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外源H2O2浓度低于0.4%时,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O2浓度超过0.4%时,则抑制种子萌发,其抑制程度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而加强;H2O2对主胚根和胚芽的伸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对主胚根的抑制强于胚芽;低浓度(小于0.4%)H2O2能够促使侧生胚根的伸长,增加胚根数;叶片中POD活性和MDA含量与H2O2浓度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一些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的影响,指出Ag+、Hg2+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5ug/L及4mg/L,I50分别为20ug/L及7.7mg/L。  相似文献   

3.
以80ppm“926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浸种,可提高发芽势4.6%,增加次生根数6.2%,次生根长增加2.0%,以150ppm浓度浸种,则有抑制作用产生。小区试验表明,以80ppm浓度浸种,增产率为2.3%。以同样浓度于分蘖期、孕穗期一次给药,可分别提高成穗率12.37%和13.83%,增产率分别为3.7%和2.2%。.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源于微生物的S-24糜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糜蛋白酶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动力学研究表 明S-24酶抑制剂抑制糜蛋白酶,对底物酪蛋白、血红蛋白的关系均为竟争性抑制。当S-24酶抑制 剂浓度增大时,酶水解酪蛋白的反应速度降低了。反过来,如果抑制剂的浓度保持一定,那么抑 制剂的活力则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以酿蛋白和血红蛋白为底物时,抑制常数Ki值分别 为4.0×10-9和2.4×10-9。  相似文献   

5.
马蹄金光合特性及有性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对马蹄金光合速率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马蹄金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3klx和80klx;CO2补偿点和光合速率(在28℃,CO2浓度为330ppm,光强为60klx条件下)分别为70ppm和32。78mgCO2/dm2·h.并对生殖期、种子萌发和有性繁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种子生产草坪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微核技术研究孔雀石绿对鱼的诱变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鳙鱼血液中红细胞的微核率,判断常用水产药物孔雀石绿的诱变性,对鳙鱼的孔雀石绿实验浓度分别为0.02,0.1,0.2、0.5mg/L,对尼罗罗非鱼的孔雀石绿实验浓度分别为0.2、0.5、1.0mg/L。二种鱼均设平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水温18 ̄25℃,经7d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浓度下的孔雀石绿均能使鳙鱼和尼罗罗非鱼红细胞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微核率,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孔  相似文献   

7.
研究四种不同浓度Cu2+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摘除嗅囊后摄食行为的改变,探讨其中毒的机理.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Cu2+液对金鱼摄食行为呈抑制效应,抑制的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表现为首次撞击食球的时间(下简称首次撞击时间)随着中毒的加深而推迟,摄食的频率亦随之降低.反映了中毒鱼学习记忆的能力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2)中毒鱼体重增长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现象;3)摘除嗅囊鱼的摄食频率仅为正常的1/2,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也较差  相似文献   

8.
蒜素对黄瓜种子发芽及胚根生长的作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间的相生相克作用入手,重点研究蒜素对黄瓜种子发芽、胚根生长的影响及生理作用,结果表明:4%以上蒜素浓度显著抑制黄瓜的前期发芽,其它各处理水平对后期无显著影响;2%浓度水平有极显著促进胚根伸长的作用,胚根长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23.7%~43.1%。8%、6%浓度水平显著抑制胚根伸长和测报发生,比对照降低14.7%和21.0%~39.2%。造成这种相生相克的主要原因是丙氨酸、甘氨酸酶、蛋氨酸等氨基酸,在胚根中含量的减少和升高有关,减少则促进胚根伸长,升高R4抑制胚根伸长,与天冬氨酸等10种氨基政的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弱碱性介质中,硝基安定经H2O2和紫外光共同作用后,反应产物的荧光特性(λex=355nm,λem=465nm),提出了一种测定硝基安定的新方法.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为0.25~3.00mgL-1.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检测限分别为2.3%和0.13mgL-1.可直接用于片剂中硝基安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及配比与大白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结果表明:氮素用量为210.6mg/l时,随NO3-N浓度的降低和NH4-N浓度的增加,地上干重显著降低,抑制体内硝酸盐、K、Mg、Cu的积累.有利于Fe、Zn的积累。随NO3-N浓度的降低和CO(NH2)2-N浓度的增加,地上干重有明显的单峰值,抑制体内硝酸盐、Mg、Mn的积累,有利于Fe的积累。在NO3-N:CO(NH2)-N为50:50(%)时,地上干重最大,并且硝酸盐含量符合绿色大白菜的基本规格。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早在1906年就已被发现,但直到50年代才引起各国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这类酶可广泛用于农产品加工、食品、饲料和兽药的生产、石油压裂液的处理;也可用于科学研究(如细胞融合的研究)。当今世界,人口爆增,粮食紧缺,能源日趋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利用纤维素酶来开发新能源并防止纤维素度物的污染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目前,把天然纤维系转变为新能源的关键,在于纤维素酶的生产费用在生产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过大。为此,首要的问题是提高酶活性,降低成本。近几年来,已开始试图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来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在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主要研究工作仍集中在菌种选育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将玉米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皮状丝孢酵母利用可发酵糖生产微生物油脂。采用正交试验,分别通过检测发酵物中还原糖含量和油脂产量,确定微生物油脂生产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处理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15%,康宁木霉接种量为10%,处理温度为26℃,处理时间为6 d的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含量为4.852 g/L的玉米秸秆降解物。利用皮状丝孢和酵母发酵玉米秸秆降解物生产微生物油脂,在皮状丝孢酵母接种量为9%,培养温度为26℃,培养时间为7 d的条件下,每100 g发酵产物中,可获得微生物油脂3.321 g。  相似文献   

