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多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节点拥塞、节点碰撞等本地信息对QoS路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保证的路由协议--基于本地信息的QoS-aware多径路由协议QAMR.该协议把带宽作为QoS参数,通过引入节点利用因子和路径利用因子来考虑可行路径处理能力问题和对业务的QoS保证.该协议的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算法是DSR协议的扩展.通过仿真和对比分析验证了QAMR协议无论在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移动模型是Ad Hoc网络中各类协议和应用的基础,而移动节点的空间概率分布则是研究移动模型时关注的最重要参数。MRP模型是一种具有记忆特性的移动模型;与Ad Hoc网络其它移动模型相比,它在节点移动的稳定性和真实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MRP模型移动节点的空间概率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维区域上的节点空间概率分布以及节点的相邻概率,并进一步讨论了节点的初始距离和转移步数对相邻概率的影响。最后对MRP模型二雏区域上的节点移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对基于该模型的Ad Hoc网络仿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种Ad Hoc网络组移动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董超  杨盘龙  田畅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7):1879-1883
战术互联网是Ad Hoc网络的主要应用,在该网络环境下,节点由于作战使命及建制的约束,移动节点常呈现出“组移动”的特征且组内节点通常分布在相对狭长的地带。针对战术互联网中移动节点的移动特征,提出了一种符合战术互联网环境的组移动模型:狭长的组移动模型(CGM:Confined Group Mobility),并从网络拓扑结构和对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两个方面与目前广泛采用的参考点组移动模型(RPGM:Refefence Point Group Mobility)进行了比较。仿真表明,不同的组移动模型对Ad Hoc网络的性能仿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节点的不断运动造成AdHoc网络拓扑的动态性.描述和量化动态性是设计、仿真以及测量Ad Hoc网络的基础.首先推导出Ad Hoc网络的链路持续时间分布和拓扑持续时间分布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然后提出利用TTL值感知拓扑变化的方法,并研究了此方法的感知率.最后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将网络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于Ad Hoc网络时,在测量时间内网络拓扑不发生变化的概率计算公式,并在Ad Hoc网络步行速度场景下给出了仿真结果.研究结果为Ad Hoc网络动态性和端到端测量技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Ad Hoc网络是一种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网络是由移动的节点组成。Ad Hoc网络的许多应用都依赖层次结构的支持,簇结构是Ad Hoc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层次结构,而这种层次结构的形成和维护依赖于某种分簇算法。提出了移动节点的平均连接度和能量状态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权值的分簇算法(NWBCA),通过对算法进行分析和仿真测试,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跨层服务发现协议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莎  李仁发  李蕊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2):3421-3424,3429
一般认为,服务发现协议用于解决设备间的相互发现及网络服务的自动获取。对于网络可靠性差,节点移动性大的Ad Hoc网络而言,服务的自动发现至关重要,但由此带来的通讯开销和请求时延也相当显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区域路由协议ZRP的跨层服务发现协议-CZRP。该协议通过将服务发现机制与网络层ZRP路由机制相结合,利用ZRP的混合路由及BRP广播机制,添加服务加入、查询、选择、删除等机制,可在开销较低的条件下完成服务的自动发现。仿真结果表明,在移动Ad Hoc网络环境下,CZRP可较大地降低网络通讯开销和服务请求延迟。  相似文献   

7.
