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动力调谐消振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振系上与消振器耦连的部件被称为减振体。本文通过推导传递函数求得减振体完全消振的结构和参数条件,给出选择消振器安装位置和工作环境的若干见解,在低阻尼和小失调率条件下建立了减振体残存振幅和消振器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映象原理导出了计算阻尼振动系统动力消振器结构参数的近似公式,并用算例阐明了计算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2.
豆包消振器的阻尼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豆包消振器是一种柔性约束的颗粒阻尼结构,它具有类似冲击阻尼和封砂结构阻尼的双重阻尼机理,因此表现出良好的减振特性,文中在描述其宏观阻尼机理的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粒度,不同材料的金属颗粒组成的豆包,在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试验模型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用具有相同质量比的刚性质量块和散体颗粒结构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与宏观机理分析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带电磁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的频率跟踪消振方法。消振系统由测振装置、频率跟踪控制器、功放及电磁式消振器4部分组成。文中介绍了消振器的原理及其特性,频率跟踪控制电路框图,变频振动时的频率跟踪消振实验。结果表明,本消振方法在变频振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消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轨道车辆车体垂向振动,建立包含多重被动式吸振器的轨道车辆垂向振动模型,讨论一重被动式吸振器对轨道车辆车体的减振效果,指出一重被动式吸振器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多重被动式吸振器的优化算法,明确多重动力吸振器的重数和目标频率的选取,从而提出适用于城市轨道车辆在全速度区间内车体多重被动式吸振器的减振方法,最后分析多重被动式吸振器能够实现全速度减振的原因,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多重被动式吸振器能够实现全速度减振的关键在于吸振器重数和目标频率的选取,其中,吸振器重数要选取三重以上;目标频率的选取要包含最小峰值频率和最大峰值频率,并兼顾典型频率,使其发挥共同协调作用。多重被动式吸振器在全速度区间内都能减振的原因是多个固有频率不同的动力吸振器能够针对不同振动频率点进行减振,从而拓宽了动力吸振器的吸振频带。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以磁流变弹性体为核心智能控制元件的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基于扭转方向上的动力吸振器消振原理,设计了扭转动力吸振器的基本结构.对吸振器进行磁路仿真分析,保证强闭合磁场能够有效控制磁流变弹性体刚度;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吸振器动力学仿真,保证了吸振器固有频率对外界激励频率的有效跟随,以实现吸振效果.将吸振器安装在传动系统对应位置,进行传动系统振动响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削减传动系统的瞬态波动转矩.提出的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为旋转机械系统减振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消振元件──可用于消除变频振动的液压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介绍了该消振器的原理、动态特性、动刚度的计算和实验曲线以及固有频率和油区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手控变频消振实验。结果表明,该消振器对于变频振动具有令人满意的消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速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箱豆包阻尼减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豆包阻尼的结构具有柔性约束特征,难以直接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所以文章采用试验的技术对主轴箱的豆包阻尼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豆包材料的配比不同,阻尼减振的效果不同,所以本文设计了两种方案,通过试验得出了减振前后各方向的动刚度谱。通过分析得出了随着豆包材料的增加,低阶频率的刚度值变小,高阶频率的刚度增大。为豆包阻尼在主轴箱的减振应用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磁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消振元件-可用于消除变频振动的电磁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介绍了该消振器的结构,原理,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减振设计是实现频综器抗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分析频综器减振设计效果与输出相位噪声的关系,对频综器内晶振进行了减振设计,经过试验验证,减振设计效果明显,并已成功应用于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空间航天器的振动,提出一种空间结构紧凑且阻尼力可非接触产生的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案.首先,建立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评价分析模型;其次,对吸振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力锤敲击试验,以验证吸振器基频设计的合理性;最后,以等效悬臂梁板结构为对象,将电磁激励器与动力吸振器分别置于悬臂梁板不同位置,对吸振器进行减振效果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吸振器测试基频29.38 Hz与目标基频30.00 Hz误差不超过2.06%;针对悬臂梁板一阶频率的振动,有电涡流阻尼吸振器相比于无电涡流阻尼吸振器,其减振效果有所下降,但减振带宽由28.80~30.97 Hz扩展至29.09~35.53 Hz,带宽扩大67.5%;针对悬臂梁板二阶频率的振动,无电涡流阻尼吸振器没有抑制作用,而有电涡流阻尼吸振器有抑制作用且对二阶共振峰最大抑制达到了37.3%.