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减缓全球变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发展合理的森林经营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森林生产力、森林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适应或者减缓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森林经营策略,主要包括:①坚决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②加强保护天然林; ③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对策; ④加速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系统的健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产生、发展、评价研究进展、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管理学的区别,并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认为: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具体措施应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理论基础;③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措施也为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必要的手段.因此,为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的目标应从传统的木材提供为主向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方向转换,这是森林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0,19(5):68-69
近期,华南植物园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领域温达志、旷远文、孙芳芳、李炯等科研人员,针对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酸沉降及重金属污染对森林群落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等问题,以城市工业污染区和远郊相对清洁区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借助树木年代学与年轮化学、根区土壤化学及稳定同位素化学等研究手段,探讨污染指示元素的年代变化、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其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以持续地获得理想的状态和期望的产品及服务;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和实质,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传统森林经营的继承和发展,由传统森林经营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在管理目标、核心理论、管理对象和管理尺度等方面的区别;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方法,依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原则及昆山市森林生态系统规划的要求,对昆山市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人均公共森林面积、公益林所占比例、森林均匀度、综合生态价值6个指标分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评价了昆山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川  呼海涛 《科技信息》2012,(18):99-99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以及实现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森林环境、林分生物量与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个方面的分析,阐述森林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尤作亮 《山东科学》1992,5(2):52-57
本文从生态系统水平,论述了氮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循环,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氮的输入、吸收、存留、归还及输出等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并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对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调控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之上,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内涵以及恢复与重建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对国外森林健康实践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类活动、森林生境的简单化与森林系统的破碎、森林经营管理方式、自然干扰因素、外来生物入侵、环境污染以及森林生物的危害等.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的现状、健康状况和林业生态建设宏观战略目标,指出了我国森林健康应该在营造和重建环节、改造和恢复环节、生产经营和利用环节、防止林业生物入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实践.同时实施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免疫能力;预防控制空气污染和森林防火,减轻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门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森林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2013年青海省门源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93.63亿元/a;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固碳释氧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单位面积年服务功能价值为9.257 2万元/(hm2·a)。  相似文献   

10.
陆和平  刘小艳  车总全 《甘肃科技》2014,30(19):160-164
概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本特征,即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和生态学指标体系,并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重金属污染是影响城市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某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等高线原理,采用MATLAB编程工具绘出了八种主要重金属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土壤污染进行评价,并得出该城区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等级和传播特征,为污染源的确定和城市地质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方法支持.结果表明:利用文中的研究方法,可完整地给出主要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为城市的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安全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吸附-解吸是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机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吸附一解吸是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机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以具体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为例,通过监测因子数据分析,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做出评价,以体现环境监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分析、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火可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模式,阐明林火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机理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与分析了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模式,以及林火干扰对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认为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火烧因子(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烧后恢复时间)、植被类型及土壤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林火干扰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影响机制、林火干扰下多重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林火干扰下植物-凋落物-土壤复合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等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深入了解林火干扰下植物调控策略,明确林火干扰后多重化学元素间相互耦合机制,完善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为复合整体的地上地下养分输入输出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中国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中国13个具有代表性林地土壤,结合经典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铜、锌)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波动较大,绝大部分位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2018中筛选值。以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时,绝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小于1,说明供试土壤重金属处于清洁与尚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武夷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清洁。以管制值为评价标准时,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小于0.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位点土壤中Cd存在中等或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呈轻微等级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部分样点Cd、Zn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累积效应更加显著。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有效态Cu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有效态Pb和Cu的含量,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2和0.895。  相似文献   

17.
河流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河流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河流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河流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赋存介质、分布状态、迁移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地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4个公路段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Pb、Cd、Cr、Cu、Hg、Zn、Ni)和类金属(As、Se)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公路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污染程度最低的东胜段公路而言,树林召段公路土壤中铬(Cr)存在显著性污染,棋盘井段公路土壤中汞(Hg)存在显著性污染,薛家湾段公路土壤中铬(Cr)和类金属砷(As)存在显著性污染。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能够造成公路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但是此次调查的4个公路段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是机动车辆运载煤时的煤尘飘落以及当地的工业排废。所以应该以加强对运煤车辆管理和工业污染源的控制为着力点,治理和降低公路绿化及公路旁耕地中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周边土壤中铅、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选用我国北方某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及其附近1 k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研究样本,在中转站外设立一个垃圾回收对照区。给出土壤p H和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介绍了铅、锰含量测定过程。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美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中铅、锰的污染情况进行衡量,分析了研究区域生活垃圾物理组成。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对铅、锰的分布特征及其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土壤对铅、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程度。给出不同采样区表层0~20 cm土壤中重金属铅、锰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铅、锰化学形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壤p H与有机质含量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转站周边土壤中锰含量基本没有影响,可忽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能够降低周边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调查得到的城市不同功能区、不同海拔位置的表层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浓度为样本,评价了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通过数据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基于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建立了确定污染源的位置的数学模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指出应收集更多信息以及利用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