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伦理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关于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情境的弱化等的分析,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以及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关怀及其德业以构建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陈钰霖 《科技信息》2012,(33):178-17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行政伦理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行政伦理体系,必须重塑作为行政伦理体系核心的行政伦理理念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的诚信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没有诚信也就没有和谐.诚信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精髓,并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和谐社会的诚信底蕴.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今的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的良心变坏,而是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即由于公德缺位从而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伦理来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公德与私德虽然各自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明,但在当代社会里又各有其不可忽缺的功能.私德与公德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发展才是我国未来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伦理构架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党在汲取传统文化“和谐”精华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对“和谐”的内涵、和谐的基础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总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具有相似性,但是,儒家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中的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相比,其社会背后所包含的伦理精神、支撑社会的伦理构架以及在伦理精神指引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相互协调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的支撑,而公民道德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探索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形成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公民道德教育格局,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诚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是和谐社会高楼大厦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诚信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包含了社会对公义秩序的制度诉求,也包含了公民道德伦理的建设健全。本文将梁启超《新民说》中《论公德》一文提为案首,从公德之界定谈起,再论及中国传统文化下公德比之私德的联系及异同,最后昭示倡公德之必要性与迫切性,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文章分析了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两个基本维度;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应该着重协调与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使社会规则的安排有利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平等交往、共同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正宇 《科技信息》2007,(18):244-245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等多方面的功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和很大潜力,须大力促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奠基于市民社会基础之上的契约伦理精神无疑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精神;制度正义则事实上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契约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契约伦理精神的实践转向则有赖于制度创新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这种道德规范制约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并维系着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佛教,其所信仰的经典也保留得较为完整。文章通过对《佛教格言》的分析,探索其所蕴含的伦理观,探讨该伦理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崭新的现代文明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之而对公共行政提出伦理诉求,要求公共行政主体应树立正确的忠诚观、正确的义利观、爱民思想、民主意识、公正意识和义务感等,培育这些伦理思想的对策路径:应建设服务型政府体制、增强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引导、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带给人们的道德破坏和精神伤害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利的因素,社会现实要求对文学的伦理学研究。文学伦理研究的价值表现在文学能形象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尼布尔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要使人学会共同生活的艺术,不能单纯依靠一种思想资源而要依靠多种思想资源。尼布尔两种伦理思想资源——理性资源和宗教资源有利有弊,理性能使人控制自利冲动,也容易变成为自利作辩护,宗教能使人超越自利但过分化则会否定人的生存意志。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理性资源作主导,同时也需要其他传统的、宗教的非理性资源作为补充,来引导人们学会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更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整体推进过程,在这个系统的整体推进过程中,生态伦理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从欧·亨利小说看美国社会“精神生态伦理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亨利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之一。透过他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中存在着种种"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下层民众因内心极度压抑而导致的变态心理、家庭中扭曲的夫妻关系以及社会中大量"多余人"的出现等。解析欧.亨利作品中的这些"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将为我们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新型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当前我们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改变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被边缘化所必须要回答的两大基本问题,对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乎法学教育的未来。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法律职业化等角度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从教育途径、教育对象、教材结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张娜 《科技信息》2009,(31):J0093-J0093,J0333
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之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还大量地出现道德失落、环境失序、伦理失范的现象。阻滞了中国公民伦理、公民社会的建设步伐。因此,我们必须深掘其历史根源、探究其现代根源,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科学地建构和谐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