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法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方法 ,而由此衍生的自蔓延高温合成表面涂层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介绍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应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涂层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石化工业中重要设备的防腐中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对SHS涂层技术的研究将集中在复杂形状工件、金属基板材的SHS涂层制备技术及利用添加剂改善SHS涂层性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Ti-B4C-C为反应体系,采用自蔓延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在45号钢基表面制备TiC—TiB2陶瓷涂层。通过正交设计确定影响TiC-TiB2陶瓷涂层显微硬度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是优越的现代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复合技术。对各种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涂层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静态燃烧合成陶瓷涂层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磨蚀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失效形式,陶瓷涂层技术是解决磨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介绍了燃烧合成涂层技术的原理及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的工艺,同时对涂层的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静态燃烧合成表面涂层技术制备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及弯头,其涂层主要由主晶相α—Al2O3及铁铝尖晶石相、莫来石相组成。反应体系中的添加剂SiO2可以有效地提高熔体的流动性,使陶瓷的凝固、结晶过程得到进一步控制,有助于减少孔隙及提高陶瓷涂层的致密度。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这种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蚀性能,可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李道宏 《科技信息》2010,(17):J0312-J0312
随着基础工业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对优质、高效表面改性及涂层技术的需求向纵深延伸,国内外在该领域与相关学科相互促进的局势下.在诸如“热化学表面改性”、“高能等离子体表面涂层”、“金刚石薄膜涂层技术”以及“表面改性与涂层工艺模拟和性能预测”等方面都有着突破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Ti-B4C-C为主反应体系,采用自蔓延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在45^#钢基表面制备TiC-TiB2复相陶瓷涂层。研究不同粉体团聚状态对涂层气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粉喷涂得到的涂层性能要优于胶联团聚粉。  相似文献   

7.
自蔓延高温合成及其表面涂层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方法,而由此衍生的自蔓延高温合成表面涂层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介绍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应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涂层技术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石化工业中重要设备的防腐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对SHS涂层技术的研究将集中在复杂形状工件、金属基板材的SHS涂层制备技术及利用添加剂改善SHS涂层性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化学涂层工艺(置换法),对粉末表面进行预处理后,采用自配亲水性溶液对被涂颗粒(SiC)进行表面预处理,改善了涂层金属与颗粒基体的结合状况,与未经亲水性处理的普通置换法相比,新型化学涂层工艺得到了较光滑、致密的Ni涂SiC粉末.实验进一步分析了涂层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涂层助剂(乙酸)等因素对涂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反应温度的升高,涂层沉积速率明显加快,但涂层致密度降低;适量的表面活性剂与涂层助剂对涂层效果有积极的作用.试验选定涂层反应温度90℃、适量聚乙二醇和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涂层研究,对涂层含量、涂层厚度进行了控制与计算,得到了粉末厚度、涂层粒度、粉末表面形状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涂层反应的热动力学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燃烧合成技术,在碳钢表面上制备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结构、组成、性能及影响涂层合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表面涂层的制备工艺与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涂层技术能够改变材料及其制件表面成分和组织结构,获得性能优异的表面薄层,因而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目前普遍采用的制备工艺是PVD和CVD技术。比较研究这两种技术及其改进方法,并分析膜厚检测、薄膜成分和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等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1.
