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梳理和总结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古代翻译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狭义混同式概念和立法的缺陷与问题,1982年《示范条款》摈弃了1976年《突尼斯版权示范法》把民间文学艺术直接等同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直接等同于著作权法作品的狭义混同路径,创设了"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EoFs)"这一概念和广义混同式立法,给"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等同于知识产权法客体的地位,并予以特别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虽然1982年《示范条款》比1976年《突尼斯版权示范法》在概念和内容方面有诸多改进,但却依然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混同式立法固有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无法达到既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又避免与现行知识产权法相矛盾和冲突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3.
作为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邓以赞生前未有文集问世。现存所见邓以赞文集,主要是两个系统四种版本,均在邓以赞身后编刊,一出邹元标藏稿,一出家藏稿。而《明儒学案》《明儒言行录》等书所辑选的邓以赞文字则均出自邹元标系统的金陵周文光刻本。  相似文献   

4.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三峡通志》,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造纸厂废纸堆中抢救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对《三峡通志》所进行的研究不多、论著甚少。本文拟从内容体例、文献来源、文献处理、文字异同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三峡通志》的情况做一些简单地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上海市工商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出台违反《禁止传销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禁止传销条例》第24条、第25条、第26条、第27条的裁量适用情形进行详细规定,以规范行使《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权。根据裁量基准,工商部门对组织策划传销,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屡次参与传销、有黑名单记录的,明知执法机关已经发布警示、提示仍然参加传销活动等多种违法行为的罚款标准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王邦直《律吕正声》的台湾存本与林增志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邦直所著《律吕正声》在台湾存有两本,一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本藏于傅斯年图书馆。其中傅斯年图书馆本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影印的北大本完全相同,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本虽然正文与北大本相同,但李维桢的序有个别文字改动,且多出了林增志的序。林序的存在,证明《律吕正声》虽然没有一个新的刻本,但可能是黄宗昌的一个重印本。  相似文献   

7.
阳海清、褚佩瑜、兰秀英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是目前图书馆学界一部比较完备的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的专科书目,在汉语言文字学界的使用率非常高,问世十年来在图书馆学界和汉语言文字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而编撰者在编纂时"亲见"的部分只有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之书,其他信息皆是直接或间接采用"非亲见"资料,在这些"非亲见"材料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误漏名目项,《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编撰者未经考证直接著录,影响了这本书目的科学性。以《音学偶存》条目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希望《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在修订时能通过"目治"校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视对出版者的版权保护,但逐渐注意平衡作者与出版者的利益。2001修改的《著作权法》对于专有出版权的内容由强制性规定向尊重当事人意愿方面转变,法定的专有范围也有所缩小。法律应该对编辑的文字修改权作进一步限定。《著作权法》第32条应该予以废除,不应该在投稿环节对作者设置限制。出版者能否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事检察监督的现状不尽人意,监督范围狭窄,监督方式单一。对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由于《民事诉讼法》第187条关于抗诉的规定,限制了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内容,使得民事检察监督局限于对生效判决、裁定的抗诉。本文提出《民事诉讼法》第14条和第187条,是一般民事检察监督法律规定与特殊民事检察监督法律规定关系的观点,指出第187条不能限制第14条规定的内容。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第5项和《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实施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禹贡》与《五藏山经》中有关西北地区山川等内容的分析,从两部作品共有山川‘名同实异”的事实,以及二者在地理思想上的相互关系,指出在内容上,《五藏山经》取法于《禹贡》,而不是《禹贡》“取材”于《五藏山经》。从而否定了在写作时代上,《五藏山经》早于《禹贡》的流行观点。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中国辞书界的一面旗帜,广为使用,备受赞誉。因为当时汉译佛典语料研究较少的原因,《汉语大词典》编辑时较少利用佛典语料,出现了部分条目的失误,主要表现为词条失收、词语义项阙失、例证晚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西藏民间故事集《金玉凤凰》所收58则故事中,有25则源于佛教相应故事,且其中17则源于佛典譬喻故事。文章在考察其佛典渊源的基础上,从构成要素、文体功能诸方面,揭示出由佛典譬喻到西藏民间故事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坛经》中的偈语既是《坛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坛经》思想内容精华的聚焦。这些偈语,一般都置于相对完整独立的篇章或段落末尾之处,或感悟,或括要,或释疑:或补遗,或寄望,或赠勉,或明志,或遗嘱,殊途而同’归: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思想内容虽受统于佛理之魂,但博大精深。灵活丰富,勉为梳理,可以归整为感悟,释禅,教诲、勉励,自分和谶语五类。  相似文献   

15.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6.
佛经的汉译历经了三个不同时期,其中存在很多同经异译。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翻译特点不同,对语言也产生了影响。《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从后汉至初唐,前后有七个译者翻译,存留至今的只有支谦、鸠摩罗什、玄奘的译本,而三人正是三个翻译时期的典型代表。通过同经异译的对比,可以发现译者、译风对词汇的影响以及词汇历时嬗变的过程,透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其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五台山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重游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并没有完全挖掘出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五台山旅游业发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申遗的本质优势,即文化优势。相反地,功利性和经济性趋势显著,佛教文化这一深层次内涵没有在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中突出显现。本文以五台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阐述其在五台山旅游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东平是佛教刻经遗存较为集中的地区。通过概述东平现存摩崖刻经及部分刻经碑刻以及东平一带北朝佛教情况说明刻经出现的背景,初步探讨山东地区名摩崖刻经的目的并非是“末法思想”的反应,而是为了观方弘化,方便僧侣禅定、颂经。通过我国出现的纪年刻经说明刻经发展路线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重点介绍了山东地区的刻字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的神异叙事,认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其一,对以阴阳灾异、感生神话、谶纬之术等为基本形态的"政治神学"进行集中展示;其二,对神仙、方术以及人仙遇合传说进行不同程度地叙述;其三,对佛教神话或者反映佛教信仰文化的"人佛感通"灵验进行宗教演绎;其四,对各种神、民间鬼神以及人神交通之事进行重点记载。如此种种,既是周秦之际史传创作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时又吸收了中古造神运动的时代成果。其文化效应,在于参与并影响着我国早期叙事的文学建构。  相似文献   

20.
虚云和尚是韶关近代禅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在韶关的十八年,他驱逐流棍,修复祖庭;农禅并举,安世济民;制订规约,整肃道风;弘法传道,广布四海。虚云和尚对韶关的禅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继慧能之后又一位重要的韶关禅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