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9-79
当今社会,直销正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少人想以此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然而,身处其中许多经销商才深深体会到;直销路上,并非总是鲜花和坦途,有的甚至是荆棘和陷阱,而其中关键是看你选择了一个怎样的直销公司。俗话说,选对了公司,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优秀直销公司?我们不妨来听听最终选择中山理科的经销商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想从事直销行业又或正在从事直销事业的您,在考察与选择直销公司的时候,是否检查过自己真的符合了从事这个行业中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了么?正所谓“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6-77
问:直销法规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它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台?问:只要有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的公司都能挺进直销业,从事多层次直销吗?比如也在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海尔集团。问:双轨制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直销制度?为何传言中的直销法规中没有涉及直销制度方面的文字内容?问:推介我从事直销的朋友说,每个人在直销行业里都可以成功,然而我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成功的方向和感觉,我觉得他的话有误导之嫌,请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直销?是不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问:在当前许多直销公司里,不乏“专家”、“教授”,有的人还自称是“直销科学家”,让人难辨真伪,请问这些人的名衔是自诩自封的还是国家认可的?如何整肃直销界的学术“伪”风?  相似文献   

4.
直销界很流行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意思是在选择直销公司时,选对了公司将会对自己的直销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地,如果选错了公司,不仅会阻碍自己直销事业的发展,严重的还会使自己落入传销的深渊,甚至因为公司的原因锒铛入狱,永不翻身。  相似文献   

5.
直销产品,是一门了解和洞察人性的营销哲学。修筑属于自己的“管道”,是积累财富的最佳方法。直销企业不是“生产产品”而是“生产机会”;直销团队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梦想”。有了正确的定位之后,我们就能真正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直销商。  相似文献   

6.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既禁止了“团队计酬”的奖金制度,又将直销人员的奖金上限订为30%,让直销公司和直销人员在销售的奖励制度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运作空间,原来上下级直销商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也随之消失;上级直销商辅导下级的经济动机不存在了,理论上“直销团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但是很多成功的直销团队,其成员之问已经有多年共吲奋斗的经历,团队成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直销团队是否会自然解散呢?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值此直销公司努力争取直销牌照的关键时刻,直销团队的未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试着从直销团队的功能和价值来探讨直销团队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需要警醒的是,准直销公司不能饮鸩止渴地养“刁民”,自销人自己也不能放纵自己做“刁民”,不然前景堪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很多的传统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试水直销,然而直销行业的专业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于是一些原直销团队的领导人摇身一变,就成了某直销企业的CE0、总裁等。一时间,像“开盘”、“操盘手”等成为了业界流行的名词;市场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却又传出直销经理人频频跳槽的消息。当直销人跳槽已经成为行业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作为公司管理层的直销经理人也频繁跳槽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雅芳的胜利     
2月22日,当商务部网站“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外资直销企业列表”中赫然出现“雅芳(中国)有限公司”时,关于雅芳已经获得中国首张直销牌照的消息就在业界炸开了锅。实际上,不单其他人难以置信.甚至雅芳自己看到这一切时也深感吃惊。  相似文献   

10.
事件     
27家申牌企业网上“宣誓” 从7月6日开始,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陆续发布了27家内外资准直销企业的声明,承诺获得直销牌照后,公司将严格遵守《直销管理条例》要求从事直销运作,并对不从事传销、公开直销员计酬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承诺。此次在官方网站上的集体披露被认为是发放第二批直销牌照的先兆。而相关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声明是按商务部要求操作的,并不意味着公布了信息就一定能拿到直销睥螅。  相似文献   

