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玉锋 《实验室科学》2010,13(5):169-171
该文探讨了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碳酸锶的分解焓的方法,采用雷诺校正曲线处理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实验结果,从而得到碳酸锶的分解焓数据,碳酸锶分解焓的相对误差为0.60%,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神经网络建模计算稀土卤化物的熔化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研究了稀土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的熔化焓与离子键参数之间的关系,由25组文献数据建立了预报稀土卤化物熔化焓的统一模型,并预报了其他45个稀土卤化物的熔化焓。ANN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数据吻合,没有实验数据报道的预报结果也显示出良好的规律性,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预报化合物的熔化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污水处理工艺的能量利用,认为其基础是污染物化学能的界定和计算.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污染物化学焓概念,统一了化学焓计算的基准,确定了复杂有机物化学焓的计算方法,并将其与常规水质指标COD相耦合.通过研究使得污水处理工艺各种过程能量分析的结果、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具有了可比性,同时也易于与常规的水质测定手段衔接.  相似文献   

4.
贵金属与锡二元合金的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iedema理论计算了Cu-Sn,Ag-Sn,Au-Sn三个二元系统的整个成分范围的固态形成焓和液态合金混合焓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并将计算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讨论了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电子轨道能量等对合金形成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F函数修改的立方状态方程———FRKS方程,并结合二元交互作用函数Lij(T,xi),关联各种类型的液态二元系的超额焓.对35个液态二元系超额焓的计算结果表明,FRKS状态方程结合Lij函数能相当准确地关联二元系超额焓.在只用二元系的参数,不引入任何多元参数的条件下,将该方法推广用于预测三元系的超额焓,对14个高度非理想三元系的超额焓的预测结果和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等键反应,以密度泛函方法对24种硝酸酯化合物的生成焓进行了计算,并将其中5种化合物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作了对比。计算中采用的基组为6-31G**和6-311G**。计算结果表明:B3PW91/6-31G**方法可以得到可信的生成焓,平均绝对偏差为4.5 k J/mol。进一步利用B3PW91/6-31G**方法计算了其他19种硝酸酯化合物的生成焓。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链硝酸酯化合物,当亚甲基基团数目增加时,计算得到的生成焓减少,放出的热量更多。  相似文献   

7.
镁基碱金属二元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iedema理论,系统地计算了镁与碱金属组成的二元合金系统的液态混和焓和固态合金形成焓。根据理想溶液理论,还计算了Li-Mg系统在1000K时的熵、以及自由能-成分曲线,所得的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第一原理赝势方法计算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总结了热力学各种相互作用参数的理论关系式及其研究方法.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氨基酸──盐──水体系的焓相互作用,指出结构相互作用是影响焓相互作用参数的主要因素,并将水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推广到中等盐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310.15 K下,甘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和L-脯氨酸6种α-氨基酸分别与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并比较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结果表明,氨基酸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大于与N-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由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CH3基团的增加,对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改变较大.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计算不同温度下化学反应焓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公式计算出反应物及产物在指定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进而求算出该温度下的反应焓。与传统的基尔霍夫定律相比,该法简单、准确,便于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等效热容法中因等效热容函数阶跃变化对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基于Sigmoid函数的光滑焓函数,通过焓对温度的导数,可得到光滑和连续的等效热容函数,并结合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探讨了有限元网格密度、热容阵的数值积分格式以及Sigmoid函数相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与解析解及以往的平均化方法相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引用焓计算单元和固相分数两个概念,利用有限元离散焓方程对具有对流边界条件的一维相变导热问题作了讨论。所有参数均以无量纲形式给出。计算结果表明,当Ste(斯蒂分数)>0.2时,无论是相变界面,还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均消除了传统焓法求解相变问题时常见的台阶状波动。  相似文献   

13.
对以焓为因变量的导热控制方程.提出一种凝固过程的焓式源法的求解方法.合理地解决了凝固过程结晶潜热的释放问题.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平面相变热传导问题等效热容法的有限元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有限元法计算带相变的平面热传导问题,应用单元相变发生的热焓判据,使程序能够自启动,不必给出单元初始状态输入数据,相界面位置计算按线性插值处理,使程序有较高的计算效率,算例表明,等效热容法有限元程序热焓判据合理,相界面位置计算准确,并能成功地处理相变焓,计算出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导热控制相变问题的一种隐焓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换焓公式、分离潜热源项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导热控制相变问题的一种等体积节点跳跃隐焓解法。其基本特征是固定空间节点而改变时间步长,确保相前沿总是位于一预先给定的计算节点上,从而将潜热源项的变化处理为内热源项的定常变化。此法适用于计算直角、柱、球座标下的一维导热控制相变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焓法求解了矩形空腔内有3个分散平齐热源的熔化问题,考虑并分析了加热功率和过冷度对熔化界面形状和热源表面温度的影响,并把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它们符合得比较好.计算和实验结果都显示,矩形空腔内的分散平齐热源对工质的熔化过程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耦合求解焓及移动边界位置的多维相变传热问题的数值焓法。方法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变换标准的焓公式,分离显热与潜热项,并在引入轴间相变率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耦合到潜热源项中,同时对流入/流出相变控制容积的热流密度加以修正,以达到既能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又可以达到准确跟踪移动边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热力学能量方程,推导出一种伴有相态变化的热传导焓式有限元求解公式。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整个区域(包括液相、固相及两相界面)建立一个统一方程,用有限元法直接离散热焓场,利用数伍方法求出热焓分布,然后根据热烙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温度场和两相界面。通过对铸件凝固过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迎面风速、新排风比、新风温度(含湿量不变或相对湿度不变)、新风含湿量的变化对转轮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降低;随排风量与新风量之比增大,或新风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增大;随新风温度的升高(含湿量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增大,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降低;随新风含湿量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不变,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焓-火用图热力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炉渣余热回收模式进行分析,对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水蒸气,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生产蒸气的焓效率相同,都为769%,而火用效率分别为144%,342%;利用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高达922%,火用效率为60%左右,二者均高于物理法;利用C-CO2的煤气化反应对高炉渣余热进行回收时,每吨渣可以消耗165kg的CO2,有利于钢铁企业实现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