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07-108
民族地区的专业舞蹈院校在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拥有最好的文化资源优势,这里既是培养民族舞蹈艺术高等人才的艺术摇篮,也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空间。民间舞蹈教育要担负起文化继承者和传递者的重任,注重民间舞教育理念的文化核心意识、民间舞专业教材建设的舞蹈文化研究、民间舞课程设置中文化理论课的选择与运用以及传承本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教学。各民族地区舞蹈院校要根据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出发,研究适应本地区的教学模式,最终在"百花齐放"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格局中延伸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2.
歌舞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劳动、婚丧祭祀、恋爱求偶、节日盛会都要用歌舞进行表达,舞蹈元素丰富多彩。作为文山州唯一一所高校,文山学院有责任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传承发展下去,通过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开发,使民族舞蹈的原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凸显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存在积极的意义,对于发扬民族舞蹈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现代文化的角度,给予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加以浅议,希望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湘西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搞好信息化建设,并提出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对信息资源开发的认识、成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培育地区信息市场、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等。  相似文献   

5.
藏族原生态民间舞蹈与学院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态与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有着不同的风格。文章分析了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两派舞蹈问存在的固有的关系及区别。主要提出“应该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腾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但也要科学把握其创作的自由度”这一学术观点,它对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及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跣民族民间舞时感觉自己很难掌握民间舞的动律和风格,总觉得跳得不够完美.如何跳好民族民间舞,本文从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征和音乐节奏特征、注重"呼吸"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切入点,经过实地调研,找出制约大湘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分析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大湘西的可行性,然后构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平台与分散平台相结合,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和VPN虚拟专用接入共享”的共建共享模式及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期实现大湘西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舞蹈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它的形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舞蹈中得到遗存,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背景,积淀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说。要发掘民族民间舞蹈价值的方法,应首先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层面。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心理层面。而这些方法也是需要整理的。弘扬民族民间舞蹈事业,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挖掘各种民族的舞文化,才能使其细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从诞生之初,便有着反映新文化建设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与民族文化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的“言说”情境。现代性的不断推进坐实了舞蹈教育的“名实”之变。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改变了其原有的师承关系,进入了“群体化教育”的进程中,并逐步向着精英化教育转变;其次,进入教育进程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所关注的重点也发生偏移,从其神圣化的仪式视界向着世俗时空转变,由此逐步构建起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姜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66-166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当今世界,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本文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角度提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鄂渝黔边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域环境的劣势造成教育改革进程比较缓慢.调查发现,该地区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活动项目种类多,能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该地区具有体育专业的高校都已开设了民族民间体育课,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质课程,但还是有部分高校没有把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到体育课堂中;在所调查的中小学学校中只有3所学校把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到体育课程,其他学校都是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中进行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学习.深化教育改革,将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引入湘鄂渝黔边区学校体育教育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学东 《科技信息》2007,(6):224-224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她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民族民间舞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具有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理想愿望和生活方式中,产生了情感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随着人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舞蹈”就诞生了,但作为一门艺术,它比起其它姐妹艺术来,则显得年轻些。舞蹈事业发展至今,历史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如果不承认民族民间舞蹈美的普遍旋律,舞蹈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只有努力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规律性,才能使舞蹈形成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湘西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区类型和观赏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27科234属 323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种、裸子植物11种、双子叶植物248种,单子叶植物38种.根据本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区系成分和特征、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对湘西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于海峰 《科技信息》2010,(17):J0396-J0396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辽宁省民族地区农村旧貌换新颜。但是,民族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突破经济落后、资金匮乏、文化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发展瓶颈,切实有效的开展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并对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拥有广博的内涵,其自娱自乐性成为藏族原生态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当代藏族舞蹈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通过论述存在于原生态形式中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以及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在舞蹈艺术中的流失,旨在抛砖引玉,呼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更重视其"原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民间舞蹈地域特性鲜明,洋溢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和令人神往的艺术感染力。西部民族众多,拥有最为丰厚的舞蹈资源,呈现差异与多样的风格状况,舞蹈语汇极为丰富;西部民族舞蹈保持了原生态面貌,集戏曲、杂技、武术、说唱和歌唱等于一身,是一个民族所有娱乐形式的综合表现;全民参与使西部民族舞蹈场面宏阔,气氛热烈,身体语言的能量在瞬间聚集、释放,人们在刹那间融为一体。这样三个方面的特性是把握和理解西部民族舞蹈文化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截然不同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进行民族民间武术资源的区域特点研究分析,揭示了陕西民族民间武术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和极具特色的地域武术文化现象。方法利用文献资料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结果陕西民族民间武术资源分布不均衡,关中地区武术拳种丰富,习练人口密度相对较大;陕南、陕北地区相对较低。结论陕西武术资源丰富,古文化色彩厚重,并具有多样性、交融性,地域性、独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舞蹈事业飞速发展。从舞蹈理论研究到舞蹈艺术表演实践以及舞蹈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此外,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交融及外来的舞蹈在国内受到广大舞蹈爱好者的关注,细分析这些发展和变化都与传媒的发展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践表明,在健美操专项教学中采用民族民间舞蹈训练内容作为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对教师能力和健美操发展需求也有影响.系统的、规范的、有针对性的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内容训练,有利于提高健美操专项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方晶 《海峡科学》2009,(9):71-73
在高职师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加强对舞蹈地域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认识地域民族民间舞的形态动律特征;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这种文化形态所包含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应在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去寻根,去寻找内在的必然性、动作结构的生成规律及舞蹈的文化本质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