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从细观角度探究级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内部骨架结构构成和受力特征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二维混合料骨架模型,对不同离析状态的混合料骨架结构基本构成、受力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1)提出了根据集料的级配生成二维离散元数字试件的方法;(2)一定粒径以上粗集料相互接触形成网络结构,构成了混合料内部基本骨架,而细集料主要起填充作用,级配离析将影响基本骨架的构成;(3)混合料中细集料的增多会降低矿料间隙率;(4)随着级配由粗到细,集料间接触点的数量急剧增加,集料间的平均接触力和最大接触力都逐渐减小,因而,当混合料发生粗集料离析时,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混合料中粗骨料更易被压碎;(5)以粒径在2. 36 mm以上集料构成的骨架结构对抵抗压缩荷载的贡献率达70%以上,级配离析将影响不同粒径集料对抵抗荷载的贡献率,随着级配由粗到细,较粗集料贡献率下降,较细集料贡献率上升,各档集料的贡献率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混合料的骨架结构,为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离散元法对沥青混合料骨架和主骨架的构成、骨架细观结构基本特性以及骨架应力传递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骨架的质量评价在于骨架传递应力的大小和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混合料内接触点可分为有效接触点和无效接触点,主骨架基本由相互接触的2.36 mm以上粗集料所构成;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骨架传递的应力一般为加载应力的70%~80%,骨架传递的应力比例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成正比,与试件厚度成反比,而主骨架对骨架应力传递的贡献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
粗集料粒径对矿质混合料骨架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集料是形成矿质混合料嵌挤和骨架结构的基础因素,在矿质混合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逐级填充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分析了粗集料各级粒径的填充和干涉作用,并采用VCADR和CBR值对最大粒径为16mm矿质混合料粗集料的合理组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骨架稳定的粗集料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旧沥青混凝土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拟定了4种粒径范围的RAP替代相同粒径范围的RBP集料,对比采用骨架密实级配和悬浮密实级配的再生混合料,通过室内力学试验进行分析,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RAP替代不同粒径RBP的混合料界面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骨架密实和悬浮密实级配的混合料,当RAP替代粒径大于4.75mm,随着RAP替代粒径的增大,再生混合料的强度、模量均有明显降低,干燥收缩系数逐渐增大.粒径范围为2.36~4.75mm的RAP集料替代相同粒径范围的RBP集料,采用骨架密实级配的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强度和模量降低幅度较小,同时干燥收缩系数有明显提高,RAP粒径越小,RAP与RBP界面融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橡胶沥青混合料SAC-13级配空隙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沥青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设计的基础上,以空隙率为研究变量,采用固定油石比,再微调级配的方式,深入对比了SAC-13级配变化的普通沥青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对于普通SA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每增加0.5%,空隙率减小1%~1.5%,随着9.5~13.2mm粗集料含量增多,4.75~9.5mm粗集料含量减少,混合料粗集料间隙率呈递减之势;对SAC橡胶沥青混合料,建议9.5mm以上集料用量范围限定在30%~45%之间,4.75~9.5mm集料用量范围限定在20%~40%之间,且4.75mm以上粗集料总用量应达到60%以上,2.36~4.75mm集料含量不宜高于10%,且不宜使用过多矿粉;同样目标空隙率下,S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掺量应略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S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中当2.36~4.75mm集料含量达到8%以后,随着该档料用量的增加,空隙率增幅明显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需严格控制此档料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在碾压成型过程中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利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处理AC-13型沥青混合料振动每30s的试件剖面,进而得到13.20mm、9.50mm、4.75mm、2.36mm这4档集料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AC-13型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过程中,13.20mm集料的运动趋势随时间变化最为明显,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做上下左右的往复运动,且整体运动幅度较大,对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影响最大;9.50mm的集料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趋势较缓和,整体运动方向与13.20mm集料大体一致,对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有影响;相比以上2档集料,4.75mm档和2.36mm档集料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趋势都不是很明显,它们的重心基本上都集中在剖面的中心位置,说明这2档集料整体上分布的较为均匀,对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意即用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骨架。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以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集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本文探讨了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特性,论述、分析其在施工时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抗车辙级配设计问题,基于分形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试验和计算,提出了一种骨架密实型抗车辙级配检验新方法.该方法应用分形理论,采用粗、细集料的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粗集料的分形空隙率、细集料在粗集料中的分形体积等指标,利用MATLAB自编程序对沥青针入度和粒径分形维数D进行双元曲线回归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经验公式进行级配检验,计算检验过程简单,解决了混合料级配设计的盲目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给超薄磨耗层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通过优化级配并以高黏高弹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研制骨架密实型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借鉴SAC( stone asphalt concrete)级配设计方法,以8 mm为集料最大粒径,改变4.75 mm筛孔通过率得到骨架嵌挤程度不同的3种SAC-7级配。通过室内试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级配、沥青用量、压实度、粉胶比等对骨架密实型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嵌挤程度≥90%,油石比在7.3%~7.9%,粉胶比在0.8~1.2时,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优。采用SAC设计方法设计的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应用于超薄磨耗层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能够满足高等级道路养护需求。  相似文献   

