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 ,从政治运动与文艺领导、文艺方向与文艺创作、反右与反“左”等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总结其中经验教训。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也已大致经历了“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的成长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关于《假如我是真的》等三个有争议的剧本的那场论争,具体地看是就文艺创作的题材、真实性、社会效果等问题的激烈论争,实质牵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子如何迈的一种认识上的分歧的幅射,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曾有一场关于“人道主义”的论争。如今,若是站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这一历史位置来重新回看历史上的这场思潮论争,可以发现其在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为理论武器批判文革历史错误的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现代性的诉求与市场经济之间完成一种“无意识的共谋关系”。因而,对这场思想论争进行重新梳理和反思在重提现代性批判的今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第一次文艺论争,发生在春秋末期,经过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延续至西汉前期。这次持续四百余年的大论争,主要是围绕着音乐问题展开的。最早的音乐、诗歌、舞蹈和舞剧,密切联系在一起,后来经过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和复杂的演化过程,它们才各自取得独立发展的地位。在先秦时代,还很难把音乐理论与文学理论完全分开,所以,这次论争实际上广泛地讨论了文艺的起源、文艺的特点、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文艺的社会作用及其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周扬的政治文艺本质观 ,以及这种本质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其局限性。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关于《假如我是真的》等三个有争议的剧本的那场论争,具体地看是就文艺创作的题材,真实性,社会效果等问题的激烈论争,实质牵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子如何迈的一种认识上的分歧的辐射,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围绕如何立国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这场论争是当时形势下进步与保守思想斗争的继续,是现代思想史上现代化与反现代化两种思想的首次正式交锋。分析考察这场论争,对于中国现代思想史及现代化思潮的研究,都大有裨益。一、论争的缘起20年代以何立国的论争,其产生是有深远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自近代以来,震惊于西方列强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强大威力,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士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认识到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周扬重视文艺理论建设并指出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方向,即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不但改变了周扬的命运,而且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发展。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起来。周扬在文艺理论的反思和调整中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周扬重视文艺理论建设并指出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方向,即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不但改变了周扬的命运,而且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发展。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起来。周扬在文艺理论的反思和调整中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评述80年代关于“意识流”小说、关于三篇“崛起”诗论、关于《现代化与现代派》等三场文艺论争。社会的现代化与文艺的现代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成果,也应该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思想解放、拨乱反正要深入到思想方法层面,并继续清除“文艺特殊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评述80年代关于“意识流“小说、关于三篇“崛起“诗论、关于《现代化与现代派》等三场文艺论争.社会的现代化与文艺的现代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成果,也应该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思想解放、拨乱反正要深入到思想方法层面,并继续清除“文艺特殊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文艺的对抗是一个古老的论争,然而在20世纪,哲学与文艺走向了新的融合。其历史原因在于哲学自身的式微与来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挑战。但其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哲学话语与文艺话语本原上的同一。  相似文献   

14.
从延安到今天,历史巨人迈着有力的步伐跨越了整整五十年!五十年天翻地覆,五十年沧桑巨变.其间,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在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指引下应历史召唤放射出极其耀眼的光辉!今天,在我们经历了十余年新时期文艺发展历程之后,重读《讲话》,仍感到了《讲话》所有的那种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纵观文艺现状,它提出的许多发展文艺的原则性问题,仍令我们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当时哲学要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根据毛泽东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列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体系。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的抽象、概括和总结。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逻辑是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中外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教训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文艺思潮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的艺术创作、理论、批评以及阅读鉴赏背后的起支配性作用的文艺观念.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有三个部分:现实主义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90年代以来的大众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7.
命题是时代的产物,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相联系。"中国道路"命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内涵来看,"中国道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道路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狭义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道路"命题产生的背景、相关思想论争和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当代中国,要深入研究"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掘其世界性意义,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五十多年前朱光潜先生已推出《文艺心理学》一书,我国专研此科学者尚寥寥,直至八十年代初才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一些文艺心理学论著。至于我国历史上是否存在文艺心理学思想,如果有,这些思想资料如何整理、研究、评价,都是大家所未系统研究的问题。面对浩如沧海的历史文献遗产,学者们见仁见智,或从历史哲学,或从美学、文艺学等等角度,去作了各种专门学科的探讨,唯独留下文艺心里学思想领域成为华南师大刘伟林副教授的拓荒地。经过辛勤而缜密的科研劳动,他的《中国文艺心理学史》终于问世并获得填补空白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1963年,法国著名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出版了《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一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65年以苏奇科夫为代表的苏联文艺界,与加洛蒂展开了长期的论争,影响深远。在这一次论争中,不仅加洛蒂本人的现实主义观得以成熟,而且更为有趣的现象是,70年代苏联文艺界提出“开放体系”,一反以前强烈的反对立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加洛蒂文艺观对苏联文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