梁加红  陈凌  吴冰  胡志伟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419-2423,2430
针对无人飞行器Ad Hoc网络仿真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建模的分布交互式仿真方法,利用元建模技术拟合高分辨率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对得到的元模型族进行适当裁剪和组合构造低分辨率模型,满足了多分辨率模型间的行为层次一致性。采用HLA高层体系结构,以KD-RTI为运行支撑环境实现了仿真原型系统。在想定场景下进行了无人飞行器Ad Hoc网络性能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多分辨率建模提高了仿真效率,满足仿真优化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兰明蛟  彭来献  田畅  胡明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5):1178-1182,1191
为了克服现有模拟器可扩展性差或只能模拟某一层协议的缺点,设计并开发了战术Ad Hoc网络模拟器,提供无线分组网模拟环境,模拟实际无线分组网信道数据传输特性,为Ad Hoc网络上层协议或算法提供一个不涉及具体无线组网协议、可扩展性好的调试平台,并测试了该模拟器的功能和性能,结果表明该模拟器功能正确、模拟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将Ad Hoc网络理论与卫星通信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基于Ad Hoc网络的卫星通信系统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利用OPNET软件构建了系统仿真框架并进行仿真.同时对时延和吞吐率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基于Ad Hoc网络的卫星通信系统所具有的利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利用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信道资源,提出了一种多址接入协议,即信道选择冲突避免(CSCA)协议。该协议在公共信道上发送RTS/CTS分组实现握手,采用灵活的信道选择方案选择无冲突的业务信道传输数据分组,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完数据分组后在另一个公共信道上回复ACK分组。最后,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构建了CSCA协议的仿真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评估了协议的平均信道利用率、平均分组延迟和分组丢弃率等性能。仿真结果表明,CSCA协议在网络传输业务量重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信道利用率、较小的分组时延和分组丢弃率。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A mobile ad hoc network ( MANET) is a multi-hopwireless network formed by a collection of mobilenodes without the intervention of fixedinfrastructure.Because an Ad hoc network is infrastructure-less andself-organized,it is used to provide i mpromptu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in harsh environments . Typicalapplication areas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include bat-tlefields ,emergency search,rescue sites and data ac-quisitionin remote areas . A mobile Ad hoc networkisalso usef…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支持节点装备多天线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跨层协议设计。利用基于空分复用技术的物理层和接入层联合网络容量分析模型扩展NS2,构造了一个通用仿真平台,使其支持网络跨层空分复用接入协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后的NS2能够有效支持空分复用跨层协议设计。仿真证明对节点装备多天线的网络进行特别的跨层联合协议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吞吐。  相似文献   

13.
To study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MR-MC) Ad Hoc networks based on 802.11, an efficient cross-layer routing protocol with the function of joint channel assignment, called joint channel assignment and cross-layer routing (JCACR), is presented.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called channel utilization percentage (CUP), which is for measuring the contention level of different channels in a node’s neighborhood, and deduces its optimal valu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hannel is overloaded or not. Then, a metric parameter named channel selection metric (CSM) is designed, which actually reflects not only the channel status but also corresponding node’s capacity to seize it. JCACR evaluates channel assignment by CSM, performs a local optimization by assigning each node a channel with the smaller CSM value, and changes the working channel dynamically when the channel is overloaded. Therefore, the network load balancing can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simulation shows tha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rotocol of weighted cumulative expected transfer time (WCETT), the new protocol can improve the network throughput and reduce the end-to-end average delay with fewer overhead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下无人机蜂群的任务协同要求,保证编队内可靠的路由通信尤为重要。考虑无人机携带能源有限,为了尽可能延长空中作业时间,提出一种无人机蜂群中紫外光隐秘通信能耗均衡路由算法。在无人机编队保持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紫外光散射通信特点,在路由选择过程中引入通信链路路径损耗和无人机节点剩余能量来构建链路权值函数,从而有效地平衡无人机蜂群节点的能量消耗。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动态地选择数据传输路径,使节点的能量消耗均衡,进而延长无人机蜂群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5.
移动Ad Hoc网络的仿真框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汪李峰  于全  戴浩  孙小东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8):1100-1103,1108
利用OPNET,提出一个通用的仿真框架用来测试不同的MAC层、网络层和节点移动性的移动AdHoc网络路由效率。在该层次整体框架下,可以设计不同的节点移动模式、媒体接入方法和路由方案,比较端到端统计量(端到端时延、吞吐量和效率),以筛选最有效、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自组织网络具有节点移动性强、网络拓扑变化快、数据交互频繁、应用环境复杂等特点, 采用传统的路由算法会使该网络在传输延时、丢包率、路由开销等方面性能均较差, 以至于无法为多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为了解决该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多态感知路由(ant 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polymorphism-aware routing, APAR)算法。该算法将蚁群算法与动态源路由算法相结合, 通过感知路径长度、路径拥塞度和路径稳定性, 计算出由路由发现过程得到路径的信息素水平, 并将其作为选路标准, 经过改进的信息素挥发机制也被引入该算法。同时, 根据无人机编队的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 以保证其网络性能不下降。仿真结果表明, 与其他经典算法相比, APAR算法提高了数据包成功传输率, 降低了平均端到端延时, 减少了路由开销, 且在战场环境下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多无人机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概念、设计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吴森堂  穆晓敏  彭琛  唐积强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9):5075-5080,5085
现代防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制导武器的突防效果大大下降,多飞行器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成为提高未来制导武器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定义了高动态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概念体系;提供编队队形生成、队形保持和控制、协同导航与航路规划、目标协同捕捉与动态分配、协同末制导等关键技术的框架结构和设计方法:并设计了适用于自主编队协同制导技术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结构和组网协议,实现高动态环境下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且节点具备自主管理能力和容错能力;通过所构建的多UAV自主编队协同制导验证演示系统验证表明,系统的框架结构和设计方法有效,系统性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