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学知识是古代科学的主要知识形态,近代科学概念的产生促使数理范式取代了博物范式。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在思考教育的深刻变革时,“新的博物范式”,即“博物教育”再次引发学者关注。在明确现今博物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系统阐述当代中国以博物论为指导的博物教育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博物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建构,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显著的趋势之一,在城市化背景下,人与自然的隔绝日趋严重,并带来了自然缺失症、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而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又是激发科技创新的原初动力之一,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博物教育来引领公众在城市中复归自然成为公众的新关切。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萌生的博物教育理念,既受到中外传播博物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二代认知理念、终身教育理念等现代思潮的支撑。博物馆因其多元、具身、实践的特性而与博物教育理念相契合,并从研学旅行、馆校合作等途径开展博物教育实践。未来面向博物教育,应从自然多样性与人本主义相结合、加强理论建设、注重人才撇杨、加强属地合作、增强馆家共建等方面加强博物馆建设。  相似文献   

3.
葛利普是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他自1920年来华后,不仅对中国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教育与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生物学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在他的号召下,1925年成立了北京博物学会,吸引了当时在北京及部分外地所有重要的相关学者。该学会定期举办学术演讲、年会、野外考察,颁发"金绍基奖章",并出版很有影响的《北平博物杂志》,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生物学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北京的科学界,形成了一个以葛利普为中心的科学团体,其中既有他的中国同事和众多学生,同时亦凝聚了当时北京内外的外国学者。通过对北京博物学会和《北平博物杂志》的分析,可窥见当时北京科学界的国际化程度和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4.
《博物要览》一书自清代中叶以来一直被陶瓷、文玩、矿产、冶金等领域的学者不断征引,但这部被众多学者引用的《博物要览》并非作者谷泰的原本,而是一部经过了重新整理的改编本。这部改编本共12卷,原题《骨董志》,收录于清代李调元所编丛书《函海》中。嘉庆间重刻时挖改书名与作者,易名为《博物要览》。谷泰原作共16卷,仅存抄本,素材多来自《墨池编》、《遵生八笺》、《本草纲目》等书,此外也记载了一些独有的技术与方法,体现着它的价值所在。两种版本的《博物要览》在文字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各具特色,编修水平难分轩轾。二者在后世的流传一显一晦,与其文本的物质形态以及刊刻刷印的频次与数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创新范式的持续转型,创新范式经历了线性闭合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2.0的逻辑演进过程。开放式创新2.0范式是一种以整合协同、共同创造共享价值、创新生态系统等为典型特征的新一代开放式创新范式。政府-大学-产业-公众或公民社会"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是开放式创新2.0范式的典型实现模式。在开放式创新2.0时代,面向大众创新创业的开放式创新大学正在成为大学发展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6.
