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陆时雍曾指出"<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标志着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试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的语式及其对后世诗歌语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选诗研究》是一部选学专著,此书对《文选》诗歌作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辨析诗体,考镜源流,剖析各类诗的主题、题材、结构、风格,以及中古诗人在此类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状态、抒情方式,由此探求出各类诗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轨迹,进而从选体的研究扩大与延伸到整个汉魏六朝诗歌的研究。反过来说,从中古诗歌如此有机整体性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中,亦可加深对《文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诗>分四家,有汉以来,几成定论.然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所引<诗经>的出土,使我们对先秦至汉的<诗经>传播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做进一步研究.本文考证了帛书<五行>所引<诗经>异文,并和<毛诗>及三家诗进行了比照.我们发现帛书<五行>所引<诗经>系统和<毛诗>及三家诗存在着许多异文,绝不是<毛诗>或三家诗之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四家诗之外而未被<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另一<诗经>系统.从而显示了先秦至汉代诗学流派的丰富性和<诗经>传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者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颂>的意味.而李开先、冯梦龙则从为民歌俗曲争地位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袁宏道从倡导"性灵之真"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亦各具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文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故宫博物院<隋人书出师颂>与<文选·出师颂>对照,我们看到因字形辨识、同实异名以及汉字使用等原因造成的诸多异文现象.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区分字、词的异文对应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先后四处出现山东地名"费".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两处加注,注明其音读和现所在地区;两处未加注解.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朱振家先生分别在他们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中,对<论语·季氏>提及的山东地名"费"注明音读和现所在地区.本文试从古音韵学角度考察山东地名"费"的古读音及流变,并对古代典籍中的古读音标示发表了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方式.而<凤凰涅破天荒>和<美学笔法登上品>则是对杜甫文学批评方式的借鉴与习得.  相似文献   

10.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大诗人之一.他发起了意象派运动,他的意象经典小诗<在地铁车站>广为传诵,<诗章>是其里程碑式的现代派诗歌巨著.他谙熟古今,善于旁征博引,撷取各国文化之长为己所用,东方文化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诗歌理论在很多方面得益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主题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其中讽谕说是提出最早、历时最久,与爱情说形成尖锐对立的重要观点,对讽谕说的提出、演进、主要依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推进<长恨歌>主题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辋川集》是诗人倘佯在大自然之中,物我合一,体悟禅境,把禅境通过佛学观照,又返照到大千世界的物境中去,再经过诗情画意的诗境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一种和谐与圆融,并带给读者超尘脱俗的愉悦感的诗作佳品。凝心静气品读此作,“物我两忘”,喧嚣的心灵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名贯文坛、思想深邃、经历坎坷.她的作品集<漱玉词>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古典诗词为载体,解读了<漱玉词>独到的艺术风格,主要有: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情感;通过描绘意境,构造情境氛围表情达意;综合运用拟人、比兴、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流畅.  相似文献   

14.
元散曲叹世之作表现出一种疏离传统忧患意识的新精神,其审美空间的构建借助平行列举指向中心,吸附读者参与情境创造,其诗歌语言的通俗化自然畅达地表现了内在精神的飞扬,创造了文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郑成志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16-19,42
自由诗作为西方现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体式,在晚清到五四的文学革命过程中被引进到中国新诗坛来.然而,自由诗作为西方现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定义本身就充满了含混而复杂的内涵,当其被早期的新诗理论家引入中国新诗坛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现代汉语)的不成熟和语境的复杂性,因而使得读者和作者对自由诗的理解一方面充满了歧义和误解,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新诗坛诗歌创作实践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对自由诗概念的检审和考量就显得尤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宋元戏剧考》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代文学以元曲创作的高度繁荣为特征,元曲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看都占据了元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进而成为“一代之文学”。然而与繁荣的元曲创作相比,此时却没有产生相应的元曲理论。理论著述仅见于研究歌曲与演唱的《唱论》,论制曲与曲韵的《中原音韵》,记述作家、作品、艺人并略加评论的《录鬼簿》和《青楼集》。另外还有一些象胡祗等在一些文集中专论元曲的序跋。不过,我们在研读这些理论作品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有关元曲的理论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目录体”。  相似文献   

17.
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都把叠字视为重要课题之一。古代韵文叠字运用极为广泛,而且形成了有别于散文的特点。从一般叠字、三字相叠和特殊叠字这三个方面对古代韵文的叠字运用进行分析,这对修辞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词数量众多,通过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以表拳拳爱国之心。在话语形式上,其词中常出现“梦”、“斜阳”、“子规”、“鸿雁”等字眼,极其含蓄地表达其词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9.
冯惟敏是明代著名曲家.其散曲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独特的取材视野,豪辣宏阔的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这些成就使冯惟敏成为明散曲豪放派集大成的人物,奠定了他在中国散曲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诗都有着各自的起源,而且相互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