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应用DSC和 X光衍射研究了12种热致液晶性规则共聚酯。探讨了聚合物链结构与共聚酯从晶态向液晶态的相转变温度TC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聚酯的TCN随对数比浓粘度的增大而升高,然后趋于稳定;介晶单元的苯环上引入氯取代基可降低共聚酯的TCN和结晶度:一般情况下,共聚酯的TCN随介晶单元的增长而升高;柔性间隔基增长,共聚酯的TCN先降低,然后升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合成了3种含有不饱和健的醚类热致液晶化合物,通过改变柔性间隔链段的长度,初步探讨了软硬段长度对液晶化合物介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中柔性链长度的改变不仅对液晶化合物的相转变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能导致液晶化合物介晶相类型的变化。此我上,。分子的结构对称性愈好,相应的介晶相转变温度愈低。  相似文献   

3.
合成3种新型的含有不饱和端基的热致液品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80℃左右,出结晶态直接转变为向列型介晶相,山向列型介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的温度随液晶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液晶分子的极性增加可提高液品化合物由结晶相进入向列型介晶相的转变温度。相对降低液晶分子的硬段长度,可使液晶化合物出向列型介晶相进入各向同性液体的转变温度升高,同时利用核磁共振(NMR).差热分析(DSC),正交们光显微镜以及元素分析对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几种含不饱和健类热致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3种新型的含有不饱和端基的热致液晶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80℃左右,收结晶态直接转变为向列型介晶相,由向列型介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的温度随液晶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液晶分子的极性增加可提高液晶化合物由结晶相进入向列型介晶相的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条合成路线制备了含二茂铁基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对化合物的介晶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具有柱状介晶相.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烯丙基封端的含酰亚胺基的致介晶性单体,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得了一系列含酰亚胺键的侧链液晶聚合物,应用FT-IR,GPC,DTA及热台偏光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致介晶性单体含量减少,其液晶特征从状织构向条状,丝状织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三聚磷腈咪唑盐离子液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咪唑介晶单元与三聚磷腈单元间的季铵化作用合成了一类新型三聚磷腈咪唑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热分析(DSC)等方法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液晶相态取决于咪唑介晶单元所含烷基链的数目.由含单烷基链的咪唑介晶单元生成的三聚磷腈咪唑盐呈现层列相;而由含三烷基链的咪唑介晶单元生成的三聚磷腈咪唑盐呈现柱相.  相似文献   

8.
新型胆甾型液晶的合成及其侧链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胆甾型液晶,3-溴-4-辛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CS)和偏光显微镜研究,该化合物在139-153℃呈近晶相,153-184℃呈胆甾相,并对取代基溴原子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别合成了两种侧链不同的聚肽热致液晶,PDLG和AzoPDLG.两者的主链均为刚直棒状的介晶基元,但PDLG的侧链为柔软的长烷基链,AzoPDLG的侧链则含有刚性的偶氮苯介晶基元和长链的间隔基.利用1H 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对这些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探讨了不同化学结构的侧链对热致液晶相变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介晶基和非个晶基共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液晶,详尽介绍了合成方法和对产品的测试表征,并介绍了所合成的聚合物要呈现液晶态,允许非介晶组分在其组成中所占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11.
将合成的含偶氮基团的液晶单体M与含胆甾基团的手性液晶单体N接枝到含氢甲基硅油上,得到系列手性偶氮类侧链液晶聚合物PY1~PY6.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重分析法(TG)对其介晶性能、相行为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PY1~PY6为互变热致液晶,均呈现胆甾相的Grandjean织构.从PY1到PY6 随着偶氮单体M含量的增加,tg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ti则缓慢下降.该系列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5%热失重温度在290℃以上,液晶区间在162~189℃之间.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侧链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单酯,将不同含量的CNT接枝到侧链液晶单体上,然后液晶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液晶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考察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排列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少量的碳纳米管能够较好地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DSC结果显示,CNT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清亮点,增加了液晶区间.  相似文献   

13.
液晶单体M1(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M2(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丁基苯甲酰氧基苯)和离子单体M3(4-烯丙氧基偶氮苯磺酸)与含氢聚硅氧烷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含磺酸离子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其结构和液晶性能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重分析法(TG)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基团的引入,降低了液晶性能,但是没有改变其液晶类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变温 WAXD、变温 FTIR, 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全芳族液晶共聚酯进行较全面的表征,详细地比较了液晶态和“液晶玻璃态”结构的异同,并用变温 FTIR得到有助于解释聚芳酯液晶多重转变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芳香-脂肪族共聚酰胺的液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以对苯二胺、对苯二甲酰氯和己二酰氯为单体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己二酰单元含量的芳-脂族共聚酞胺.并对其硫酸溶液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共聚酰胺在己二酰单元含量低于90%(mol)情况下,其硫酸溶液仍保持溶致液 晶特性。经偏光显微镜、小角激光光散射和宽角X光衍射实验证明,这类芳-脂族共聚酰胺硫酸液晶溶液属向列型液晶,其临界浓度C*随己二酰单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侧链液晶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羟基的给质子能力和苯乙烯吡啶上的氮原子的受质子能力形成的氢,通过分子自组装合成了聚乙烯醇侧链液晶高分子,该物质是以聚乙烯醇为高分子的主链,以苯乙烯基吡啶液晶基元作为侧链的热致液晶,该侧链 晶高分子具有较低的相转变温度和较宽的液晶工范围,通过氢键连接液晶基元和聚合物主链相对减弱了聚合物与液晶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两者的空间和极性效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液晶聚苯胺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 ,系统论述了新型液晶聚合物———液晶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液晶性 ,并合理解释了它们的聚合物链伸展化、刚性化进而导致溶致或热致液晶性的原因 .指出对于乳液或水溶液化学氧化聚合制得的聚苯胺 ,大分子功能质子酸如樟脑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是其获得溶致液晶性的唯一途径 .介晶基元邻位环取代聚苯胺是侧链型液晶聚合物 ,具有热致液晶性 .该液晶在 10T的外加磁场中沿磁场平行方向取向 ,有序度参数可达 0 .6 8.N -烷基磺酸取代聚苯胺实质上是自掺杂型聚苯胺 ,其水溶液在室温下显示溶致液晶性 ,具有类似近晶相的光学织构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液晶性主要来自于外掺杂或内掺杂后π电子的离域、对离子或侧链的拥挤效应 ,醌式链节的构象规整性也是维持液晶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系统论述了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薄膜、纤维、功能分离膜、交联凝胶等材料的成型、结构与性能。指出这类液晶聚合物具有胆甾相或向列相液晶态。与各向同性态的同种材料相比,各向异性态的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材料具有更优异性能。双轴取向液晶三乙酸纤维素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310MPa和6.3GPa;由液晶态干湿法纺丝所获得的高分子量纤维素纤维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高达2.2GPa和65GPa。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分离膜也表现出高得多的气体选择透过性能。其液晶交联凝胶中,凝胶所占质量分数高达98%,以及具有显著不同于各向同性态凝胶的液胀行为。液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可望作为生产高级包装膜、功能纤维、气体分离膜、各向异性功能凝胶等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全芳香族共聚酯类热致液晶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两个系列的全芳香族共聚酯类热致液晶。对所得聚合物作了红外,偏光显微镜及差热分析,并测定了各聚合物的熔融指数。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热致向列型液晶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