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战浩 《科技资讯》2012,(33):92-93
围岩蚀变是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围岩蚀变能提供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热液的性质和演化,以及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和矿石沉淀的有关信息,丰富并发展成矿理论。它不仅能指示盲矿体的存在,还可根据蚀变岩石的类型、特征,预测矿产的种类、矿体赋存的位置及矿化富集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361铀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ZG复式花岗岩体东南部铀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361铀矿床各种构造的控矿、赋矿特征。根据热液脉体及其矿物特征等,分析了成矿热液演化与控矿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361铀矿床构造成矿模式是:在成矿前阶段构造相对挤压的封闭环境中,成矿物质迁移、富集;而在成矿阶段构造拉张的开放环境中快速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3.
研究格尔木九八沟透闪石玉矿这一典型昆仑玉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矿体产状、含矿地层和侵入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确定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结果表明, 控矿岩体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7.1±4.7 Ma。矿区内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发育阳起石, 玉石中则为透闪石, 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矿物化学特征。结合岩浆、围岩、玉矿石和蚀变岩的全岩微量元素特征, 认为成矿过程是岩浆侵入含硅质团块白云岩, 引发接触热变质作用, 使得白云石和硅质团块直接发生变质反应而形成透闪石玉矿床。  相似文献   

4.
研究格尔木九八沟透闪石玉矿这一典型昆仑玉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矿体产状、含矿地层和侵入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确定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结果表明, 控矿岩体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7.1±4.7 Ma。矿区内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发育阳起石, 玉石中则为透闪石, 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矿物化学特征。结合岩浆、围岩、玉矿石和蚀变岩的全岩微量元素特征, 认为成矿过程是岩浆侵入含硅质团块白云岩, 引发接触热变质作用, 使得白云石和硅质团块直接发生变质反应而形成透闪石玉矿床。  相似文献   

5.
南角河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低温热液型硫化物矿床。通过矿物组合、成矿元素组合及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气液比的研究,发现矿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合自下向上依次为方铅矿—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锑矿→辉锑矿;矿体下部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Fe—Cu组合,中部为Pb—Zn-Sb—Au—Ag组合,上部为Sb。由于成矿温度、盐度、气液比的垂直规律性变化及成矿元素的性质和成矿条件的变化,导致了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垂直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草陇地区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的特征及成因,对草陇地区地质背景、伟晶岩特征、矿体特征以及成矿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草陇地区大地构造隶属歇武—甘孜—理塘构造带,在草陇地区发现有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具有锂辉石伟晶岩,且品位较高;伴生铍、铌、钽、铯、铷等元素并达到综合性矿石。岩浆演化具有结晶分异、气成热液交代、热液-流体交代的特征,锂、铌钽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流体交代阶段,含锂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锂云母,含铌钽矿物为铌钽铁矿。草陇地区伟晶岩可能形成于燕山早中期;含矿伟晶岩是花岗岩浆演化到后期的、富挥发分的残余熔体的产物,具有岩浆分异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总结辛庄金矿区地质特征,并从成矿物质来源、矿化产出形式、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成矿方式等方面探讨辛庄金矿的矿床成因.对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脉状矿体受北西及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矿石类型具有多样式、多矿种组合的特征;岩体源岩来自于地壳,燕山期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矿床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控矿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岩性、矿体形态、矿体规模等方面介绍了纳雍水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铅锌矿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岩石晶洞构造和围岩的硅化对铅锌矿的富集成矿有利。通过镜下对矿床中物质成分、矿石结构和矿石构造研究表明,矿床中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方式以充填和交代为主,矿石构造反映出热液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其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矿床岩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的测试和特征分析.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与矿体相比,盖县组片岩、大石桥组大理岩显示出相似的微量元素变化趋势以及稀土配分模式,印支期花岗岩仅在P,Zr,Hf等微量元素上出现较大反差,吕梁期-燕山期岩浆岩体在稀土配分模式上只有Er明显亏损,反映金成矿与地层和岩浆岩关系密切;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为富Cl-的还原性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复杂性,吕梁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盖县组片岩和大石桥组大理岩均为该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且深部成矿物质也参与成矿,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大通沟南山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石墨矿化特征及成矿前景,文中对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通沟南山石墨矿床赋矿围岩为金水口岩群大理岩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少数透镜状集中分布。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较稳定。矿石中的固定碳呈晶质石墨存在,石墨呈鳞片状、叶片状分布在方解石矿物之间。石墨矿床具有沉积—变质成因及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基本特征,其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1.
杨玉琼  徐松  李波 《河南科学》2014,(2):245-248
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昌宁—孟连裂谷盆地内,是其代表性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比较薄弱.综合分析矿床中铅锌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组合特征进行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石中除Cu、Pb、Zn出现较一致的趋势值外,其余元素均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铅锌矿石具有含锡富铟的特征,老厂矿床Zn/Cd比值与热液矿床比值相近,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可能受到了热液成矿作用的影响.矿床铅锌矿石成矿物质属混合来源,而酸性岩占了主导作用,其次是基性岩与碳酸盐岩;成矿环境处于高温-低温环境,成矿具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2.
隆或金锑矿床是广西右江成矿带新近发现的重要矿床,为了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对其地质背景、矿石及围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上泥盆统一套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隆或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但富矿围岩可能不是...  相似文献   

