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合成了3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双安息香缩乙二胺(H2L1)合Co(Ⅱ)、Fe(Ⅱ)和Ni(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磁矩测定方法对配合物予以表征用常规气体吸收容量测量装置测得配合物在DMF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并研究了配合物氧合反应的热力学.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Cu(Ⅱ)、Co(Ⅱ)、Ni(Ⅱ)、Zn(Ⅱ)的乙酸盐与甘氨酸在微波辐射及室温条件下的固——固相配位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Cu(Ⅱ)、Co(Ⅱ)、Ni(Ⅱ)、Zn(Ⅱ)与甘氨酸的配合物,经电导率、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并用微波产物进行了植物助长试验。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钴(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COH2L·2H2O,由电子光谱数据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5,6,11,12-四苯基-1,4,7,10-四氮环12-1,4,7,10-四烯(简称L)为第一配体,分别以2-甲基吡啶(2-MePy)、喹啉(Quillin)和硝酸根离子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Cu(Ⅱ)的混配配合物: [Cu·L·(2-Mepy)_2]·(NO_3)_2·1.5H_2O [Cu·L·(Quilin)_2]·(NO_3)_2·3H_2O [Cu·L·(NO_3)_2]·1.5H_3O 对配合物的组成、溶解性、摩尔电导、电子光谱(可见、紫外和近红外)、红外光谱、热谱(TG-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多氮杂环配体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和[2,3-f]吡嗪并[1,10]菲罗啉(Pyphen)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Zn(DPPZ)2SO4]·2H2O(1)和[Cd(Pyphen)2Cl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C2/c.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7.500 7(9),b=7.234 4(5),c=23.182 2(14),β=94.942(5)°,V=2 924.1(3)3,Z=4;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8.509 8(17),b=12.524(3),c=22.683(5),β=95.31(3)°,V=2 407.0(8)3,Z=4.配合物(1)和(2)均为零维结构单元,配合物(1)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的配位单元之间通过Pyphen配体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一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4个三核配合物:[Cu_3(phth)_2(phen)_3](ClO_4)_2(1),[Cu_3(phth)_2(NO_2-phen)_3](ClO_4)_2(2),[Ni_3(phth)_2(phen)_3](ClO_4)_3(3)和[Ni_3(phth)_2(NO_2-phen)_3](ClO_4)_2(4)(phth=邻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NO_2-phen=5-硝基-1,10-菲咯啉).根据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电导及磁矩的数据,推断这些配合物是以邻苯二甲酸根为桥的三核配合物.已研究在4~300K范围内配合物(2)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交换积分J=—3.82cm~(-1).这表示在金属离子之间有一个弱的反铁磁自旋变换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HPMTFP)和乙醇,二甲基亚矾(Me_2SO)、喹啉(Quilin)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合成下列四种Co(Ⅱ)的混配配合物:Co(PMTFP)_2·(EtOH)_2、C_0(PMTFP)_2·(Me_2SO)_2Co(PMTFP)_2(Quilin)_2和CD(PMTFP)_2 bipy。其中除中间产物Co(PMTFP)_2·(EtOH)_2外,其余三种配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证或性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铜(Ⅱ)-叶酸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5.00),Cu(Ⅱ)可以与叶酸形成稳定配合物,配比分别为1∶1和1∶2,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25×103,β′2=2.50×106.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包络合型催化剂Fe(Ⅱ)-L/Y在苯酚羟基化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瓶中造船”法制备了Fe(Ⅱ)-L/Y包络合型催化剂(L=8-羟基喹啉、邻苯二酚或1,10-邻菲洛啉),并用XR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与相应的均相铁配合物催化剂相比,这些包络合型催化剂虽然其反应速度明显偏慢,但其二酚选择性和双氧水有效利用率则相对较高,而且能回收重复使用.此外,首次发现Cl^-的加入能有效地缩短反应的诱导期,从而加快包络合型催化剂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氯化锰与4-氧-1(4H)-吡啶乙酸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Mn(H2O)6](4-OPA)2·2H2O(4-OPA-=4-氧-1(4H)-吡啶乙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光谱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2561(3)nm,b=1.2949(3)nm,c=0.68547(14)nm,β=98.68(3)°。V=1.1022(4)nm3,Z=2,Mr=503.32,最终R=0.0319,wR=0.0827。Mn(Ⅱ)原子与六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4-氧-1(4H)-吡啶乙酸根作为抗衡阴离子,配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微波辐射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吡啶钴功能配合物[Co(5-NO2-phen)2dppz](ClO4)3(5-NO2-phen=5-Nitro-1,10-phenanthroline,5-硝基-1,10-菲咯啉;dppz=dipyrido[3,2-a;2′,3′-c]phenazine,二吡啶吩嗪),利用元素分析、电化学和光谱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铋(Ⅲ)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配合物的生成及其生成条件,测定了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考虑了各级配离子百分组成的变化对摩尔吸光系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首次合成了蒙脱土担载铜(Ⅱ)-邻菲罗啉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IR,XRD,TEM及TG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对氯苯胺新型席夫碱试剂(HL)及其铜和铬配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L)2和[Cr(L)2(H2O)2]Cl,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新 β双酮试剂 ,1 -对硝基苯基 - 3-甲基 - 4- (α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 (HL)及其铜和铬的配合物 .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 :[CuL2 (C2 H5OH) 2 ]·C2 H5OH、[CrL2 (C2 H5OH) 2 ]OH·C2 H5OH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Mg(H2O)6](p-OPA)2.2H2O(p-OPA-=4-氧-1(4H)-吡啶乙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c,晶胞参数为a=1.2561(3)nm,b=1.2947(3)nm,c=0.67885(14)nm,β=99.32(3)°,V=1.0895(4)nm3,Z=2,Mr=472.69,Dc=1.441g/cm3,μ=0.154mm-1,F(000)=500,最终R=0.0525,wR=0.1398。Mg(Ⅱ)原子与六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4-氧-1(4H)-吡啶乙酸根作为抗衡离子,配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四溴-2,3-萘酞菁锌(Ⅱ)在DMF、DMSO、吡啶和硝基苯等溶剂中的溶解性及电子吸收光谱。讨论了取代基、溶剂对配合物的溶解性及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型钌多吡啶配合物[Ru(ip)2(idpq)]2+,并进行了表征.采用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计算得到其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72 ± 0.7 × 106(mol/L)-1.  相似文献   

20.
苯并咪唑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并表征了2’6-二(苯并咪唑-2’)吡啶(H2bzimpy)和铕(Ⅲ)的配合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推测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