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积分球反射法测量铌的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积分球反射法的脉冲加热技术测量材料热物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脉冲加热瞬态热物性测量装置,给出了利用该装置测量的铌在632.8nm波长下法向光谱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装置能同时测量带状试样的比热、电阻率、全波长半球发射率及法向光谱发射率,具有试样制备简单、测试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保护平面热源法的防隔热材料热物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材料热导率、热扩散率并同步估计接触热阻影响的保护平面热源法.首先,建立了能够评估接触热阻影响的热传导模型;其次,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实验验证的热物性测量装置,其中的核心部件测温探头采用了附着于陶瓷基底的刻蚀双螺旋铂金属丝结构,可同时实现加热及测温;最后,利用此装置对2种标准材料在常温及1,200,℃下的热物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能同时考虑接触热阻的影响,热导率及热扩散率的测量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及10%以内.因此,考虑实际存在的接触热阻可以提高热物性测量的准确度;接触热阻会受试样与探头接触紧密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对热物性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良性接触是保证热物性高精度测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稳态金属细线加热法,测量金属细线的表面温度变化,将比热、热扩散系数等作为调整参量,对实验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获得被测介质的热物性参量值.测量的有效性通过对热物性参量值已知的甘油的测量得以证实.对矿物油VG46的测量结果表明,常温范围内其热物性参量的温度依存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分析各种流体热物性参数测量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结合最新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测量与控制技术,完成了流体热物性测试用的温度测量系统、高精度控温油/水槽、高精度控温酒精槽、压力测量系统、真空及配气系统、配套的测试与控制软件等的研制与开发,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测试实验系统平台.在实验系统的运行范围内,最佳的温度测量不确定度小于±1mK,恒温槽15min的温度波动度可优于±1mK,压力测量的准确度为量程的0 01%.大量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性能稳定,测试结果可靠,为目前正在进行的流体热物性测试自动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下岩土热物性及地下水渗流速度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可用于现场测量地下岩土的导热系数、容积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以及地下水渗流速度的方法.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与周围岩土换热过程可以近似为无限大介质中移动线热源传热问题.该方法克服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相应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通过测量地下埋管的加热功率、循环水流量、出入口水温随时间变化,确定了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地下水渗流速度,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线性位移传器测量测绘点的二维位置,并利用计算机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绘出相应的等势线,实现了对各种电极的实验研究,为应用电子学中电极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一套测量固体常用低温热参量的计算机控制多功能测试系统,可测量样品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曲线R(T)、0~1.8×103MPa压力范围内电阻的温度特性R(T,P)、比热曲线C(T)及其AC磁化率,温区从液氮温度至室温.该系统集固体基本低温物性测量为一体,精度高,测量迅速、方便,为低温领域的物性分析(特别是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8.
材料热物理性质的自动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热物性瞬态自动测量仪的原理、结构及测量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种智能化的准稳态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准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用准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的智能化实验装置,此装置克服了以往准稳态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开发了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的智能化测量软件。最后利用已知热物性数据的标准试样有机玻璃对装置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实验装置能够准确地测得一定范围内固体试样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同时确定生物在体组织中随空间变化的导热率K、血液灌注率W_b和代谢热产率q_m以及导温系数α的新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生物热物性测试技术中只能测量常物性的K、W_b和α而q_m难以利用Pennes方程测出的不足,为同时考察活体组织非均匀热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找到了一条可行途径,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性的方法.文中给出了一个针对大鼠头部组织的物性辨识算例,并采用切片实验考察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问题,发现采用表面力,热的办法测取材料热物性时,所得结果的精度受热渗透深度限制,并继而提出了采用空间加热措施以提高物性测试精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孔隙率与饱和度对粉土热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ISOMET热特性分析仪对苏州粉土、郑州粉土的重塑样及原状样热物理参数进行测试,从土体三相构成角度分析了粉土热物理参数(导热系数和体积比热容)与孔隙率及饱和度的演化关系。结果表明:当孔隙率一定时,粉土导热系数和体积比热容都随着饱和度增大而增大。