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D人才对区域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RD人才绩效决定RD活动绩效,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本文基于对甘肃省研发人才队伍的问卷调查,研究甘肃省RD人才队伍的现状及特征,了解RD人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甘肃省RD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为提升我省整体科技研发实力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IT创新型人才的供不应求,借鉴"工作坊"的人才培育模式,探索基于"创新工作室"平台下的IT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笔者阐述了目前高职IT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并对"创新工作室"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做出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优化协同创新绩效对福建省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至关重要.借鉴城市内部协同创新理论框架,采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2007—2019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学转研”、“研转产”和整体绩效3种协同创新绩效及其空间演化规律;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上看,2007—2019年“学转研”绩效呈先扬后抑趋势,“研转产”绩效处于波动状态,整体绩效呈稳步上升趋势;2)从结构演化上看,研究期内“学转研”绩效从“橄榄球”型向“金字塔”型转变,“研转产”绩效在“金字塔”型和“橄榄球”型之间摆动;3)创新型城市作为绩效高地,通过涓滴作用向周边城市输送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不断带动非创新型城市整体绩效的发展;4)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对“学转研”绩效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国外影响和基础建设对“研转产”和整体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5)福建省未来应当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才吸引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管理模式对项目内外部条件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绩效水平.基于对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分析,揭示建设管理模式描述要素和项目条件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构建了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模型.提取世界银行在中国投资的30个公共建设项目案例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对模型作了定量检验,分析了匹配关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项目中咨询方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促进了业主对项目的风险控制水平,从而提高了项目绩效,管理模式和项目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越合理则项目绩效越良好.据此,提出了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选择的建议和原则,建立的模型和成果对类似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才建设是关系到数字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大问题。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魅力型CEO的模型,试图通过对"领导距离"概念的探讨,运用直观的模型向人们展示领导力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表现的.同时,还具体阐述了基于"领导距离"的亲密型领导关系和疏远型领导关系,将其作为解读CEO领导魅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高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不但正向影响员工的心理资本,而且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增益作用,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实现的;同时员工的心理资本也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创新绩效。揭示了基于心理资本的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文化生态机制,构建了企业文化、心理资本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影响路径模型,为科技创新人才的科学开发提供了文化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8.
共享经济时代中的协同创新本质是多部门、多学科人才资源的共享与协作,高水平人才资源共享是提升创新绩效(水平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从人才资源的内涵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流行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就人才资源共享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进而基于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障碍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胜任素质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工作规范维度上的发展和深化,将其应用于企业人才的招聘,对提高和改善招聘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基于岗位胜任素质的人才招聘的流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绩效的创新团队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高等学校要在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中,将个人、团队和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团队绩效管理,通过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系统化的团队负贵人选拔机制、设计合理的创新团队薪酬结构、制定适应团队运作的高校人才规划等,不断优化团队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乡镇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出发,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理念,初步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对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可能性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战略目标以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建设,实现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是北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双自联动"建设,有助于扩大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有助于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有助于发挥示范效应,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2020年国家新近批复的,需要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加强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建设.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双自联动"建设在北京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从实施方案制定、产业联动发展、科技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政策等方面,总结了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促进"双自联动"建设的经验做法;结合北京的区域特点并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从顶层设计、产业联动发展、金融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人才环境优化等维度,提出促进北京"双自联动"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作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理性思考,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企业价值创造发展趋势的把握,从战略的层面来思考和定位绩效管理,提出基于职位族平台建设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该体系从战略的层面、企业价值创造的多个视角进行系统思考,将绩效管理定位为企业的战略实施体系,提出了一套从战略分析、策略目标制定、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到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安全技术人才紧缺是影响和制约当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安全技术人才的匮乏,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紧缺已成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瓶颈.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实用型安全技术人才.全面抓好安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兄弟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加强对南通市重点支柱产业的科技引领能力,实施绩效滚动支持,培育一批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与地方高校共建,促进产学研联合.同时,政府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开发性配王科技支援,加强宣传力度以扩大科技基础设施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制约,在思政课教师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师资队伍稳定上受到较大影响。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既能使地方高校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又能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对促进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地方公办本科A高校绩效分配改革实践为例,探索了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思政课教师所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绩效经费包干模式及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对雇主品牌建设绩效考评的难点分析、理念选择、体系构建为依托,进行了综合探索与实践检验。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思想,构建雇主品牌绩效考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是定性与定量结合、专家经验与科学计算互为补充的系统验证。通过在绩效考评模型演算的基础上,得出绩效考评值,实现绩效考评行为的感知性和量化性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对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作用.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学科、人才、平台与创新能力的优势,但由于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的提升受到制约.湖南高校应抓住"四化两型"建设带来的机遇,克服经费筹集困难、人才争夺激烈、供需对接不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选择"以科技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内部融合集成为支撑、以外部联盟协同为突破"的路径,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四化两型"建设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千人计划"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知识产权战略,核心是人才问题.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是中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的意见>,要求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