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洪典 《科技信息》2011,(29):I0261-I0261,I0325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大学语文课程目前尴尬处境的分析,研究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提出了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课程,文章将就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情况入手,综合探讨《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及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课程作用越来越弱化,课程地位越来越边缘化。因此对大学语文重新定位,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大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教研创”即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创作”的浓缩表达。大学语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容易开展“教研创”三位一体的课程活动。大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常常体现在其既能出色地进行教学,又能卓有成效地从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改和教研,还能身体力行地从事创作活动,并以一些优秀的写作成品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形成一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CDIO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同样适用于应用技术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进行分析,探讨了CDIO理念与大学语文结合的可行性,从而对CDIO模式引入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及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提高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四个“强化”,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牛丽 《科技信息》2010,(23):I0150-I015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语文"课程日渐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可是在广泛关注的背后,"大学语文"课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益,我们必然要在人文素养教育、教师情感融入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策略: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国家、学校、教师多方重视,共同努力;大力改革大学语文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母语运用能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学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对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杜瑞 《科技信息》2011,(21):173-173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我们要重新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改善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思路,创造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联系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新审思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提出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以期引起高等教育界对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视,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正处于困扰中,其课程地位、课程性质、教师队伍、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一定问题。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了解大学语文的现状,在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并未有明确的定位,处境比较尴尬,教学比较混乱,于是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的问题。全问讨论了三个问题,即第一,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定位。第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第三,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个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22—27日,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湖南文理学院开班。本次研修班是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湖南文理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46所高校的80余名大学语文骨干教师以及部分高校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网络教学支持等专题展开了经验交流。当代作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蒋述卓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副院长魏饴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席策划迟宝东博士,湛江师范学院副院长刘海涛教授等为研修班学员作了专题报告。本刊特选编一组论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为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遭遇到种种压力和困境,但大学语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以“大学人文”课程取代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应作为公共核心基础课来开设,大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从“非专业”的角度对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和审视,认为成功的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是避其“非专业”所短,扬其“非专业”之长,加强课程的“专业”建设,在“专业”和“非专业”的平衡和互进中,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机制,促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理学院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一直比较重视,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本次会议是大学语文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教育部高教司杨志坚副司长作了讲话,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陈洪主任委员、蒋述卓副主任委员、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齐森华会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增强学生对于真假、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及审美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几年来,西藏大学的“大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从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认为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这门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应用型。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的转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从传统教学理念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素质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调查,一方面总结教学经验,一方面为适应时代发展,根据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作业考试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使该课程更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