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与深入。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因为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然而,中日两国民众间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阻隔了中日两国民众的互信。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两国民众历史认识差异的潜在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的古老优秀文化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资源,更是两国开展交流与合作、走向自强之路的精神财富.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通过培养高端人才、提供高深知识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铺设道路.中印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差异,共性和个性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互补的空间.中印高等教育合作能够激发两国文化和教育的潜在互补性,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挖掘两国的文化契合点与创新点,促进两国文化和教育的共同发展,这是历史赋予中印两国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3.
苏燕  荣曦  张福栋 《科技信息》2009,(36):I0278-I0278,I0281
本文以印度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回顾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印度现代建筑创作实践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两位建筑师及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创作精神。最后通过中印两国现代建筑的对比,提出了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娜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93-193,195
“文化”这一概念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所占重要地位,中韩两国由于历史、地理、制度、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两国的文化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相似性和差异直接的表现在了两国的语言上。本文就文化引起中韩两国的语言表达不同做以比较,并对目前国内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闫仙慧 《科技信息》2010,(16):I0132-I0132
中美两国不同的地理和历史因素,造就了文化上的差异。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国人们在交际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和关系的破裂。本文主要就"借钱"这一实例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中美文化之间的友谊观差异,深入探讨了这一差异的文化根源,并针对这一文化冲突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美中两国在对待老人的态度和方式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两国享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 ;二、老人概念在两国主流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地位 ;三、老人在两国的各文化层次中具有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色彩文化比较——红色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珊珊 《科技信息》2010,(10):391-391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韩国文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国在西周时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色彩体系,并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色彩在中韩两国的文化含义有其共同点,也逐渐出现了不同点,本文就红色为立足点,着重探求红色在中韩两国的不同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文化贸易的总体规模,然后就文化历史资源、文化政策和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中美文化贸易的差距及我国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而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箸食制度通过日本遣隋使传入日本,可以说以箸进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进食方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筷箸虽同出一源,却发展迥异.形成了各自的筷箸文化.文章通过两国筷箸历史的考证、筷箸的外形、材质及使用方法的比较来考察两国箸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作为各自国家的文学大家,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风情和自然美,中国大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两位作家本人及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进而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和营造的文学世界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李莹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30-132
中日两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很多异同点。透过中日两国文化的一些表面现象来研究、揭示其潜在的深层含义,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惯用表现是漫长历史留下来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中日两国语言的惯用表现中有关“眼”的用法非常多。表面上看,这些用法只是“眼”的惯用表现,但实质上在其背后却潜藏着中日两国人民在“自他意识”上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赵敬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227-227
饮食文化现已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本文主要就中美饮食的历史文化和饮食习惯方面论述了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两国饮食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论述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与异,既涉及民风、民俗,又涉及伦理、道德,既论历史,又论当今.中日两国文化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诸多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但日本文化保持着其特殊性。笔者认为,日本文化的基调可以说是儒教日本宗  相似文献   

15.
尹作涛 《科技信息》2013,(10):211-211
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礼物赠答的习俗就难免有所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礼物的赠答风俗的不同来揭示两国国民心理的差异,以加深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淑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109-109,111
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流入中国,也备受中国大众的欢迎。但是有很多作品的翻译却存在一些问题,给观众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误导。翻译不能局限在文字台词上,还要对两国的文化特点,历史民俗有一定的了解。更要求翻译人员有较强的职业素质,能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手段。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容易被接受传播。  相似文献   

17.
《舞姬》与《霍小玉传》虽然是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两部作品,但是在题材、创作背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代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两位作家有着相似的审美角度和对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同的对比研究,希望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在文学领域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18.
汤庶 《今日科技》2006,(12):9-10
中韩是友好近邻,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历史文化传统相近,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潜力巨大。中韩建交14年来,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特别是两国经贸发展迅速,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朝鲜半岛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49-51,54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在两国的谚语也都浩如烟海。由于谚语都有较强的民族性,因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导致两国谚语的差异。论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学等角度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越南是两个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术的传播在两国的交往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