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在遭受采食干扰后特有的补偿生长机制。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竹的一种,为研究克隆整合在该物种分株种群补偿更新中的作用,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等4种模拟采食强度的糙花箭竹样方,并对样方四周根状茎进行了切断、不切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切断根状茎连接使得出笋提前,并且出笋受切断根状茎和剪除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2)除根状茎连接时剪除25%处理后补充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外,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糙花箭竹均能通过补偿生长消除剪除25%和50%的负面影响。剪除75%处理后,切断根状茎连接时出笋率和补充率显著高于不剪除样方,根状茎连接时恰好相反;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3)与保持根状茎连接时相比,切断根状茎连接降低了不剪除样方的出笋率、补充率和新生分株的生长,但增加了剪除75%处理下的出笋率和补充率。因此,糙花箭竹能够通过补偿生长耐受25%和50%强度的采食干扰,75%强度的采食干扰显著降低了新生分株的生长能力以及根状茎连接时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刺激了切断根状茎后的出笋。研究提示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新生笋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并不是补偿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在遭受采食干扰后特有的补偿生长机制。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竹的一种,为研究克隆整合在该物种分株种群补偿更新中的作用,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等4种模拟采食强度的糙花箭竹样方,并对样方四周根状茎进行了切断、不切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切断根状茎连接使得出笋提前,并且出笋受切断根状茎和剪除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2)除根状茎连接时剪除25%处理后补充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外,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糙花箭竹均能通过补偿生长消除剪除25%和50%的负面影响。剪除75%处理后,切断根状茎连接时出笋率和补充率显著高于不剪除样方,根状茎连接时恰好相反;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3)与保持根状茎连接时相比,切断根状茎连接降低了不剪除样方的出笋率、补充率和新生分株的生长,但增加了剪除75%处理下的出笋率和补充率。因此,糙花箭竹能够通过补偿生长耐受25%和50%强度的采食干扰,75%强度的采食干扰显著降低了新生分株的生长能力以及根状茎连接时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刺激了切断根状茎后的出笋。研究提示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新生笋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并不是补偿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华西箭竹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类森林群落中设置样方对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种群进行了取样,对2002年和2007年同一群落中华西箭竹的种群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生物量的差异进行了统计检验.发现5年中,青杄林群落中箭竹平均高度增加,巴山冷杉林群落中箭竹平均生物量增加,白桦林群落中箭竹种群密度下降,而油松-红桦林、铁杉-糙皮桦林和红桦林群落内华西箭竹的种群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华西箭竹种群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华西箭竹具有一个下降种群的年龄结构,使得上世纪80年代开花后种群恢复很差.分析了光照、湿度等因素对华西箭竹种群生长可能有重要影响,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证实,需要控制光照或湿度进行生态学试验.  相似文献   

4.
1981—1985年先后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自熊坪建立了竹子生态研究区,研究竹子的种群动态变化和干物质产量,估计对大熊猫的负载能力.根据样方数据统计分析,糙花箭竹的年均增长率为12.9%,年均死亡率为8.5%,净增率为4.4%;冷箭竹年均增长率为10.3%,年均死亡率为9.1%,净增率为1 2%;拐棍竹年均增长率为8.6%,年均死亡率为10.6%,每年递减2%.根据地上部分生物量统计,拐棍竹年均净初级生产量为3.6 t/ha,糙花箭竹为3.0 t/ha,冷箭竹为1.5 t/ha.  相似文献   

5.
神农箭竹(Fargesia murielae (Gamble) Yi)原产于我国神农架地区,1996-2000年,神农箭竹相继开花死亡,现有更新苗由种子繁殖而成,现正处于南实生苗向克隆种群过渡阶段,研究这一过程中生物量在不同龄级克隆体之间的分配,对于提示从生竹类的觅养过程中的生态关系十分重要.研究结果显示神农箭竹更新苗地上部生物量在各龄级中的分配符合指数函数回归方程Y=5.7319 e0.2054x(R2 =0.9833),且各无性系构件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的拟合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地上部分干重与胸径的最优拟合模型为一元幂函数模型,方程式为W=2.029×D1.674;秆重与胸径的最优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方程式为W=0.133×e1.202D.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乡土湿地植物羊蹄在采食胁迫下的形态学和生理变化规律及其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修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以鄱阳湖-乐安河河岸带优势物种羊蹄(Rumex japonicus)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在周期性连续去叶条件下,A、N 2种不同去叶模式、3种去叶强度下羊蹄的形态学以及酶活性指标变化及对比关系.结果表明:在按照叶面积进行不同强度去叶处理的A去叶模式下,羊蹄的叶片数目、植株高度比对照组和按照叶片数目进行不同强度去叶处理的N去叶模式组均有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随强度和时间增加而减弱;羊蹄叶片中SOD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25%与50%去叶强度下,N去叶模式均大于A去叶模式;在75%去叶强度下,结果却相反.在所有强度的A去叶模式下,羊蹄POD酶以及CAT酶活性均大于N去叶模式,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在75%去叶强度下羊蹄CAT酶活性均低于其他去叶强度,CAT酶活性呈现抛物线式变化趋势.羊蹄对由人工剪除部分叶面积造成的模拟采食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羊蹄对采食胁迫的抗逆性随去叶强度的增强而减弱,但是在75%去叶强度下羊蹄仍能进行代谢生长,这表明羊蹄对模拟采食胁迫影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生产的需要对糙毛假地豆对杂草的抑制情况进行研究 ,以期在以草治草的综合治理方面进行应用 .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固氮中心内 ,不同时间播种 ,不同肥力、不同遮荫条件下的糙毛假地豆实验地 .1 .2 调查方法 选取不同条件的试验地各 1 0 0m2 ,按生育期为 1个月、2个月、1年进行调查 ,每个样地选取 5个样方 ,每个样方为 1m2 ,调查样方内的糙毛假地豆及杂草种类、数目 (禾本科杂草的株数按每个分枝计 1株 )、高度、盖度、主要杂草的生物量 .数目、高度采用实测 ,盖度采用目测 ,生物量以杂草干重计入 …  相似文献   

