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 Articles, Reviews)创刊于1979年,在历任主编欧阳桢、倪豪士、苏源熙、奚密等人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北美地区中国文学研究的翘楚。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国内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切入点,《中国文学》以其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骈人、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课题组到北京调研,就多民族文学教育的相关问题访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教授.访谈主要涉及如下问题:(1)社科院作为独特的文学教育机构,在学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2)公共教育平台的建设、使用情况与数据库建设;(3)《民族文学研究》的概况;(4)成立以来所有立项的院级、教育部、国家社科项目;(5)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  相似文献   

4.
李巍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5):115-117
中国鼓词文学从属于中国说唱文学,其学术性研究起于民国时期的赵景深、郑振铎、老舍、赵树理等先生,鼓词文学的研究至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主要关注于资料的搜集整理著录,这为鼓词文学专题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国鼓词文学发展史》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说唱文学中鼓词专题史研究的一块空白,这部专著从中国鼓词产生的先秦一直论述到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鼓词的现状发展,无论是从学术研究、阅读文本还是欣赏艺术的角度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精细的论证前提,也为同属中国说唱文学其他曲种专题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祥波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36-137,141
家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的基石。作为反映人类生存现实的文学,必须要写出一个社会中人群的深层生存状态,中国的文学要深刻写出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则须写家。本文在家族文化的背景下个案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与《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家族意识。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中国社科院的汤晓青和四川大学的徐新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现代学术格局中的民族文学研究》和《创建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话语》的演讲。  相似文献   

7.
具有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综合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将使中国文学研究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度。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总格局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文学不同于其它民族文学的特点与价值。在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文化,坚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将使中国文学的研究更有成效。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开放性的文学批评体系,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同时强调以文学性为研究的中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的研讨为话题,阐述了在国家日益重视中华文化之多元性与差异性的语境下,研究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描述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并结合项目开题报告和专家评审,分别对"多民族文学"与"共同发展"两个关键词展开讨论,指出该课题采取的跨界与整合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出"共同发展"的文化关系,可望为目前处于转折与瓶颈阶段的中国民族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正>放在我面前的赵普光博士的这部论著《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是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独立发现的一个全新课题,又是首次对历史传统悠久、内容丰富而驳杂的书话写作现象,予以自成体系的学理性文学史研究之重要成果。作者对书话问题的研究关注转眼已达近十年之久,本书纵观历史与当下独特书话写作之现象,以开阔的文学史研究视域,探源书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院重大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结项报告会暨鉴定会。江蓝生副院长在会议期间参观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的各项成果。并对民文所所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面临着命名的紧张与焦虑。长时段的有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取代与交错,短时段的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更迭与延展,这些歧义丛生的命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长过程,呈现着“现代”的丰富内涵。不过,命名焦虑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取代式命名不断。文学在发展,文学史写作在继续,文学史命名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史家的笔下诞生,总结归纳已有的文学成就,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化对文学史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学历史长河的一段,新时期文学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然而通过从文学思潮和作家接受的角度,浮光掠影式地考察外国文学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发现新时期文学是在外国文学强势下的远离根基的文学,这正是新时期文学无法持续繁荣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学是一种伴随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生存危机关系的思考而萌芽、成长、兴起的文学现象。我国生态文学的建设发展其实与世界接轨很快。中国生态文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社会效益:众多的作家已经涉足于生态文学这一新领域中,有相当一批生态文学力作问世,中国生态文学理论与批评退步兴起,已经培育出一个生态文学的读者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生态文学还没有形成大气侯,缺乏体验深刺的作家群,创作题材相对比较狭窄,见事不见人。当前必须拓展生态文学的社会效益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在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对图书加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论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存威胁的语境中逐步得到特别强调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乃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保护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不仅是文学建设问题,而且是关涉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学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警觉和尽力消除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文学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社会后工业时代被许多人称之为生态环保时代,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学艺术样式——生态学或称为环境学,它以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主旨。生态学主要的审美价值是植根于人类家园的爱心,呼吁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成为激发人们重视与关心生态平衡的“预言”。可以预料,生态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样式,将在坛上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因此,作为生态学的实践总结,生态学理论和批评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阐明中华文学经四千年的演变潮流,形成中国文脉。上古文存、春秋笔墨、两汉散赋、魏晋骈咏、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历代文人佳作汇集,构成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繁星满天,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18.
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文学权威以不同的方式诞生,既体现出鲜明的权威素质,又有着某种复杂性.围绕现代文学权威,产生了"权威效应",表现多种多样,影响很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权威运作处于核心地位,其发展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就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作历时的考察 ,是必要的。初期白话诗、为人生诗派、政治抒情诗派、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以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都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我国诗歌领域的具体表现。透过这些诗歌流派的具体形态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