10.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中高温性能与级配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中的不足,对目前的骨架结构检验方程进行了合理的改进,通过沥青路面分析仪试验研究揭示了级配中各档集料对其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0.22d(d为集料的最大粒径)粒径撑开料的作用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最为关键,提出了各关键筛孔集料筛上剩余质量百分率的合理值,为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沥青路面磨耗层级配设计提供参考,基于体积法设计了不同骨架结构的沥青混合料。采用小型搓揉试验机开展室内试验,以模拟行车环境与车轮加速碾压效果。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衰减阶段的粗集料倾角进行分析,揭示粗集料空间分布状态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磨耗层表面粗集料颗粒约65%比例以"平躺"状态为主,主要与碾压工艺有关;随着轮胎作用次数增加,粗集料颗粒从"竖立"状态往"平躺"状态发展;适当增加粗集料在4. 75 mm以上的比例,减少2. 36 mm细料的干涉,形成更强的主骨架约束,能有效降低沥青路面的二次压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沥青磨耗层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影响因素定量地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逐渐变差;集料中4.75胁这档集料比2.36胁这档集料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影响要显著得多;混合料中含油量和成型时的压实功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有一定的影响;成型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不是主要体现在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上,而是表现在混合料的空隙率变化上.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的分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分形理论,对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的分形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集料颗粒、集料粒径分布、集料质量级配以及集料体积的分维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复杂外观结构,在双对数坐标下集料颗粒周长与面积呈现线性关系,相同集料(同料源)不同级配的集料颗粒具有近似相同的分维,相同集料不同截面具有相同的分维,不同集料(不同料源)表现出不同的分维;分维值也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分布、集料质量分布、集料体积分布以及集料的空隙率等,集料质量级配分维值越大,其级配就越粗.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三维仿真设计及虚拟剪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凸包算法和Bubble Pack算法生成clump块体模拟粗集料颗粒,并基于PFC 5.0 3D平台实现虚拟粗集料颗粒的装配、虚拟砂浆及空隙的生成,完成沥青混合料虚拟试样的构建.最终,基于伺服控制原理进行虚拟三轴剪切试验,并对比分析室内试验及虚拟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基于PFC5.0 3D平台在沥青混合料虚拟试样中采用clump块体直接表征粗集料颗粒,精度可控,表面结构更加拟真;构建的沥青混合料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橡胶沥青混合料RAC-G级配空隙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橡胶沥青专用级配之一的RAC-G,将其在不同级配情况下,通过马歇尔试验,重点考查了此级配中关键档集料掺量的变化对9.5mmRAC-G级配空隙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为保证RAC-G级配空隙率在3%-6%的范围内,油石比应控制在8.5%-9.5%;油石比每增加0.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减小0.9%-1.2%;在2.36-4.75mm的含量严格控制在12%以下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粗集料4.75-9.5mm与≤2.36mm集料的相对含量,可微调空隙率。相比ARAC级配,将9.5mmRAC-G级配应用于超薄罩面或应力吸收层,将具有更好的抗疲劳开裂和防反射裂缝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基于颗粒填充理论的主结构形成准则应用于细粒式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在规范规定级配范围内进一步优化主结构粒径范围内的集料含量,以提升集料的骨架结构强度和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本文将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骨架贯入试验验证该准则对提升骨架强度的适用性,并通过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判断级配骨架强度对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主结构形成准则应用于级配设计可提升集料的骨架强度和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且集料的骨架强度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好的相关性,集料骨架强度越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优化矿料级配,应用PFC2D构建了矿料密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的数值试验方法,在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成粗集料、合成细集料、粗细混合集料的密实度和CBR变化规律,提出了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9~31.5mm集料、9.5 ~ 19mm集料和4.75~ 9.5 mm集料3种规格粗集料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70∶20∶10、60∶30∶10、60∶20∶20和50∶30∶20,2.36 ~4.75mm集料、0.6 ~2.36mm集料和0.6mm以下集料3种规格细集料的最佳质量比为38.5∶16.5∶45、33∶22∶45、36∶24∶40和30∶30∶40,粗细混合集料的最佳比例为65∶35;由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组成的级配碎石的CBR值和抗压强度分别为规范级配的1.16倍和1.12倍以上,证明该级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