磨蚀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失效形式 ,陶瓷涂层技术是解决磨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介绍了燃烧合成涂层技术的原理及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的工艺 ,同时对涂层的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静态燃烧合成表面涂层技术制备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及弯头 ,其涂层主要由主晶相α Al2 O3 及铁铝尖晶石相、莫来石相组成。反应体系中的添加剂SiO2 可以有效地提高熔体的流动性 ,使陶瓷的凝固、结晶过程得到进一步控制 ,有助于减少孔隙及提高陶瓷涂层的致密度。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这种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蚀性能 ,可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是由多个学科交叉、综合发展起来的新兴表面技术。文章论述了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复合表面工程技术,金刚石涂层及类金刚石涂层表面工程技术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电弧喷涂铝及铝—锌涂层在动态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铁基体表面电弧喷涂铝及铝-锌涂层进行了动态腐蚀实验,以失质量法计算了腐蚀速度,并探讨了腐蚀机理。采用SEM对铝及铝—锌涂层腐蚀前后的外表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铝及铝—锌涂层表面进行了能谱分析,采用电化学系统测试了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实验结果表明,在3%NaCl水溶液中铝涂层的耐蚀性优于铝-锌涂层;其原因是铝涂层表面上氧化膜的自愈能力及自腐蚀电位高于铝-锌涂层。研究还表明,铝及铝—锌这些阳极涂层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它所覆盖的钢铁表面,还能保护暴露于腐蚀介质中的钢铁基体表面。在铝、铝—锌涂层上刷涂有机涂料,有机涂料能渗透到金属涂层的孔隙中,将孔隙封闭。同时,有机涂层和金属涂层能构成复合涂层,其防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铸渗技术.韧性相增韧表面复合超硬涂层技术,等离子体喷涂抗高温表面复合涂层技术及生物功能表面复合陶瓷技术的主要特点,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机械工业、航空工业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钢铁基体表面电弧喷涂铝及铝锌涂层进行了动态腐蚀实验 ,以失质量法计算了腐蚀速度 ,并探讨了腐蚀机理。采用SEM对铝及铝锌涂层腐蚀前后的外表形貌进行了观察 ,并对铝及铝锌涂层表面进行了能谱分析 ,采用电化学系统测试了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实验结果表明 ,在 3 %NaCl水溶液中铝涂层的耐蚀性优于铝锌涂层 ;其原因是铝涂层表面上氧化膜的自愈能力及自腐蚀电位高于铝锌涂层。研究还表明 ,铝及铝锌这些阳极涂层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它所覆盖的钢铁表面 ,还能保护暴露于腐蚀介质中的钢铁基体表面。在铝、铝锌涂层上刷涂有机涂料 ,有机涂料能渗透到金属涂层的孔隙中 ,将孔隙封闭。同时 ,有机涂层和金属涂层能构成复合涂层 ,其防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陶小娟 《甘肃科技》2009,25(9):77-79
简述了纳米表面涂层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几种不同工艺在制备纳米表面层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纳米涂层性能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对纳米涂层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涂层技术与其他相近技术进行了比较。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涂层技术是一种快速非平衡冶金反应过程,类似粉末冶金,原则上可不受组成物的相溶性、熔点、密度等性质的限制,因此不需要预制合金雾化粉,可利用任意粉末的任意配比,获得通常冶金方法不能得到的(组织)物相。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涂层技术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热喷涂高性能陶瓷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陶瓷复合涂层的种类、制备方法及应用.采用表面涂层热喷涂技术,能在金属基体上制备金属基陶瓷复合涂层、陶瓷与陶瓷复合涂层、梯度功能陶瓷复合涂层和纳米陶瓷复合涂层,这样就把陶瓷材料的特点与金属材料的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材料新的功能.这些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医学、生物和电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在Li F-Li2CO3熔盐体系中电化学还原碳酸根离子,在镍阴极表面得到石墨涂层.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碳酸根离子的电化学行为,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温度和沉积电位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涂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碳酸根电化学还原为碳的反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690℃,-1.5 V电沉积时阴极表面形成了呈锯齿状结合的渗碳层.在-1.1 V电沉积时涂层表面形貌呈球形颗粒状,-1.5 V电沉积时涂层呈晶须状.石墨涂层使金属镍在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加了739 m V.  相似文献   

20.
以硬质合金作为衬底,分别采用了化学涂层(CVD)和物理化学涂层(PCVD)的技术涂复Ti(C,N)-TiN硬质膜,应用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XPS)技术,研究涂层表面化学成分、元素化学状态、物相组成及其随深度的变化。涂层表面由Ti,N,C,O和Co组成;表面物相包括TiN,TiO_x及CoO.随着深度的增加,Ti:N迅速变为1,而TiO_x和CoO含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