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好发于新疆等地,湖北地区,属散在性发生。此病是经肠道传播的自限性疾病,多见于青、中年人,老年人发病率较低,虽有报道[1,2,3],但并不多见。从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我院累计收治50例老年戊型肝炎病例,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收集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单纯性戊型肝炎的50例老年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分布在60~80岁。随机选择60岁以下单纯性戊型肝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7岁。所有病例均排除其它型肝炎病毒感染。部…  相似文献   

2.
戊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近半个世纪多次发生大规模暴发,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死率高达20%.近年随着基于构象型表位多肽E2的戊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出现,戊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现已在中国完成世界上首个Ⅲ期临床试验,其预防戊型肝炎的保护率达到100%(95%CI,72.1%~100.0%).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SEN病毒。实验结果表明:SEN病毒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新型DNA病毒。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SEN病毒。实验结果表明:SEN病毒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新型DNA病毒。  相似文献   

5.
应用逆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48例丙型肝炎、26例乙型肝炎及12例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均阴性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庚型肝炎病毒(HGV)RNA,结果表明我国肝炎患者中存在HGV感染;HGV可单独感染或与其它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丙型肝炎患者中,HGVRNA的检出率为10.4%,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8%,而在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均阴性的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3.3%,HGV与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可加重肝脏的损害,HGV感染是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均阴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通过对小鼠、新西兰兔的多点皮内注射及肌肉注射 ,然后测定其抗体效价 ,研究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性能。结果 小鼠在免疫 7d后开始产生抗体 ,两周抗体阳性率为80 % ,四周抗体阳性率达 10 0 %。新西兰兔从第二周后开始产生抗体 ,第三周达到高峰 ,抗血清在 1∶6 4 0 0稀释度的阳性率达 4 0 %。结论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免疫动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戊肝疫苗对人体的免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急性淤胆型肝炎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淤胆型肝炎发病年龄较大,女性多于男性,均有黄疸,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表现,治疗难度大,病程长,有慢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5,(11):13-13
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5种,按照顺序分别是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它们感染人体后分别可以引起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丁型肝炎(丁肝)和戊型肝炎(戊肝)。我国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比较多,新疆等内陆省份近年戊型肝炎流行也比较常见。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感染和传播,人食入病毒污染的食物与水后发病。因此,容易通过集体进食某一污染的食物而群体发病。1988年在上海流行的甲肝,先后造成30多万人发病,原因就是很多人食入污染的海产品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孩子比较多见,绝…  相似文献   

9.
我国戊型肝炎全病毒抗原抗HEV·IgM酶联诊断盒的临床应用廖绵初,干侣仙,黄如统,李晓萸,李德荣(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赵炳华(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1989年正式确立戊型肝炎HepatitisE以来,许多国家都研制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戊型肝炎病毒是其病原,至少有4个基因型。基因1型和2型仅见于人类,3型呈世界分布,4型见于亚洲。3型与4型均能从人与猪分离到,猪是戊肝病毒的动物贮存宿主,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自限性病毒性肝炎的RNA病毒.主要经粪-口、血液等途径传播,常引起暴发性流行,或呈散发性流行.目前,HEV基因型分型不明确,给戊型肝炎的诊断、预防、流行病学调查及交流造成了一定困难.文章综述了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目的是为HEV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韩凌飞 《科技信息》2012,(14):106-107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自限性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该病毒主要经由肠道传播,常引起爆发或流行,临床症状类似甲型肝炎(甲肝),但临床表现较甲肝严重,并可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甚至发展为慢性肝炎[1],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2,3],其发病重,病死率高。也有报道称,年龄越高其感染率越高[4],戊肝所致的人群死亡率在0.5%-1.5%之间,在孕妇和老年人中高达20%以上[5,6]。我国是戊肝流行的主要地区之一,戊肝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均较高,约占临床散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抗-HEVIgM、抗HAVI gM、抗-HBCIgM及抗-HCV,同步检测肝功能。采用仪器为COBAS,FARAⅡ型自动分析仪。结果单纯戊肝(HE)29例,同时感染甲肝(HE+HA)18例;重叠感染乙肝(HE+HC)2例;重叠感染丙肝(HE+HC)2例,甲乙戊三重感染(HA+HB+HE)6例,乙、丙、戊感染(HB+HC+HE)1例,重症肝炎全部在重叠感染组。结论:与HE及HE+HA相比,重叠感染组的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正>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对正确进行型别诊断十分重要.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巳分别查清,均巳能确诊.通过最近研究,对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也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病毒(HEV)和戊型肝炎已被研究多年,许多作者从流行病学、血清学以及病毒基因方面,作了许多工作[1~3],在诊断试剂方面,也有不少报告[4~6].我们在研究中发现,HEV抗体有不同亚型,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HEV抗原的...  相似文献   

16.
人与动物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 ,发现了一种在临床症状上类似于甲型肝炎的非甲非乙肝炎[1] 。 1990年Reyes[2 ] 等首先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该病毒的基因克隆。 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 ,正式将此型肝炎及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 (hepatitisE ,HE)和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Evirus ,HEV)。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致病因子 ,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1%— 2 %的美国或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志愿献血人员血清中呈HEV抗体阳性[3 ] ,而且也从发达国家本土病人中分离出了…  相似文献   

17.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肝炎专家委员会将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分为肠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和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BAH),并分别将引起二者的病毒命名为PT-NANBH病毒和ET-NANBH病毒。在1989年的东京国际肝炎会议上将PT-NANBH病毒和ET-NANBH病毒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吉林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型别分布及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LlSA法检测.结果 男性检出39例,女性检出21例,检出HAV23例,占38%;HBV25例,占42%,NCV6例,占10%;HVD未检出,HEV4例,占7%,HGV2例,占3%.乙型肝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丁型肝炎检出率为0.单纯感染56例;1例甲、丙、庚三重感染,1例为甲、乙二重感染.结论 甲、乙型肝炎仍为吉林地区人群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IgM)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自制的GICA测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抗-HAVIgM,抗-HEVIgM两法总符合率依次为97.9%,98.4%,检测灵敏度可达2μg/L.结论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GICA测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20.
朱兰丰 《甘肃科技》2005,21(8):168-169,174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发现的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中医在临床上按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和有无黄痘分为急性黄疤性肝炎、急性无黄痘性肝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慢性肝炎等类型,属于中医“黄痘”、“胁痛”、“湿阻”、“瘢聚”等范畴。本病目前仍属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若从中医学角度出发,抓住其发病及病理特点,辩证施治,尚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