8.
矮嵩草无性系对不同放牧强度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 (放牧强度分别为每公顷 0、2、4、8只二龄藏羊 )高寒草甸矮嵩草无性系分株组成和克隆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单位面积 ( 1 0cm2 ×1 0cm2 )矮嵩草无性系、营养和生殖分株种群生物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生殖分蘖中种子数呈增加趋势 ;矮嵩草无性系营养分株生物量所占比例均小于生殖分株 ,分别为 35 66%、35 75 %、38 2 2 %和 40 40 %。营养分株中分蘖数量和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叶片的变化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运用二元回归分析 ,得到暖温型草原区和中温型草原区主要共有植物种群 (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阿尔泰狗哇花、达乌里胡枝子 )月现存生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的 5对二元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显著 ( α=0 .0 1及 α=0 .0 5水平 ) .暖温型草原区几个共有种群单株现存生物量与月累积降水的相关较为密切 ,反映了降水的制约作用 ;而中温型草原区几个共有种群单株现存生物量则与月累积蒸发的相关更为密切 ,反映出热量因素的主导地位 .两地的差异反映了热量因素作为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0.
以沙棘人工林为材料,样地调查数据为依据,以子株种群密度表示子株出生与存活能力,对其种群密度、生物量、年龄结构、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与分配的时间动态规律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种群年龄增大,子株个体数量占种群个体总数量的比例由0提高到95.5%,子株种群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趋势; 克隆种群年龄结构随子株种群密度的改变,从增长型(稳定型)演变为衰退型再演变为增长型。然而,子株种群密度与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在种群恢复过程中,生物量投入与分配的回升相对于子株种群密度回升具有前置效应。因此,种群通过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与分配格局调节制约子株的出生或存活从而改变子株种群密度,而子株种群密度变动过程决定克隆种群密度消长、年龄结构演变规律。根据沙棘克隆种群密度消长规律、年龄结构演变规律及其与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分配调节的内在联系,可将中国沙棘人工种群动态分为3个阶段:克隆生长旺盛期,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随着种群年龄增大而上升,克隆种群密度随之上升,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稳定型); 克隆生长衰退期,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随着种群年龄增大而下降,克隆种群密度随之下降,年龄结构从增长型(稳定型)演变为衰退型; 克隆生长恢复期,克隆器官生物量投入及其分配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大而回升,克隆种群密度随之回升,种群年龄结构从衰退经过恢复又演变为增长型。  相似文献   

11.
竹子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与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喜食的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受灾面积占82.2%。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初是由喜食冷箭竹老笋改为竹秆,2年后下移采食未开花的拐棍竹。受灾初期大熊猫种群数量接近容纳量,1978年以后由于拐棍竹增生,其数量约低于容纳量.本文阐明了区域性的容纳量和如何挽救它们,为保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淫羊藿为具有克隆生长习性的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该文以野生淫羊藿为研究材料,于营养生长期和有性生殖期对无性系分株种群进行取样,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营养期与有性生殖期无性系分株种群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营养期根生物量比(RMR)、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和根冠比(R/C)均大于有性生殖期;而叶生物量比(LMR)和叶重分数(LMF)小于有性生殖期.在有性生殖期,营养分株(VR)生物量(83.93%)远远大于生殖分株(RR)生物量(16.07%),用于生殖器官(花)的生物量投资比例非常小(1.45%),叶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50.68%)最大,地下根茎(32.03%)和支持结构(15.84%)生物最分配比例次之.高比例的叶构件生物量有利于合成大量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储存于地下根茎中以维持基株在资源缺乏季节的生长,保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这些都暗示着淫羊藿不仅有很强的克隆生长能力,而且采取克隆生长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手段维持种群的繁衍与扩散.  相似文献   

