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寒自出名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但人们关注的主要是"韩寒现象"而非其作品,即使为数不多研究其作品的文章也基本上囿于主题、情节、人物等内容层面及其作品的影响,至今尚无人系统地研究其语言。韩寒的长篇小说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主要原因在于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智慧的幽默、犀利的讽刺、冷静的叙述和粗俗的言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韩寒以作家身份出道,创作至今以历十年之余,成绩斐然。但是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却日渐成为一道缺失的风景线,在韩寒研究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这表明他的文本意义在消减当中。以往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已形成两条线索:一是韩寒的作品,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将韩寒放置于"80后"作家群,对"80后"文学或"青春文学"做整体把握。2012年对韩寒创作的研究总体上也是沿着上述两条线索进行。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叠,研究成果各具风貌,但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3.
韩寒以作家身份出道,创作至今以历十年之余,成绩斐然。但是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却日渐成为一道缺失的风景线,在韩寒研究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这表明他的文本意义在消减当中。以往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已形成两条线索:一是韩寒的作品,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将韩寒放置于“80后”作家群,对“80后”文学或“青春文学”做整体把握。2012年对韩寒创作的研究总体上也是沿着上述两条线索进行。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叠,研究成果各具风貌,但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4.
构建初中生名著阅读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名推荐与阅读”走进了初中语课本,教师都认为:名阅读很重要,但在中学生那里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一是认为读名与中考没有多大关系,读不读无所谓;二是网络、动漫、影视成为阅读现象;三是认为推荐的没意思,喜欢另起炉灶,韩寒、几米、春树、郭敬明是他们的新宠;四是受时间和阅读经验的限制,往往半途而废或草草收兵。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初中三年里持之以恒地读名,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汲取人类精神化的营养,提高人素养呢?  相似文献   

5.
余娉 《世界博览》2010,(22):12-12
美国《新政治家》杂志近日评选出50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年度人物,中国大陆有习近平和韩寒两人入选,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四十八。  相似文献   

6.
“韩寒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学时报》为此展开了讨论。笔者认真读了几篇讨论的文章 ,尤其是在《科学时报》第43期“成材导刊”栏目下发表的两位博士的对话录 ,也想不揣浅陋 ,谈几点意见 ,兼与两位博士商榷。一、韩寒是否应该成为一个大学生?“韩寒现象”令今天的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学府 ,不仅要培养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 ,也应该培养文学家。就高校存在的目的和应具备的功能 ,无疑韩寒应该成为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 ,经过几年的正规系统的训练 ,为今后能真正成为文学人才奠定坚实的…  相似文献   

7.
 “韩寒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学时报》为此展开了讨论。笔者认真读了几篇讨论的文章 ,尤其是在《科学时报》第43期“成材导刊”栏目下发表的两位博士的对话录 ,也想不揣浅陋 ,谈几点意见 ,兼与两位博士商榷。一、韩寒是否应该成为一个大学生?“韩寒现象”令今天的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学府 ,不仅要培养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 ,也应该培养文学家。就高校存在的目的和应具备的功能 ,无疑韩寒应该成为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 ,经过几年的正规系统的训练 ,为今后能真正成为文学人才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韩寒近十年的创作历程进行分析,揭示韩寒文学特质中具有独立色彩的一方面,并阐述了这种特质在处理文学与商业化、网络化的关系中的体现方式,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年头,谁要是不知道“博客”,那十有八九被嘲笑为外星人。老徐的博客点击率现在已经超过 2500万了,韩寒在众多“韩粉”的支持下,正和“老白”没完没了地掐呢!春春的博客、靓颖的博客也有模有样的,不过,有多少是她们亲自写的,那是相当让人怀疑了。  相似文献   

10.
鄢烈山 《世界博览》2010,(16):84-84
陈文茜评韩寒文章中,有三点很搞笑,有一点也颇沉重,即受欧美教育而行为野蛮,这也印证了李敖的名言——"西餐叉子吃人肉"。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言论空间中,任何一个发言者,一个提供事实报道和认识观点的个人、机构和媒体,很难发现没有反对者和反对意见的高中读不下去的韩寒偶然成了青少年作文偶像,又不知怎么回事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意见领袖,被南方报系称颂,也为陈丹青一类名人赞赏又叛逆,又正点的韩寒似乎无敌了,但他遇到了一个死敌方舟子一方舟子质疑他代笔,质疑他的写作水平文化水平!他们各自拥有的好几百万的韩粉和方粉在网上争得一塌糊涂,各拥其主。  相似文献   

12.
红酒的三重性 音乐有三重奏、韩寒有三重门、程咬金有三板斧、而葡萄酒有三重性——个性、包容性、分享性。葡萄酒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一粒葡萄珠承担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使命。因为葡萄酒,种植酿酒者勾勒出风土,  相似文献   

13.
人生哲学之人格范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显标志,伦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总括哲学认为人格是人的诸种特征的综合体,人生哲学移植  相似文献   

14.
伊朗被美国纳入“邪恶轴心”后,德黑兰公布一项民意调查,其中35%的人认为是犹太人对白宫施压所致,36%的人认为是布什欲转移国内矛盾,17%的人认为是美国出于对9.11后中东新形势的评估,甚至还有12%的人认为在于伊朗外交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萨特最为关注的哲学问题。萨特认为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和否定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与物作为自在的存在之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选择的自由,并认为这种自由是绝对的。萨特的自由哲学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6.
曹熠婕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3):37-40,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先后出现了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李傻傻、张佳玮、许佳等为代表的"80后"写作群体.他们以独特和自信的姿态,向人们诉说着他们这一代人独有的成长体验和青春感悟,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青春情结.从在喧哗中的独语、在孤寂中的伪流浪、在彷徨中的忧伤、在叛逆中的暴力四方面来探析"80后"小说中所蕴含的孤独、流浪、忧伤、暴力情结."80后"小说虽然还在成长期,但是在他们的青春物语中,还原了青年成长历程的本来面目,并且坦诚地叙述了这一代人的青春岁月,为我们的青春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深入浅出     
博毅 《科技智囊》2006,(10):5-5
本期杂志中,我最喜欢的是《谁扼杀了员工的忠诚?》这篇文章。什么是忠?有人认为对上级好就是忠,其实东西方国家的人对忠的看法、理解有所不同,西方人认为对事忠就是对人的忠,而东方人认为先要对人忠才能对事忠;什么是诚?曾国藩认为:“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说人心里不存在一些妄念、杂念,动一念就不诚了,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是“诚”。  相似文献   

18.
“狂欢化”是巴赫金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及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释的一种文化与文学理论。在中周小说界经历多种“现代性”探索与实验后却仍然迷茫于“不知路在何方”之时,狂欢化理论为小说创作指点了“后现代”之路。韩寒的《光荣日》是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狂欢化叙事特征的小说,主要表现为空间戏仿化、人物边缘化、情节双声化和语言粗鄙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主观派认为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外化”和“物化”;客观派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无须“人化”,自然美在人类社会以前早已客观存在;主客观统一派主张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统一;客观性与杜会性统一派虽然强调美是“自然的人化”,但认为美是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打上人的印记,体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正"你的头脑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念头。你不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盛满水的杯中不可能再装入茶水,一个人的头脑中充满了妄见,就会排斥任何新思想的进入。韩寒在《后会无期》里曾说过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生活中,我们都听过很多道理,比如,不吼不叫才能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可是你能做到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对孩子发火吗?再比如,我们是手机的主人,不该被手机左右,但有时你竟不自知地刷了一晚上的短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