13.
 酶催化、失活机制的模糊以及影响异相体系因素的大量存在,使得纤维素水解的酶催化过程高度复杂,很难为之建立机理模型。假定纤维素酶失活模型为二级反应,由准稳态理论推导出最终产物葡萄糖浓度与时间,初始酶浓度关系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该模型只含两个参数,能对试验数据很好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用Bailey改进的米式方程进一步拟合不同初始酶浓度下的初速度关系,相关系数R2=0.9773,求得最大反应速度为2.7425 g/(L·h),半饱和常数为3.010 6 g/L。该模型还表明酶失活速率常数随着初始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呈线性关系。失活速度随着初始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稻草秸秆原料,利用曲霉sp.HX-1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氮源和氮源浓度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并最终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混合纤维素酶干品.结果表明,发酵6 d后稻草秸秆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单位最大,分别为CMC酶307 U/mL,C1酶841 U/mL、β-葡萄糖苷酶205 U/mL.以不同氮源优化发酵条件时发现,NH4NO3质量浓度为1 g/L时CMC酶活力达到1 652 U/mL,且失重率也到达最大值17.42%;NH4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C1酶活力达到1 807 U/mL;尿素(UREA)质量浓度为2.0 g/L时,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 033 U/mL,这表明氮源对曲霉sp.HX-1纤维素酶系的影响很大.最后在NH4NO3质量浓度为1.0 g/L的条件下,将120 g稻草秸秆发酵6 d,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8.851 7 g混合纤维素酶的干品.此实验为以后探讨碳源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以为获得纤维素酶混合酶干品的获得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产纤维素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刚果红染色法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B16,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确定其菌属来源,分析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值和温度、酸碱和热稳定性、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后考察纤维素酶系的分布.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较适反应温度为30℃,较适pH 8.0,在10~60℃呈高稳定性,在pH 5~8时稳定性较强,Mn2+和Ba2+是该酶的激活因子.除微晶纤维素酶活力(16.39 U/mL)稍弱外,滤纸酶(70.37 U/mL)、β-葡萄糖苷酶(131.55 U/mL)、羧甲基纤维素酶(307.23 U/mL)活力均相对较高.结果表明,该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液态混合条件下培养纤维素酶,分析两个菌种的接种比和延迟黑曲霉的接种时间对产酶的影响,探讨两个菌种发挥协同作用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延迟接种48 h及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接种质量比1∶1时,所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为1.163μmol/(min.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0.606μmol/(min.mL),β-葡萄糖苷酶活与滤纸酶活比值为0.521,比单一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酶活高,并在后续的酶解效果对比中表现最佳。48 h时的酶解得率为65.61%,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时所产纤维素酶的得率53.91%和商品纤维素酶的得率49.64%。说明通过混合发酵,纤维素酶的组分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木霉A10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色木霉A_(10)纤维素酶A_2的C_1酶和Cx酶被分离纯化。C_1酶的分子量为54,49,44.5kd(三个亚基),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0;Cx酶的分子量为17.5kd,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4.5。两者均为糖蛋白,富含极性氨基酸,水溶性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求一种提高纤维素酶解速度和转化率的新方法,采用静置、摇床振荡和钢球振荡三种不同的酶解方式进行汽爆麦草酶解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钢球振荡方式不但增加了汽爆麦草对纤维素酶的吸附量,而且明显提高了酶解速度和底物转化率。采用钢球振荡进行汽爆麦草酶解的最佳酶活性浓度为3.6×10-7 mol/(s•mL),最佳转速为150 r/min,最佳酶解时间为24 h,还原糖得率为0.43。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三种不同方式酶解后的汽爆麦草的形态,经分析发现,钢球振荡还有助于减少产物对酶的抑制和提高底物对纤维酶的吸附和解吸频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20.
苯氧乙酸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浮选抑制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苯酚、水杨酸、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一氯乙酸反应制得了一类新型浮选药剂——苯氧乙酸类化合物,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和使用本生阀密封装置,减少了酚羟基的氧化和一氯乙酸的水解反应,使反应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选择性.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对方解石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特别是以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为原料制得的化合物对方解石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在捕收剂油酸钠的浓度为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