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初步明确了飞来峰的大体分布范围。取得的主要认识有:在本区沅麻盆地东缘逆冲推覆构造大规模发育,其典型代表——飞来峰主要属于逆冲推覆类型,也不乏后期重力滑覆型;该带飞来峰主要集中发育于沅陵—辰溪—怀化—洪江—会同一带,究其构造属性应属雪峰基底拆离造山带的燕山期前缘推覆带,且该带的飞来峰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湘中坳陷托山煤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及矿井内巷道的小断层分析,探讨了逆冲、滑脱构造的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托山矿区下石炭统测水煤系5煤层具备发育顺层构造的物质条件,属托山煤矿推覆构造潜在主滑面,矿区重力滑覆与挤压推覆并存.滑覆和推覆构造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中,具有各自的组合形态及演化历史.构造反演显示托山矿区的滑脱构造历经早期逆掩、中期逆冲、晚期反向重力滑脱转型3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史、油气充注过程及构造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推进的关键难题。研究在构造地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元素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哈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历程,认为该区经历了早二叠世后碰撞拉张伸展期、晚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期、三叠纪冲断叠加期、侏罗纪-白垩纪振荡隆升期和新生代左旋走滑调整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利用油包裹体荧光特性、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确定了该区的3期油气充注,并确定其时间分别为距今250 Ma、200 Ma和130 Ma。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运动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多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的充注成藏过程,指出研究区存在3个构造运动与油气充注的耦合期,为探索研究区油气成藏演化规律和深化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12.
纸房汞矿的控矿断裂为一系列低角度逆冲断层。这些断裂在平面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在剖面上构成一迭瓦状组合,断裂带总体的运动学特征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的逆冲。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区地壳表层为一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它的形成是贵州东部江南古陆西沿大规模逆冲推覆和黔中地区侏罗山式褶皱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统一应力场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青山中生代逆冲-伸展构造格局及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青山楼华山至苏勒图段,发育3条大致走向北东东的大型逆冲断层,它们具有自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性质,并将研究区分割成4个构造带(构造岩片),从而构成一完整的逆冲推覆体系.原定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可能作为一个构造岩片而构成逆冲推覆体系最上部构造单元,顶部为大青山拆离断层.已有构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主体逆冲推覆与顶部拆离断层活动年代相同,说明挤压和伸展构造同时发生.该区构造形态与喜马拉雅地区具有一定可比性,而喜马拉雅逆冲与伸展同时形成的模式对该区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某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南部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广泛发育。这些逆冲推覆构造的产出具多层次性,其形成与该区不同时代地层内的多套由软弱岩层组成的滑动系统有关。关于逆冲推覆构造存在的证据,许多学者已撰文列述了大量地质事实,此外,在地球物理场上亦有明显反映。逆冲推覆构造上覆系统与原地系统间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上有明显差异。逆冲断层带断层岩由浅至深有由脆性—韧脆性—脆韧性—韧性变形的变化规律,在脆性剪切带内的局部地方存在韧性变形。这些变形特征可通过偏光显微镜下变形矿物的一系列光学现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石英晶体的位错现象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黔东凯里—三都断裂结构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宏观描述、地震解译、有限应变测量、显微构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黔东凯里-三都断裂进行了研究。认为凯里-三都断裂是黔东南推覆体的前锋断裂,呈向NWW突出的弧形,总体表现为由数条断层组成的逆冲断裂带,主断裂倾向SEE,为黔南拗陷和雪峰古陆的分界线。断裂带以浅层脆性变形为主,断裂带上盘向NWW推覆的水平位移达12~15km,是多条断层多期挤压、拉张和平移剪切作用叠加的结果。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演化过程,燕山期以来的演化历史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控制,早中燕山期为主挤压逆冲阶段、晚燕山期为拉张正滑阶段、喜马拉雅期为再次挤压-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宁夏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盘山是宁夏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根据盆地的野外地质观察资料和已有工作的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沉积层序、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地质构造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将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其中在三叠纪至侏罗纪期间是盆地初始形成阶段,经历主体抬升,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与盆地北部形成小型山间,白垩纪盆地北部小型山间合而为一,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南迁移,盆地进入独立演化发育阶段.新生代为盆地改造期,盆地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继承性逆冲推覆再度活动,在原有的构造带基础上,出现新的构造变化,形成了新生代同(心)-海(原)-固(原)盆地.  相似文献   

17.
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川西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多类型推覆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地质体,因而造成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前陆、坳陷、再生前陆的沉积充填过程,该区盆山耦合模式主要为剖面上的前展武逆冲双重构造,平面上表现为NE构造带和近EW向的横断层;造山带和盆地的共同演化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油气保存与有效成藏区带.逆掩推覆带和前陆坳陷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六盘山盆地南部处于旋扭构造的收敛端,地表和地下构造极其复杂,构造样式认识不清成为制约勘探的关键问题。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问题的焦点在于沙沟断阶带是否存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二维地震剖面重力正演的方法来分析构造样式。首先确定这一地区的密度分层方案;其次,根据两种可能的构造样式以X测线为基础分别建立地质模型,然后进行重力正演模拟;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逆冲推覆样式相比,走滑斜冲样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重力剖面更吻合。同时,综合最近的野外构造调查成果和最新地震剖面解释方案,认为六盘山盆地西南缘不存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体,主要发育走滑构造。  相似文献   

19.
巢湖北部青苔山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苔山推覆构造是滁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覆体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的灰岩,由NW→SE推覆掩盖在志留系页岩之上,主滑脱面倾角较小(10°~20°)。推覆体中有多期断层存在:高角度逆冲断层倾角60°至直立,并伴随有较大的碎裂岩带,东强西弱;有2组走滑断层发育:一组是NE向的左行走滑断层,与郯庐断裂带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另一组为NW向走滑断层,形成时代较晚,破坏早期逆冲断层和NE向走滑断层。推覆体中最晚一期的低角度逆掩断层以主滑脱面为代表,倾角较小,数量较少。青苔山推覆构造形成于早、中侏罗世,是山前盆地冲断变形的产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中国东部大地构造背景下,表现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伸展为主,其西侧发育有K2—E红色沉积物;晚第三纪以来再一次逆冲挤压,沿早期逆冲断层再次活动,最终形成现在的推覆构造,推覆距离大于2km  相似文献   

20.
秦岭-大别山北部后造山期构造格架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东秦岭北部后造山期的构造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秦岭北缘反冲推覆构造带,以宜阳-鲁山断裂带和熊耳岩片为主体,由S→N逆冲推覆;栾川-伏牛山推覆构造带特征典型,分带性强,由N→S推覆;马超营走滑转换构造带位于二者之间,为一正花状构造带.上述构造组成典型的扇形结构,形成于燕山期末-喜马拉雅初期.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现今几何学模型和流变学分带结构与华北地块向南俯冲在秦岭地块之下、扬子地块持续向北俯冲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后造山期构造正是研究区现今深部过程在地壳浅部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