13.
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样地的主要优势种群四照花进行了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同时计算了其种群分布与5项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四照花种群在中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加而波动,在大尺度上经随机分布递变为均匀分布;随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个体间正相关性逐渐下降,种群聚集度随之下降,且年龄差距越大的个体间,空间负相关性越高;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四照花种群与川陕鹅耳枥和石灰花楸两种群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与小叶青冈种群呈显著负相关;四照花种群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凸度、坡度、土壤p H值4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呈极显著,而与坡向无关.  相似文献   

14.
植夫绣线菊(Spiraea fangii)隶属蔷薇科(Rosaceae)绣线菊属(Spiraea),是2015年被发现并命名的以四川黑水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模式产地的首个物种,中国特有种.为了摸清植夫绣线菊在模式产地的分布和生境特征,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于2018年7~10月对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分布面积约为32.04 hm~2,种群密度约为0.35丛/m~2,保护区的种群数量约为11.21万余丛;(2)种群分布于海拔3 485~3 850 m,偏好坡度大于30°、东南向的阳坡,微生境分为岩缝、岩壁基部和坡面坑槽3类;(3)调查样方内的植夫绣线菊植株数与灌木盖度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R~2=0.5028,P0.05),而与草本层盖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R~2=0.0320,P0.05);(4)种群面临的人为干扰较少,自然干扰主要为低温和干旱.建议加强植夫绣线菊的就地保护,并增加科研和监测力度,通过宣教工作,增加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糙皮侧耳固体发酵菌丝的断裂繁殖,定量测定了其细胞结构特征物--壳聚糖,在断裂繁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以此对糙皮侧耳的生物量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糙皮侧耳固体发酵菌丝断裂繁殖开始后,等量样品提取的壳聚糖质量明显增加.至断裂繁殖第10天,壳聚糖产量比第1天提高了285.59%,比常规静置培养提高了292.24%.但断裂繁殖10天后壳聚糖产量不再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中国沙棘克隆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期望揭示其克隆生长调节对策.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的种群,其子株密度和生物量大于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的种群.②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种群的个体大、单轴型个体多;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种群的个体小、合轴型个体多.③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种群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地下生物量主要投资于克隆器官的生长;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种群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地下生物量主要投资于根系的生长.④土壤水分有效性高,种群增长率大、高度级多、产生克隆子株早;土壤水分有效性低,种群增长率小、高度级少、产生克隆子株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景观交错及不同景观交错类型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建瓯市3座存在毛竹和树木景观交错区域的样山和1座毛竹纯林样山为研究对象,在毛竹与树木的交错地带,以及距离交错地带10 m处分别划定两条样带,每条样带设置3个样方,调查了样地内毛竹的胸径及林下土壤养分,运用Kruskal-Wallis统计检验每座样山不同样带间毛竹平均胸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①在相同取样面积下,不同景观交错类型的毛竹林生物量均高于毛竹纯林的生物量,尤其在景观交错带内,比同海拔水平毛竹纯林类型的高11.09%~27.72%,且山体上位样带内毛竹林的生物量均比下位样带的高,这与毛竹纯林上下位样带内毛竹林的生物量对比相反; ②不同景观交错类型的样带间毛竹林生物量差异显著,毛竹纯林类型的样带间差异不显著; ③4座样山的样带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多数为山体上位样带的生物量低于下位样带,与景观交错类型的毛竹林生物量在样带间的分布趋势相反。【结论】植物的景观交错有助于增加毛竹林生物量; 不同景观交错类型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 不同景观交错类型中土壤养分含量对毛竹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毛竹林的生物量高于毛竹纯林,与其交错林分的林分类型、林分结构及人为经营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秆、枝和叶片含水量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箭竹叶片的含水率最高,秆的最低;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中,秆所占比例最大,可达60.31%~65.34%,枝次之(19.28%~21.87%),叶(15.11%~1782%)所占比例最少。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云南箭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及秆高与胸径和地径进行模型拟合。其中秆、枝和叶的生物量与胸径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C=0.318D1.753,WB=0.135D1.412,WL=0.140D1.216。应用上述相关数学模型估算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各器官生物量。通过对胸径、地径和生物量的比较,认为鸡足山的云南箭竹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选取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燕子花(Iris laevigata Fisch.)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控制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氮素添加处理下形态、生理和繁殖三方面特征的响应规律.研究共设置3个氮素处理梯度,即对照(0)、低氮(5g/m2)和高氮(15g/m2).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燕子花株高、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对照组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下的株高和生物量;而叶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也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呈现增加的趋势.各处理间,植株的开花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有所差异,但开花持续时间、花粉数、胚珠数、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燕子花在氮元素增加的情况下,其生长表现并不佳,反而可能受到抑制.在今后湿地的保护管理中,应科学控制湿地周围农田耕作等人为活动过程中氮肥的使用,避免氮素通过地下途径进入湿地对燕子花种群更新和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雪兔冬季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11月~2005年3月期间对兴凯湖农场10个样方内的雪兔进行了观察,初步了解了种群的密度,为今后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