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多能工人才培养,和企业开展多能工培养的必要性和作用,从而论证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就需要进行多能工人才培养,实现科学合理性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同时提出企业要有人才培养和育成的紧迫感,及时开展多能工人才培养来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A企业近年来发展快速,发展前期主抓市场拓展及车间产量提高,忽视班组人员培训,班组长采用直接任命和外聘方式,导致班组长岗位胜任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而班组长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组管理水平,培育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班组长,决定了企业的各项生产计划能否按期、按量、按质、安全地完成,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文通过分析A企业班组长培养模式现状,提出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训多能工、储备班组长,从中选拔合格班组长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要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要成立有企业骨干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之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训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倡导大学生工学结合、老师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校企之间达到互惠共赢,为高职毕业生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塑造期刊企业文化 提高期刊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塑造企业文化,从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形成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加强人才培养与智力投资;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增强员工归属感;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制度化;增加必要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保证文化活动开展的经常化。  相似文献   

5.
物流人才的短缺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滨海新区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要想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人才,建设好滨海新区物流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物流企业生产岗位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和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出多层次后备人才,是全面提高物流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途径,是滨海新区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工科”的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对象,对人才培养体系下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以及人才素质进行评价,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评价高校“新工科”的建设情况,探索符合高校“新工科”建设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10日,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方争鸣,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国儒率局机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一行8人,主动深入骨干民营科技企业——安庆和兴化工公司开展对接服务活动,引导、支持和兴化工公司实施“翻番计划”,加大力度扶持和兴化工公司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和兴化工公司,市科技局领导及有关人员结合和兴化工公司开发新产品、申报科技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实施“翻番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项目、管理等服务,尽最大努力支持和兴化工公司做大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完成企业“翻番计划”。市和兴化工公司对市科技局主动服务,尤其是对市科技局创新举措,派选一名县干进驻企业担任特派员,直接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并真诚希望与市科技局多联系、多沟通,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提升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整体实力做出更大贡献。在和兴化工公司,方争鸣局长表示,结合和兴化工公司创新创业和实施“翻番计划”,市科技局将进一步转变职能,继续帮助和兴化工组织申报实施各类项目,协助并指导和兴化工公司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围绕和兴公司开发全降解塑料新产品及其产业化,继续深化对和兴化工公司的各项服务,尽心尽力为和兴化工公司健康、跨越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企业要发展,必须引进人才,也必须留住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必是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兴企”的战略.该文以内蒙古森工集团为倒,探讨国有林业企业如何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忠平 《甘肃科技》2010,26(2):114-116
通过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状况和国家安全监管监察体制的分析,结合自身参与多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后的总结和分析,探讨了在现代企业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企业安全文化是维护企业安全稳定的基石,要在企业生产中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必须强调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谈复合型日语人才和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共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和分析了日语专业复合型和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共性和个性。指出了市场经济下,高校要抓住市场人才需求主要矛盾,培养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加强院系间教师的互通有无,培养出既掌握日语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一般知识的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3~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率调研组先后在金华、温州调研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和温州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在金华,调研组先后对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甘绍宁强调,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和分析了日语专业复合型和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共性和个性.指出了市场经济下,高校要抓住市场人才需求主要矛盾,培养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加强院系间教师的互通有无,培养出既掌握日语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一般知识的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陈伟 《科技资讯》2010,(11):192-193
党群建设是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开展树典型、立形象、学先进、开展竞赛活动等,促使我们的党群组织坚持围绕着经济建设抓党建、围绕经济抓工建、围绕经济抓团建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等等,使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形成了开拓进取、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公司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的共同发展,为企业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大勇 《科技信息》2011,(11):372-372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决胜权,必须有一支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与能力俱佳的职工队伍作支撑,而人才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离不开职教部门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各类教育和培训。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要谋求更大发展,必须切实做好提高职工素质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喷气织机“中国造”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最新研制开发的16台大提花喷气织机,被苏州高新区的一家纺织企业一次性购走.这家纺织企业经过安装调试显示,万工的产品无论从性能还是效果,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现在企业已进入正常生产.这家企业的老总表示,以后要进设备还是找万工.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支部书记的工作重点应围绕并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抓好党的建设。只有抓好党的建设,把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完成。党支部书记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抓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协调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企业党建工作难点,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党支部书记要充分认识支部工作的重要性,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开展党务工作,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主要通过两条渠道开展:一是由具备资质的培训中介机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由安监部门考核发证;二是企业依照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对企业内其他员工(主要是新进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用工结构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显著特征是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招收农民工和采取工程外包方式,给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工  相似文献   

18.
高级技能型人才是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可为东莞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养支持,可利用教学实践条件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结合度,充分发挥教学实训基地(大学生超市)作用,以更有效开展连锁企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区域性产业转型升级,给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高职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以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指导,实行校企合作的"导师+专家"型教学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性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彭丽  王彤  吴鹏  张伟阔  敬旭业 《科技资讯》2023,(20):180-183
梳理了国内外多能互补发展与趋势,主要从综合能源系统基地多能互补系统和终端一体化多能互补系统两个方面,分析了多能互补系统模式,重点从多能互补规划设计分析、协调优化控制技术、多能混合建模技术、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储能技术几个方面分析了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技术发展,并对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充分利用矿区资源优势,开发和建设多能互补能源基地的角度,对电力企业矿区低碳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