<正>2024年1月7日新年伊始,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博物文化专业委员会、洛阳龙门海洋馆、龙门博物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洛阳师范学院、洛阳晚报社、洛阳电视台和大象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当代中国新博物教育论坛”在洛阳召开。来自全国16位特邀报告专家和50位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洛阳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宋文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宏伟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科学"解难题"的实践中,公众因专业知识的规范性承诺和前提性预设而被有效地排除在科学共同体之外,"技治主义"的内部决策模式也因此而占据科学决策的主导地位。然而,当科学进入"后常规"时代,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决策风险"的日益增长,"常规科学"的解题策略已不足以应对社会情境中的科学政策争端。作为对"棘手问题"的一种回应,"后常规科学"兴起了。"扩大的同行共同体"和"扩大的事实"的新范式要求科学决策应该重新开放认知承诺,在开放的、多元参与的情境中实现公众智慧与专家知识的共同磋商。这是专业知识民主化的过程,也是风险评估与科学治理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公共部门研究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钢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1):44-50,43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公共部门研究领域里发生了一次大的研究传统转向,由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换到公共管理研究范式。英国公共部门研究的范式转换,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本文试图通过勾画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轮廓、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来描述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公共部门研究中所发生的范式转换,以期为我国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按照多元视角、从"科学"最初的意义看来,中国传统博物毫无疑问是科学的一种形态,也是应对西方现代科学弊端更为彻底的"解药"。而宋代花鸟画正好记录了这种古老的科学活动。以宋代花鸟画为切入口,辅之以相关文字资料,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博物的特点:1)物的地位高于人;2)内敛而非外扩的博物模式。中国传统博物与西方博物学在认识、改造自然上呈现出来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虽然在功利性的层面上并不那么"有用",但在如今的语境下,很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认为希腊哲学对于希腊经济学及古典甚至新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立、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宇宙和谐的自然秩序观被转化为对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理解,“万物皆数”促进了数理理性主义方法的兴起,原予论构成经济学中个人主义和分析型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人是万物尺度”是劳动价值论及主观效用论的思想萌芽和潜存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范式,从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主要矛盾、高等教育任务三个层面给予了理论支撑,从基本概念、预期目标、内容供给三个方面描述了主要内容,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三个角度论证了实现路径。该范式具有规范化功能,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康复治疗理念在SCI康复过程中处于显著的主导地位,然而在我国SCI群体中,运用中医传统疗法的占有相当的数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较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在着四个知识和信息循环:环境——生产,环境——中间试验,环境——R&D活动。环境——创新源。这是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智慧作为一种致力于以整个生态系统及其存在物(包括人类)的整体利益为目标的价值伦理观的建设,主张整体性、关联性、共生性及具体性原则的致思取向,为实践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创设了新型模式,从而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传统主客二分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一度被异化为"工具"与"手段",人文精神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育人的本真意义。当前,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师生关系必然要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贯彻师生间的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及民主性取向,在和谐共生中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健康的呈现与发展,实现生态式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范式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技术哲学的发展也需要合理的范式。但其自身的不成熟状况表明:技术哲学缺乏相应的范式。试图建立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范式之努力隐隐显现着,但是这一努力缺乏对自身根基——认识——的理解。“认识”在生存论中显现出自身是另有基础的样式。如此只有将技术哲学确立在现象学所提供的生存论基础上并建构起相应的范式,这门学科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工业的发展有工业化,城镇的发展有城镇化,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直到今天的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三产化时代。本文论述了与工业化、城镇化并驾齐驱的新名词——三产化。  相似文献   

17.
库恩理论体系的整体论向度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从问题转换、范式、专业基体、自然语言的掌握、发展模式等核心概念来看,库思理论体系所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它的整体论向度。而非历史主义的特征。整体论提供了我们认识库思范式理论的另外一种思路,但库思理论的整体论向度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理论范式是当今元心理学研究的一大课题。一百多年来,主客观两种范式的对立是心理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对立的反映,也是实证主义与现象学、存在主义两种心理学方法论范式对立的表现。主客观两种范式的整合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方法论上提出的新构想,即将现象学、存在主义引入实证主义之中加以折衷与拼合,并非在心理学中将客现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真正融合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且还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科学文化。正是科学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传播成为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本文从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的角度,对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命伦理学和生命政治学领域关于人类增强的争论常常被归纳为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两大阵营之争。而神经伦理学家卡布雷拉却将人类增强的应用范式划分为生物医学范式和超人类主义范式,主张二者在人类增强的目的、应用领域、实施手段等方面各有侧重,人类增强的生物医学范式与超人类主义范式的争锋是从肯定的方面来探讨和解决人类增强问题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她提出了第三种可能范式,即社会范式,并主张这是一种看待和应用人类增强技术的新视角,它跨越了两大主流范式的争论框架并弥补了其局限。并且,卡布雷拉还据此对人类增强的三种范式进行了优先性排序。不过,她所提出的人类增强的社会范式在实践可行性、技术基础、优先性依据、概念命名以及对解决相关争议的有效性这五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地反思和论证,否则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