粉土的饱和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饱和度小于该临界值时,体积比热容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少。孔隙率、饱和度与导热系数成非线性关系,与体积比热容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绝热保温材料热物性的准稳态法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准稳态平板法测试材料物性的原理,建立了在温区-30℃至室温范围的导热系和比热实验的测试装置,并通过实验测定了几种常用绝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的数值,可供有关单位实际运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热物性参数的选取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有明显的影响。根据济南市岩土热物性测试数据,通过分析对比获得岩性和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岩石的导热系数普遍大于第四系松散层,岩石导热系数由高到低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灰岩密度、含水率和孔隙率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显著。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呈线性增加,随含水率增大呈线性减小,随孔隙率增大呈线性减小。得到以孔隙率为单变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估算公式。所得结论对济南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和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木材传热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鉴于木材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材料,故木材的传热性能以及它的重要影响因素等资料引起人们的兴趣。从本世纪卅年代至今,许多研究者得到了大批的各种不同木材的导热系数数据,并发表了一些综合性文章。 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与上述文章中数据的比较,证实了数据和经验公式的有效性。重点放在木材的导热系数,也涉及木材的导温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准稳态传热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激光焊接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差分方程。改变热物性参数(比热)替代相变潜热确定了热传导焊接的临界温度值,利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有限差分方程进行求解,数值模拟了焊件的温度场。当材料表面刚好出现汽化时,激光焊接处于热传导焊与深熔焊之间的临界状态。在此临界状态下材料处于固相,可以避开材料的相变而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激光焊接时工件的热传导温度场,得到激光深熔焊接下临界功率的变化规律,即激光焊接的下临界功率随焊接速度的增加成一定比例地增加,为激光精密焊接中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精确简单地求解两相流中的蒸发和冷凝问题,基于FLUENT中的流体体积(VOF)方法提出了一种气液相变模型,该模型适应于两相中一相为非饱和相,即处于过热或过冷状态,另一相为饱和相,即处于饱和状态.该气液相变模型中:非饱和相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为真实的物性参数;假设饱和相导热系数等于0,饱和相比热容等于非饱和相比热容;界面处相变率仅由非饱和相决定,最后,通过一维Stefan问题相界面位置的分析解和二维膜态沸腾气相体积比的精确解,验证了该相变模型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文中工作为该相变模型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保温管道内流体的热传递过程,分析管道外径和保温层的热导率、密度、比热容、厚度对保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使用机器学习对模拟所得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得到不同因素对保温性能的影响比重。结果表明,各参数特征中,管道外径占比39%、热导率占比37%、厚度占比13 %,密度及比热容两者共占比11%,故在影响管道保温性能的各因素中,管道外径、热导率、厚度占主要地位。各参数对保温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函数模型来表达各参数对保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仿真模拟大量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模型,输入对应的参数即可预测相应的结果,该模型准确率达到99%,可以对实际应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是研究地源热泵、土壤及岩土热储、材料热质传递的重要参数,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预测非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显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该模型探讨了相关微观参数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弯曲度分形维数、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负相关,固液相占比、饱和度、固相基质边长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当孔隙率大于78.4%时,导热系数较小的孔隙相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数据拟合,建立单壁碳纳米管的热导率与温度和管长的关系式、单位体积比热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并进一步得出声子平均自由程随温度和管长变化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定量分析热导率随温度和管长的变化,研究热导率—温度关系曲线达到峰值应当满足的条件以及影响峰值位置的因素.提出不同于指数函数的描述热导率的管长依赖性数学表达式,该式可以描述热导率随管长的增加趋于有限值的情形.定量分析声子平均自由程随温度和管长的变化,探讨热导率随管长增加趋于有限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相变蓄热型太阳能烟囱模型通风蓄放热变化过程的计算,分析比较不同相变蓄热墙导热系数对太阳能烟囱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热板最大表面温度随着相变蓄热墙导热系数的增大越接近相变蓄热墙的相变温度;蓄热阶段,入口平均风速随着相变蓄热墙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放热阶段,入口平均风速随着相变蓄热墙导热系数的增大反而越大;相变蓄热墙导热系数越大,蓄热型太阳能烟囱系统16 h的累计通风量越高,但在导热系数增大到0.66 W·(m·K)-1后,再增大材料导热系数,累计通风量几乎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