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通过对麦秸秆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稀酸水解实验研究,探讨了原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反应时间、稀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确定麦秸秆最佳水解条件是:固液比为1∶8、0.6%稀硫酸在160℃下反应1 h,得到还原糖浓度50.34 g/L、得率为61.96%.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预处理优化实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方法.方法:低浓度的湿热酸或碱在高压蒸汽(121℃,0.1 Pa)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结果:从还原糖产量方面考虑,以1%硫酸按固液比1∶5处理玉米秸秆40 min为最宜.从木质素降解方面考虑,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预处理,还原糖产量极低,但木质素含量降低明显,有利于进一步酶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铅膏脱硫后用碳还原回收铅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配比、固液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用碳酸钠脱铅膏中硫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时间8 h、配比1∶0.7、固液比1∶4,脱硫率为93%;火法还原铅膏粉与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10∶0.6、最佳温度为850℃、时间为1 h,还原产品铅的纯度为99.59%.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纤维素酶降解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黏均分子质量和还原糖得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及pH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500U/g,酶解温度50℃,pH 5.0,酶解时间150min,影响降解工艺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酶解温度>酶用量>酶解时间>pH.所得产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1.2×105,还原糖得率5.1%.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煅烧与酸浸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磷石膏脱色增白工艺条件的研究。以磷石膏白度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酸浸时间、酸浸温度、硫酸质量分数和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所确定的较佳脱色增白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70min、酸浸时间3.5h、酸浸温度90℃、硫酸质量分数35%、液固比4∶1。此条件下的重复实验结果表明,磷石膏的白度可由33.0%提高到89.8%。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铅膏脱硫后用碳还原回收铅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配比、固液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用碳酸钠脱铅膏中硫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时间8 h、配比1∶0.7、固液比1∶4,脱硫率为93%;火法还原铅膏粉与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10∶0.6、最佳温度为850℃、时间为1 h,还原产品铅的纯度为99.59%.  相似文献   

7.
桔皮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桔皮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以桔皮类黄酮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质量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对类黄酮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固液比1∶25,乙醇质量分数70%,提取时间2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2.03%.  相似文献   

8.
菟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优选水浴振荡提取方法,以菟丝子总黄酮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菟丝子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固液比1∶14,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镍铜阳极泥是典型的难处理铜阳极泥,故以高镍铜阳极泥为原料,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贱金属硒、铜和镍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次焙烧和浸出,可脱除995%的硒、997%的铜、9335%的镍和浸出9876%的银,且金从193g·t-1富集到1820g·t-1,增加了8~9倍.第一段焙烧和浸出条件:温度650℃、焙烧时间1h、酸泥质量比12、浸出温度55℃、浸出时间1h、液固质量比6.第二段焙烧和浸出条件: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h、酸泥质量比12、浸出温度55℃、液固质量比6、浸出时间1h.经过预处理之后,阳极泥的量减少为原来的1126%,大大提高了后续回收工序中的设备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用稀硫酸、氢氧化钠及超声波辅助碱法对甘蔗渣进行乙醇化预处理,研究酸、碱的质量分数、温度、时间、质量浓度对甘蔗渣预处理的影响.在硫酸质量分数为0.8%、质量浓度为1∶25(g/mL)、温度为135 ℃ 的条件下反应4 min,经酶水解后糖质量分数为17.81%(g/g);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9%、质量浓度为1∶8(g/mL)、温度为40 ℃的条件下反应15 min,经酶水解后糖质量分数为14.50%(g/g);超声波能够强化甘蔗渣碱预处理,处理液经酶水解后的糖质量分数达18.65%(g/g).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含水量大米储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小站稻大米越选3^#为试材,不同含水量的大米为研究对象,对大米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总酸、还原糖、粘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游离脂肪酸、总酸、还原糖、粘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与大米初始含水量呈正相关;脂肪酸、总酸和还原糖与储藏时间正相关.