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有关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为今后工作面回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距离突出煤层群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压力大、含量高,煤层间距小、瓦斯治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工作面回采前、回采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了瓦斯零超限,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提高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回采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从采煤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提高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面经常与两顺槽不垂直,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文章介绍了回采工作面的调斜方法。  相似文献   

5.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通风的合理性、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生产的安全性.分析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进而研究瓦斯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通风的合理性、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生产的安全性。分析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进而研究瓦斯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兴 《科技资讯》2007,(17):12-13
本文介绍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志炜 《科技信息》2010,(25):347-347
我矿23011工作面为伪倾斜长壁回采工作面,由于受ⅡF64∠45H=3m正断层影响,回采期间工作面上部16m破全岩,为确保回采期间的安全和提高煤炭质量、降低劳动强度,于是对该面进行改造采用沿空留巷进行回采。  相似文献   

9.
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是事故频发的地方,在这些事故中最多的当时顶板事故,所以采取有效举措来进一步加强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的说明谈起,然后对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产生的顶板变形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顶板管理实践经验,系统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的若干有效方法,希望能借此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现象经常发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为了掌握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状况及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寻找瓦斯富集地点,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采用单元法原理对平煤新峰四矿12160工作面的瓦斯来源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分布规律,为工作面防止瓦斯积聚及改变瓦斯运移通道等瓦斯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荣泰煤矿10104工作面坚硬顶板运动特征及矿压显现规律、采场动压影响下覆岩结构及其围岩运动特征、坚硬顶板支护控制技术措施,为相似条件下的采场围岩控制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892-6896
结合大阳矿3401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通过对支架工作阻力、超前支承压力以及工作面瓦斯浓度等参数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采场矿压显现及采煤工艺与采场瓦斯涌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变化对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规律影响较为明显,且采场瓦斯涌出量的峰值通常滞后于周期来压,滞后程度约为1天,采煤生产工序、日产量及推进速度与瓦斯涌出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复合底板条件下沿空留巷底臌不仅与岩层组成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巷道开挖卸压、工作面超前支护加压、超前支护撤除卸压的反复作用有关。压力的反复作用导致岩体内部裂隙增加,整体发生破坏,进而在巷旁支护高压力作用下底板发生滑移。文中从技术影响与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少底板反复扰动、弱化巷旁支护传力效果、加强巷旁底板支护"的防治原则。实测结果表明:在复合底板底臌防治中,将技术原因考虑其中,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该研究对同类底板条件下沿空留巷底臌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淮南某厚大铁矿-500 m中段采场回采,应用FLAC3D建模并进行开挖模拟.对不同开采方案中采场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采场开挖后,在采场四周角落处应力集中最大,易产生剪切破坏,在顶板中央发生位移变形最大,采场顶板容易垮塌;采场长宽为30 m×30 m时,采用两矿房或三矿房同时回采,采场保持稳定,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1.5,矿岩自身强度满足自稳要求;采场长宽为40 m×40 m,三矿房同时回采时,由于采空区暴露面积过大,集中系数达1.7,顶板受拉且充填体受压发生剪切破坏,矿岩不足以维持自稳状态.在大规模开采条件下,最终选定采场参数30 m×30 m三矿房同时回采为矿山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安全监控系统监测的瓦斯数据,研究采场瓦斯分布规律、重建瓦斯分布场,可有效实现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针对煤矿井下采场瓦斯监测数据相对有限的问题,进行了基于克里金插值的瓦斯分布场重建技术研究.对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实测数据进行了分布特性的分析,对比了常用空间插值方法的特点,确定了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的瓦斯分布重建方法.根据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先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实验变异函数进行计算,绘出变异函数分布图.最后利用克里金插值的3种常用理论模型对实验变异函数进行拟合,并用交叉检验的方法对3种模型拟合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瓦斯分布场重建技术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迟勇  王新艳 《科技信息》2010,(3):I0360-I0360
本文介绍了采场顶板的控制,使之在有利于安全生产和工作面技术经济效益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论述了采场围岩特性反分析的方法、数学模型、优化方法、约束条件等等.依据以上理论与龙凤矿的实测位移,采用有限单元与带约束条件的Nelder—Mead优化方法,得出了—635水平采场岩体与岩块杨氏模量之比为0.52,以及采动引起的工作面前方煤体特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Stope mining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task in daily production design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an underground mine.Based on workface technology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method of 3D parametric design for the irregular struc-ture of stope bottoms, and focuses on solving technical problems in surface modeling of stope bottom structure.Optimization of the minimum span length algorithm ( MSLA) and the shortest path search algorithm ( SPSA) is conduc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our-line based instant modeling of stope bottom structures, which makes possible the 3D parametric design for irregular structure of stope bot-tom.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relevant method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are also presented.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 are testified in a case study.In practice, the proposed 3D parameter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irregular structure stope bottom proves to be very helpful to precise 3D parametric design.This method is capable of contributing to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stope design,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9.
缓倾斜采空区处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硬顶板下特大型采空场的处理是中国普遍存在的、特有的一类采矿技术难题.国内外已有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中能解决冲击地压问题的,应用成本昂贵.为了经济有效地处理全面采矿法等空场法遗留的大量采空区及矿体残采,在国内外采空区处理与利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切槽放顶法和切顶与矿柱崩落法,并应用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和岩体声发射技术研究了各新方法的基本参数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效果的分析、评价方法,形成了针对缓倾斜采空区处理的从理论分析、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到效果观测的一整套可供推广借鉴的理论、实施和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提出的理论、实施和评价体系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简便适用的,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