11.
如新(中国)继提出“蓝海战略”应对市场竞争之后,又推出了“健康直销”概念来引导发展思路,在敏感而混沌的中国直销行业刮起了一股清新的经营运作之风。 而直销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每个人的自主性将决定他们对公司具体政策的不同理解、执行和最终结果。笔者有幸分享到如新 (中国)三届寰宇领袖彭 放、张爱梅夫妇对此的见解,他们用精辟的观点阐明了直销人在“健康直销”实践过程中的责无旁贷,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总结了直销人贯彻“健康直销”的几条可能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咨询台     
Q1:专家您好!我了解直销的时间不长,也许是运气比较好吧,加入第一家公司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让我觉得找到了致富之路。但也有直销朋友提醒我说,我现在的公司还没有拿到牌照,一旦公司出事,投入就血本无归。我自己也考察了一下,这家公司正在申请直销牌照,而且公司高层也诚心想做直销,  相似文献   

13.
《当代地方科技》2007,(1):52-55
2006年岁末,各行各业都在盘点,本刊于2006年12月针对国内直销状况策划了《2006中国直销风云榜》(第二届)对2006年中国大陆的直销进行了盘点,而美国著名直销杂志MLM insider近日也隆重推出了年终盘点,这里本刊特别转载“2005-2006年度直销商选择最佳直销公司”、“2005-2006年度编辑选择最佳直销公司”两个部分,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某种程度上,是耶格系统给出了直销“系统”这样一个全新的定义,并铸造了其精髓和灵魂——复制。也正因为这样,直销人才能以团体的形式真正实现与作为“合作伙伴”的公司平等对话。随着直销在中国的蔓延,耶格系统及有其血统的直销系统纷至沓来,又经过多少年的分合离散,如今形成了中国直销业系统的“耶格家族”,他们是中国直销系统的中流砥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1日,最具历史意义的中国直销双法——《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高悬于商务部网站上。其中,“8000万元的注册资本+2000万元保证金”的硬杠杆,宣告中国直销开始走入资本时代。 在中国境内运作的直销公司,从此被打上了“亿元户”的身价签,得以光明正大地走进中国直销围城。这也注定中国直销的围城之内,不是一个由穷变富的心灵修炼之处,而是一个“弱肉强食,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场。这里,不存在穷人(企业)财富缓慢积累,只存在富人(企业)财富升级倍增。中国直销,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和耐力。 中国直销市场,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直销市场,是个只容纳“亿元贵族”的俱乐部,从其正式浮出水面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为此,特撰写此《中国直销与资本市场》系列文章,以记录中国直销资本市场的光怪陆离和浮华悲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衮动之灾     
《当代地方科技》2006,(8):50-53
自《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高悬于商务部网站上,在中国的各种粤销和传销公司都在思考如何应对,一直饱受非议的“滚动制”却乘机卷土重来,在最敏感时期的中国直销市场上兴风作浪。目前的滚动制以“卖二赠一”的模式现身炒作,乒圣与其它直销制度嫁接,演化出各种变种,但其带来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却是直销界所始料不及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双向制 公司的前景判断任何一个人在下决心成为一家直销公司的直销员之前,都应该透彻了解那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同时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考察公司诸如管理层和产品线等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量化标准,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但奖金制度相对透明,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判断一家双向制公司是否值得从事以及在决定从事后如何获得硕果,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解答困惑直销人员“怎样选择直销公司”这个命题的经典答案,主流的常规依据是.衡量公司规模、产品线、历史和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本文作者细化了一些新标准.他所告知大家的是其个人“心得窍门”.观念在操作上能否实施.还有待商榷,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的方针予以刊发.希望能对激荡直销人员脑力风暴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你是从事什么直销公司。”在直销人俱乐部上万的会员中,有95%的人都是直销人。记者这样问朱军生,也合情合理。“我不是一个直销人,只是一个传统行业里的技术工作者。”他的声音里夹杂着一种对个人能力的强烈自信,而这种自信在瞬间也感化了记者。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5年的“直销试点”开始,雅芳公司就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这样的关注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雅芳是业界惟一一家采用单层次的企业;另外,在顺利获牌后,准直销企业们更是希望从雅芳的一举一动中,借鉴到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