粘度与储藏时间负相关.初始含水量低有利于大米保鲜;常规条件下长期储藏,以14.0%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以水、离子液体为溶剂,常规、微波法为辅助加热手段,设计了不同的木质纤维素酸催化预处理方案,以还原糖收率为指标,结果表明以微波加热、离子液体为溶剂的方案为最优。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酸催化剂、酸质量分数、加热温度、秸秆与离子液体质量比、补水量等因素对秸秆催化转化过程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离子液体[Bmim]Cl为溶剂,质量分数0.5%H2SO4为催化剂,秸秆与离子液体质量比0.08,补水量与秸秆质量比0.2,于150℃下微波辅助加热。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好氧厌氧交替条件下水葫芦与猪粪堆肥的特征,将水葫芦、猪粪与木屑以1.7:1.0:0.3(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均匀,进行为期56天交替式好氧厌氧堆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T)、含水率(Mc)、pH、挥发性脂肪酸(VFA)、C/N、水溶性铵态(NH4+-N)、挥发性固体(vs)、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堆肥原料相比,好氧厌氧交替堆肥化使堆料TOC、TN及vs分别下降了47.91%、25.00%及19.32%.经测定,56天后堆料腐殖质含量为6.52%,表明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化能同时实现水葫芦与猪粪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体碱预处理水葫芦,驯化污泥,并将其添加于水葫芦发酵体系中进行厌氧发酵。考察固体碱对水葫芦微观结构、活性污泥驯化、厌氧发酵产气速率以及甲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初始加入固体碱且添加量为发酵底物的60%时,发酵平均产气速率最高,为16.88mL/(g·d),此时,甲烷含量也达到最大,为80.06%;与不添加固体碱的发酵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72.77%和64.73%。固体碱不但能驯化污泥,而且能破坏水葫芦的致密纤维结构,同时能调节发酵体系的pH值,防止有机酸对产酸菌的反馈抑制,创造更适宜于产甲烷菌生长的有利环境,提高水葫芦甲烷化的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一株产油酵母——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kratochvilovae)YM25235作为出发菌株,分析其低温生长适应性与细胞膜流动性、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YM25235在5~35 ℃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 ℃.低温条件下细胞膜流动性明显降低,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由从30 ℃时的24.35%增加到15 ℃时的40.32%,而且15 ℃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水平提高了3.4倍.结果说明低温条件下细胞膜流动性下降,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提高,使得细胞膜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促进了菌株低温生长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浸泡迁移实验对负载5%的石墨烯?氧化锌?左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复合薄膜材料中纳米氧化锌迁移量的影响,主要探究了在不同食品模拟液(酸性、油性和水性)、温度(30°、45 ℃和60 ℃)和浸泡时间(3、5、7 d和10 d)3种条件对薄膜迁移含量、膜的表观结构和水汽透过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3种环境中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纳米氧化锌粒子迁移. 其中,纳米氧化锌的迁移规律如下:油性环境>酸性环境>水性环境,且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延长,迁移量增加,导致纤维膜表面粗糙,水气透过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酸角( Tamarindus indica Linn.)属苏木科酸豆属常绿乔木,其果实是一种热带水果,可鲜食或加工成饮料和其它食品,甜角是酸角的变异类型,以味甜区别于酸角.作者以产于我国云南元江县的酸角及从泰国引种的3个甜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果实形态及果实的蛋白质、总酸、总糖、主要维生素、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糖酸比.结果显示:3个甜角品种的果实较大,果肉含量较高;酸角和甜角总酸、总糖及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较高,酸角总酸和总糖质量分数为11.6%和47.4%,甜角的总酸和总糖质量分数最低的为3.1%和57%,镁、铁、锌和钙的质量比分别都达到了22.8,1.3,0.28 mg/100 g和78.6 mg/100 g以上;酸角和甜角在维生素C、总糖、总酸的含量上差异明显.这些将为酸角和甜角的推广及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种植在四川茶区的乌牛早等4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观测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遭受1级霜冻危害的芽叶与正常芽叶的长度、质量,测定芽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进行茶样的感官品质审评.研究比较了早春霜冻对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量、芽叶生化成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正常茶样,受冻茶样的芽长、芽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降幅分别为1.72%~7.76%、4.29%~10.26%、3.82%~20.06%、1.99%~8.31%;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总量的降幅分别为3.42%~8.17%、9.06%~21.78%.霜冻胁迫对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显著性影响.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各品种受冻芽叶所制茶样的品质均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春1级霜冻对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的芽叶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于川茶3号和乌牛早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