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小琴  王道芳  张盼  陈康康 《甘肃科技》2014,30(24):138-139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呼吸机湿化器和注射器直接气道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最佳呼吸道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4JD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呼吸机湿化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0例,采用注射器直接气道内间断滴药湿化法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后,气道湿化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刺激性干咳,气道黏膜出血,排痰不畅,肺部感染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呼吸机湿化器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者在病情平稳后24-48h实施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促醒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月C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将甘肃省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选择平凉市人民医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能显著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武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持续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时停止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行机械通气5 d、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 d、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能降低和延迟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患者被动接受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治疗方式时行机械通气(MV)48h后发生的肺炎,其中也包含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留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效果。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在庄浪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由NICU过渡至神经外科病房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变化及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过渡期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1.47%低于对照组的13.26%(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选择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长明显比对照组短,且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比对照组(25.00%)低,且P0.05。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急性阑尾炎护理当中,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探究循证护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患者设为循证组,对比2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循证组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3%低于对照组2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满意度95.77%高于对照组78.87%(P0.05)。循证护理可缩短急诊PCI患者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情况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插管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SaO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PaCO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治疗后再次插管率较低,尽可能的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Caprini评分在预防胃肠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胃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依据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aprini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至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7d DVT发生率为11.11%、14d DVT发生率15.56%、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观察组患者14d DVT发生率2.22%,两组患者DVT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2.22%和93.33%,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胃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Caprini评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科学的指导医务人员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使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并且肺部感染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痰热清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疗效确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用注射器分次鼻饲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45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17例中,便秘6例,腹泻4例,消化道出血4例,食物返流3例,经处理后15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病危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鼻饲饮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可以有效维护、利用肠道正常功能,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常规骨瓣与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存活率(62.79%)明显高于对照组(60.47%)(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较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伤后早期给予参附注射液3 mL/kg,分3次,连续使用10 d。所有患者行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最高颅内压、觉醒天数,甘露醇使用天数及剂量,并发症并对预后评估。结果:参附治疗组最高颅内压平均为(22±12)mmHg,对照组为(26±9)mmHg;脱水剂应用时间参附组为(6±3)d,对照组为(7±5)d;脱水剂应用剂量参附组为(770±125)g,对照组为(1045±225)g;平均清醒时间参附组为(9±4)d,对照组为(11±4)d。以上各项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行腹腔镜治疗的腹股沟疝修补术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临床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减轻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并与常规综合治疗进行对照.结果:亚低温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