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液压消振器,着重对应用在车床上的液压消振器的工作原理作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液压消振器的设计及实际使用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舰船的艉部振动与动力吸振器减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舰船艉部振动的特点与动力吸振器的应用;讨论了经典动力吸振器和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并将其扩展到弹性系统和多频、多模态动力吸振的可能性。应用实例表明其在舰船尾部振动减振应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工作是为了解决汽车生产实际中镗孔工序表面光滑度不够高的问题而进行的。在对现在冲击式消振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床消振器──摆动式消振器。文中对镗杆振动的性质和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将别就用来消除金刚镗床镗杆的横向及扭转振动的摆动式消振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针对不同形式和频率的振动,文中提出了几种摆动式消振器的设计方案。对其中部份设计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消振器对消除镗刀杆的振动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本文还讨论了摆动式消振器的优缺点,并指出了一些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以电磁铁为作动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磁式主动吸振器,并对其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作动器的电磁力数学模型;然后,基于作动器的电磁力数学模型,建立了主动吸振器的运动学方程,并对其电磁力和驱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考虑到主动吸振器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驱动力与理想驱动力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对实际驱动力与理想驱动力存在一定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差时对主动吸振器减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搭建了简支平板试验台,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际驱动力与理想驱动力的幅值、相位差越大,减振效果越差;当实际驱动力与理想驱动力存在频率差时,主动吸振器无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穿膛式液流脉动消振器的消振机理,建立了运动方程,提出了有效脉动管长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导出了固有频率表示式,为消振器的设计找到了依据.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表明该分析方法是符合实际的,生产上试用后表明,穿膛式液流脉动消振器是一种效果优良的消振装置.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轴系扭振/弯曲振动减振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了内燃机轴系的扭振/弯曲振动减振器的参数扭振特性及发动机整机振支 和影响,建立了此类减振 器的模型,并从理论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对主系统振动的影响,仿照整数阶导数的时滞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导数的时滞动力吸振器吸振理论。通过对高哲法的逆向推导,研究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反馈增益关系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在频率变化的情况下,允许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实时跟踪外激励频率而变化。研究发现在保证主系统和动力吸振器稳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滞范围内,通过增加动力吸振器的时滞量可以减小主系统的振动幅值。通过数据仿真分析证明了这种新方法确实可行,吸振器减振效果明显,振动源在加入新型动力吸振器后振动减少了99%左右,几乎将振动完全吸收;在被动型动力吸振器吸振效果降低时,新型的动力吸振器仍然能达到83%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负刚度的高速动车组二维动力吸振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加速度的二维动力吸振器的理论模型,提出基于车体刚性振动的二维动力吸振器控制方法,设计同时吸收车体点头、浮沉振动的二维动力吸振器.针对二维动力吸振器安装所需低动刚度要求,利用碟形弹簧的负刚度特性,设计了用于安装二维动力吸振器的高静刚度低动刚度减振元件.建立高速动车组垂向动力学非线性模型,分析二维动力吸振器对车体振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动力吸振器可以有效抑制车体浮沉、点头振动,提高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对中-不平衡耦合故障是旋转机械中典型的耦合故障,极易引起转子系统的大幅振动,对其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有效规避大幅振动的发生,利用非线性能量阱(NES)的定向能量转移策略和宽频减振优势,对不对中-不平衡耦合故障影响下的转子系统振动抑制进行研究。通过质量集中法构建了转子系统,将转子系统与不平衡、不对中故障耦合,然后使用TMD与NES两种吸振器对该耦合系统进行振动抑制,然后推导出了含吸振器的耦合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使用Matlab求出了数值仿真解,发现吸振器的安装位置以及结构参数对减振效果有很大影响,然后比较了两种吸振器的振动抑制效果,结果表明NES吸振器有更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变截面粘弹性波导吸振器阻尼耗能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粘弹性材料的分型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截面呈指数规律变化的梁类粘弹性波导吸振器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导出了粘弹性波导吸振器能量耗散量与波的频率,材料参数,结构参数等之间的关系方程,仿真结果表明,粘弹性波导吸振器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特别是对于中频和高频,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对波导吸振器的长度要求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