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鄱阳湖南矶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通过分析其资源环境特点以及旅游开发现状,提出政府(保护区)、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从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湿地资源环境保护等4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实施途径,以期为南矶湿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升金湖湿地保护区自然条件、鸟类在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升金湖湿地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提出升金湖湿地保护区鸟类保护以及科学开发利用升金湖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和旅游资源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通过调查分析十八索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生态因子、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境特征,探讨影响十八索湿地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因子,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一是恢复和扩大保护区湿地保护范围;二是加大长江以及青通河、九华河水系的治理力度;三是启动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四是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完善保护区监管网络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车启龙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44-44,87
通过对尕海湿地保护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比较符合保护区实际的湿地保护对策,这些保护对策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列举了开展湿地保护所必需的其他举措,如生态移民工程、本底资源调查、生态保护宣传、人员培训、科技推广等。  相似文献   

5.
选择洪河保护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充分利用历史图件、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反映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并对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83年以来,洪河保护区周边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以60 km2/年的速度减少;(2)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趋势明显,表明原有的保护区与周边之间明显的景观生态联系因土地利用变化而被强制割断;(3)保护区周边湿地景观严重破碎化以及土地排水活动是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4)恢复保护区周边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保护区与周边区域适当的景观连续性,恢复保护区基本水文条件是维护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湿地旅游作为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和以大众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湿地旅游具有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色.湿地生态旅游体现出众多功能:自然保护维持功能、环境生态教育功能、社区经济效益功能.为确保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张家口坝上湿地生态退化严重的现状,通过对区域湿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退化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按流域保护、湿地保护与区域生态建设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等保护原则;建议制定全面的、可持续的生态恢复规划,重点恢复与建设自然植被和水源涵养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型经济产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加大区域自然保护力度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永霞  马建云 《甘肃科技》2008,24(7):152-153
调查了首曲湿地功能保护区的林地资源,并分析了玛曲林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的重要性,探讨了玛曲林地资源对该区湿地功能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旅游资源的湿地特色价值(生态)、湿地旅游资源价值、湿地旅游开发条件三方面,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所占权重最大,生态价值、交通通讯、环境容量次之,食宿条件、生物多样性、服务水平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旅游活动及发展湿地旅游产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晓鸿  肖锡红 《江西科学》2003,21(3):222-225
鄱阳湖区有十分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温地之一。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对振兴湖区经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特点,以生态经济战略为指导思想,着重探讨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资源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等,提出了鄱阳湖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杭州湾湿地是华东重要湿地之一,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介绍杭州湾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指出当前杭州湾湿地保护中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天然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建议加强湿地立法,建立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卢静一 《工程与建设》2009,23(4):472-474
北戴河鸟类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区域是湿地资源和鸟类资源保护的典型代表.北戴河鸟类自然保护区规划根据北戴河鸟类资源分布状况和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特点,对保护区进行合理规划,突出了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科研教育、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保护鸟类资源和所处环境,并根据规划逐步落实实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科技信息》2011,(1):I0353-I0355
养马岛是山东省著名的近海岛,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泰马岛前海地区水浅滩阔,有四条河流在此区入海,是河口、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湿地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相对丰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牟平区滨海地区城市化必然以湿地减少为代价,而湿地生态系统是滨海地区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提供了城市化过程中重要的生态基础。有必要选择合适的城市化方式,保留和保护足够的水面。要使城市化的结果是人们生存和生活舒适,就需要作出相应的生态努力——要按“湿地城市”的概念建设“滨海新城”,对养马岛湿地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水、土、适生植被相互作用构成的,内部长期被水所控制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减轻污染,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等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多样性的湿地植物、较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一体的超大型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新疆北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人类干扰性等七项指标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并就目前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聊城东昌湖区湿地资源是聊城市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是聊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在维护聊城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东昌湖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对目前东昌湖湿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聊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阐明了东昌湖湿地保护与科学利用的意义,并对东昌湖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战略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海湿地是在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合型滨海湿地,对唐海湿地从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生态功能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水文功能、改良土壤功能等;社会功能包括旅游休疗功能、环境教育功能等;经济功能包括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芦苇生产等。唐海湿地是河北省沿海地区不可多得的、极其重要的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不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淡水资源匮乏,黄河领域生态保护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非常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我国母亲河发展,本论述系统地阐述了黄河首曲自然保护湿地现状与特点,并分析了黄河断流、湿地萎缩等问题,并根据黄河首曲现状提出相应的湿地保护策略与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我国黄河首曲湿地保护,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缓解我国黄河首曲湿地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湿地生态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空间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鄱阳湖湿地划分为生态渔业捕捞区、珍稀鱼类保护和水源保护区、越冬候鸟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区、生态水产养殖和重要鱼类繁育区、生态旅游和宣教区5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鄱阳湖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议,为加强鄱阳湖湿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湿地自然与湿地文化是湿地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湿地自然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文化是人与湿地自然双向诠释和对话的产物,是人类认识湿地自然的实践活动成果。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湿地自然生命的有限性,湿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意味着产生这种文化的湿地自然消失后依然可以惯性存在一段时间。从生命和遗产的角度认知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既是看到了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的历史存在,也是强调湿地文化和湿地自然保护、传承、创新的代际责任。以科学的态度加强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的管理,挖掘湿地自然与湿地文化价值,并注重二者资源的综合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湿地遗产保护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