13.
大布铀矿床沥青铀矿含其他造矿元素少 ,而含Si、Al、Ca等造岩元素多 ,氧化程度高 ,含杂质元素种类和数量少且为机械混入 ,生成于低温浅成环境 ,成矿于岩浆活动结束之后 ,与岩浆演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淋湘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第Ⅱ、第Ⅲ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第Ⅱ~Ⅲ阶段石英包体中N2含量大于21μg/g,而第Ⅳ阶段矿物中的N2含量均小于1μg/g,说明成矿流体中的N2含量减少对金矿化不利;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水相当;矿石的硫同位素早期为18.21‰,中晚期为17.83‰~14.01‰;铅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特征;不同矿化程度的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曲线,呈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形态基本一致,随着矿化增强其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高.这些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金属元素和硫主要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属容矿岩石为沉积岩中的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5.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银都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于特大型银矿床, 经研究, 确定成矿过程经历了早、中、晚 3 个阶段, 分别形成以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萤石- 白云母-碳酸盐为代表的矿物组合。其中, 早阶段为锌、铜的主成矿阶段, 中阶段则是银铅锌的成矿阶段, 晚阶段矿化较弱。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 H2O-CO2-CH4-NaCl 体系。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 2%~5% ) 、低密度( 0. 72 ~0. 88 g/ cm3 ) 的特点, 成矿温度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变, 逐渐降低, 早、中、晚阶段分别为 340. 5℃, 282. 4℃及260. 3℃, 成矿压力为37 ~74 MPa, 成矿深度为 3. 7 ~7. 0 km。经对萤石- 白云母-碳酸盐阶段白云母的激光探针 40Ar-39Ar年代学测定, 确定成矿年代为 135±3 Ma, 为白垩纪早期。  相似文献   

17.
文中讨论了横山岭铅锌矿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演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过程,同时阐明本矿床为一受矿源层、矿源体、构造位控制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8.
选择贵州省灰家堡金矿田内最为典型的水银洞矿床和太平洞矿床,研究卡林型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与方式,探讨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内在联系。典型矿床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的岩相学特征及与其对应的Grant质量平衡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卡林型金矿各成矿阶段所对应的围岩蚀变类型与通过计算所反映的元素迁移规律相一致;地球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Au主要以AuHS0络合物的形式在成矿溶液中迁移。元素迁移研究的结果证明不同成矿阶段发生的围岩蚀变促进卡林型金矿主要成矿物质发生迁移,进而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Zhenyuan gold deposit is the largest super large gold deposit in the Ailaoshan gold belt,but its precise mineralization age is still lack.Re-Os isotopic age of the auriferous pyrite from the Zhenyuan gold deposit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R-ICP-MS).The pyrite samples were decomposed in carius tubes,Os was separated by distillation and Re was extracted by acetone,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Os isochron age is 229±38 Ma(MSWD=2.0,confidence level is 95%),with an initial 187 Os/188 Os value of 0.68±0.24 and a corresponding Os value of 442±91.The Re/Os ratios of the pyrite vary from 40.8 to 100.5.The data suggest that at least one important ore-forming event was occurred during Indosinian epoch,and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probably derived from mixed sources of crustal and mantle,while the later dominated.The Ailaoshan composite orogen experienced complicated evolutional processes,including formation of Precambrian-Early Paleozoic basement,subduction and orogenesis of Late Paleozoic era,collisional orogenesis of Late Hercynian-Indosinain epoch,and extensional or striking orogenesis of Yanshainan-Cenozoic epoch.The polycycl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agmatism in this area caused multi-stage and superposition me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enyuan gold deposit:the mineralization probably occur mainly during the Indosinian collisional orogeny,while the minor gold ores of altered granite-porphyry and altered lamprophyre may be formed in the late superposition me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