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燃机摩擦学设计智能CAD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械设计特点和摩擦学设计的领域特点,为了充分结合CAD系统的计算能力和专家系统的知识处理技术,提出了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的智能CAD系统,并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结构和流程,进一步阐述了系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即摩擦学设计知识的表达、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应用。这些研究可作为摩擦学设计智能CAD系统的基础,也对其它的机械设计CAD系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以及普遍反应所学知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该文基于交叉学科摩擦学探讨知识的联系以及各类知识所能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轻松理解摩擦学并能将其中有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综合运用.该文将系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这门课中使得学生理解了摩擦学这门课的性质,了解了研究摩擦学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能够从系统的角度学习和分析摩擦学问题,从而实现利用摩擦学设计产品,进行故障诊断和解决质量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体形成了许多优异的摩擦学特性,并已成为仿生摩擦学的创新源泉。本文对生物摩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从仿生减摩及脱附、仿生增摩及吸附、仿生耐磨材料和仿生润滑等4个方面回顾了仿生摩擦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仿生摩擦学的发展方向;并探讨了生物摩擦学与仿生摩擦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摩擦学设计是摩擦学理论在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应用,油液监测技术又是摩擦学系统状态测试主要技术之一,该文从油液监测各技术手段所表征的信息出发,结合摩擦学设计的发展,分析了油液监测能够在摩擦学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各技术手段在摩擦学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摩擦学分析系统的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摩擦学3个公理,考虑这些摩擦学系统的多学科耦合性、系统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运用摩擦学系统理论,建立了针对内燃机的摩擦学系统研究的框架.对各级系统的元素构成、耦合作用、运动形式和摩擦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从子系统的耦合、全生命周期下的全工况适应性、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数值计算方法等角度,对未来在内燃机摩擦学系统实现中将要面对的一些困难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力红  高青鹏 《科技信息》2013,(24):148-148,151
摩擦学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中正确应用摩擦学知识与技术,使之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介绍了在机械设计中摩擦学设计所涉及的因素,包括弹流润滑、混合润滑、润滑剂应用等,并叙述了摩擦学设计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7.
米宝山  李雪莉 《科技信息》2011,(23):I0157-I0157,I0152
随着世界经济向知识型经济发展,创新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识,并产生了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系统等新的理念。在这个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是核心,而企业创新又是以企业的产品创新为最终目的。产品是所有创新成果的集成者,也是实现利润的载体,产品创新设计将作为战略发展工具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体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知识库建设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本体化知识库开发方法与技术,构建了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协同设计知识库,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利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平台,对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多学科设计知识进行了本体论建模,并开发了采用OWL语言描述的设计知识本体库.采用Jena技术框架,通过本体库与知识库的映射,完成了该类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知识库的建设.以两跨转子轴承试验台的设计作为工程应用案例,通过实现设计知识共享、重用和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对知识库原型系统的摩擦学设计模块、仿真及试验数据协同分析模块的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体理论构建的知识库可有效服务于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9.
皮亚南  付廷龙 《江西科学》2009,27(6):937-944
内燃机中的缸套和活塞环是内燃机中的主要摩擦学系统,其中含有许多类型的摩擦和磨损及润滑摩擦,磨损的相互作用十分显著。发动机运持时摩擦学系统的特性,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其摩擦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它进行了综述,对缸套-活塞环的磨损与润滑的远景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20,(5):28-37
颠覆性创新是我国后发企业实现跨越式追赶的重要路径,既有文献对于其驱动因素讨论的不充分限制了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从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力视角出发,探究设计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认为:基于"意义"维度,颠覆性创新可以划分为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和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不同类型的设计对颠覆性创新驱动机理不同,具体而言,产品功能设计通过功能—成本联动创新满足了低端和边缘市场消费者被过度服务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而产品语义设计则通过技术—社会文化要素联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象征性和情感性价值,满足他们情感和社会文化需求,从而实现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从磨损学系统研究的角度,论述了磨损图的意义,构造和使用方法。磨损图命名许多面向现象的磨损机理研究结论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在很大范围内包含了一个摩擦副的摩擦特性信息,可以说是一个深层次上的面向摩擦副的研究。因此对摩擦学设计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机械设计与摩擦学之间的关系,摩擦学设计的内容和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微摩擦综合测试仪的研制与纳米润滑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描述了作者研制的自适应微摩擦综合测试仪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用途自适应浮动结构、精密刀口杠杆加载结构和摩擦力精密测量系统,可精确地加载和测量mN量级的摩擦力。研究纳米膜在各种润滑方式下的摩擦学性能,同时采用相对光强光干涉法,检测纳米级的润滑膜厚以及润滑状态的变化。以10#标准粘度液作润滑剂,分别用面接触浮动润滑副和点接触浮动润滑副作实验,研究了其摩擦因数和润滑膜厚度随载荷、速度和运动方式(点接触纯滑动和纯滚动)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仪器的实验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摩擦学的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油液中磨损颗粒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了柴油机摩擦学系统的研究方法,给出了磨损故障诊断系统设计原则,介绍了磨损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I的产品创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CAI技术针对当前新产品开发的实际,对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产品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和价值工程分析,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它使开发人员能够迅速找到产品的问题所在和改进创新方向,引导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Tech Optimizer。在产品的概念设计、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设计阶段,根据市场需求,CAI能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改进,获得产品创新方案的构思,还介绍了CAI在铝合金基体陶瓷镶块摇臂创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纳观摩擦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摩擦是一个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有关滑动摩擦的研究是物理学中最古老、应用上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与此不相适应的却是人们对摩擦中基本纳观过程知之甚少 ,至今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 ,既可以解释摩擦中的宏观现象又可以解释其纳观机理 因此 ,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相互接触以及在表面的纳观摩擦机理是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拓展和深入 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纳观摩擦机理的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 ,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摩擦理论模型和相关的研究结果 同时提出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智力资源整合与创新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关村经济为背景 ,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对智力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阐述了CAS演化规律 ,进行了系统界定 ,指出了智力资源整合、创新体系与系统较高层次进化之间的关系和进化机理 ;其次 ,对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目标定位 ;然后 ,讨论了创新体系构成、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并进行了必要说明 ;最后 ,对创新主体需求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制约其协同关系的障碍 ,探讨了其重新定位与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金属材料的硬度与磨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在机械设计中如何根据摩擦学原理选择金属材料的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