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的S.O.S.     
鸟类在自然界中是最富于魅力的生物类群。它们形形色色,姿态万千。鸟类是地球上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动物,它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相互依存并且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现存鸟类有27个目,164科,9021种。 回顾一下鸟类的自然历史,从一亿五千万年前始祖鸟出现以后,经过漫长的进化,地球上曾经有过16万种鸟类。在第三纪时,是鸟类的  相似文献   

2.
鸟类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现存鸟类9700多种,其中90%以上的种类生活于陆地和淡水。生活在淡水的鸟类大多长途迁徙,受地域影响不大。而陆地鸟类则常常具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像所有生物一样,在不同地区的鸟类呈现出不同的种群和数量。 经观察发现,鸟种的多少与地域面积相关性不显著。如北美洲的面积远较中国大,却只有650多种鸟类,约为我国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5,(3):8-8
鸟类正面临严峻的未来。科学家最新估计,在现存的所有鸟类中,大约14%部将在公元2100年之前灭绝。这一估计是根据鸟类最近的灭绝率--1.1%得出的。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目前所有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种(大约有1200种)也都将在  相似文献   

4.
张玉光 《自然杂志》2007,29(1):45-45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鸟类的最早出现是在古新世,而爆发性辐射演化发生在新生代早期。现生鸟类是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绝灭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类群,近来今鸟类的新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现生鸟类起源于新生代的推论。新生代早期(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鸟类的分类已被清晰地归入到现生鸟类中,并且现生鸟类传统的“目”“科”类型在早期已经出现并确立。因此,通过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鸟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早期辐射演化和多样性的历史,同时也能够阐明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5.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鸟类,不过这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怪异而坚硬的脚爪补偿了它们这一缺陷,鸵鸟每小时可以奔跑70 km,而且,它们是当今鸟类中最奇特的一个品种.它们的生活充满了神奇色彩,这当然也包括"童年"生活.它们的"童年"是从蛋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陆地与海洋生境中有多少物种?半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不同研究者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物种估计数不同,估计地球物种总数在50万~1亿.直到今天,生物学家没有一个确切的地球物种数目.但是,有些生物类群的种数较为确定,如植物、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为什么地球物种数目测不准?究其原因,是因为物种定义的差异、系统分类方法的不同、分类学家的标准不同、不同类群研究深度的差异,所以绝大部分种仍是未知,加之物种的生境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无法获得地球物种总数.即使有一天人们能够对地球上所有生境中的所有生物类群进行深入分类学研究,然而,当研究不同类群、甚至研究相同类群的分类学家无法统一划分物种标准时,学术界仍将不可能就地球物种总数达成共识.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估计推测地球物种总数.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6,(4):6-7
2005年年底,由13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组织组成的“零灭绝联盟”公布了一份“濒危物种”报告,指出,位于全球595个地点的794种动物即将绝种,其中包括中国的扬子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美国的象牙喙啄木鸟,而素有“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1/3。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们将要与这些动物彻底说“再见”。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有 209种,鱼类有242种,其他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狸、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鸟类家族中,噪鹛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类群,它们在我国广袤的土地和多姿多彩的生境中衍生出不少特有种,广布者如见于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的山噪鹛,见于江南的棕噪鹛;狭栖者如仅见于甘南和川北局部地区的黑额山噪鹛或者是仅见于川西南和滇西北的白点噪鹛,等等。而噪鹛属种类  相似文献   

9.
大鲵又名“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级”。它属于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生存者鳄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过头顶的眼睛,布满角质鳞甲的身躯,腭裂极深的大嘴,长而有力的尾巴——鳄鱼总是以凶恶的形象和狰狞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其实鳄鱼是现存爬行动物中身体构造最高等的物种,在生态、个体发生和进化途径上的许多特点与鸟类和哺乳类有相似之处。正是由于在进化上的这些特点,鳄鱼格外吸引科学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正>最新的一项研究列出了100种世界上最濒危、最独特的鸟类,其中包括以尸体为食、有特别的"斩首"技巧的秃鹫,能在胸前吹出一个"气球"的军舰鸟和世界上最强壮的鹦鹉。科学研究者们总共分析了9 993种现存的鸟类,鉴定了它们亲缘物种的数量(数量越少意味着它们的演化特异性越高)以及它们在野外生存中面临的危险。以下是名单中排名前8的鸟类。  相似文献   

12.
企鹅,是乌纲企鹅目中所有鸟类的通称,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18种.虽然我们总是习惯用"南极企鹅"来称呼这些可爱的家伙,但实际上真正在南极大陆越冬的只有帝企鹅一种,而南温带才是企鹅种类最多的地方.在南美洲、新西兰以及南大洋的众多岛屿中,聚集着十余种企鹅,甚至在亚热带和热带,乃至赤道地区,都有企鹅的足迹.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存的所有企鹅中,高大的企鹅多栖息在寒冷地区,而较小的企鹅则多在温带甚至热带地区聚集.  相似文献   

13.
如果天空中没有飞鸟,世界将少了很多色彩.生物学家表示,除了大海中的鱼儿外,就数天空中的飞鸟色彩最为绚丽了.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共9000余种,每种鸟儿都有它独特的体态和彩色的羽毛.  相似文献   

14.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马檠宇  胡东宇 《科学通报》2010,55(32):3081-3088
在过去20年中, 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 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 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 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 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 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 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 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 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 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 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 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 特征演化分析表明, 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 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之行     
观鸟,一项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业余休闲活动,近年来由国外民间环保人士介绍到我国大陆,每年还有大批外国人专程来我国观鸟,因为中国是鸟类的天堂。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观赏鸟儿的多彩羽色和姿态,聆听鸟儿的动听歌唱,能够调剂生活,陶冶情操,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自然享受,还能为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资料,促进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上,蕴育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目前,全世界共有86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1186种,这个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鸟类的总和也只约相当我国的66%。欲准确无误地识别这么多种鸟类,不但要查阅有关书籍和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去野外观察它们。让我们跟随专家和摄影爱好者的足迹到大自然中去观赏野生状态下的鸟类吧。  相似文献   

16.
文自翔  赵团结  丁艳来  盖钧镒 《科学通报》2009,54(21):3301-3310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演化是大豆生物学和农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 本研究选用60对细胞核SSR标记(nuSSR)和11对叶绿体SSR (cpSSR)标记, 在检测由393份地方品种和196份野生材料组成的全国代表性样本的细胞核、叶绿体基因组变异的基础上, 分析了栽培、野生地理生态群体间的遗传演化关系. 结果表明: (ⅰ) 野生群体核、质遗传多样性都明显大于栽培群体, 核、质等位变异数分别为1067:980和57:44个; 栽培大豆980个核等位变异中有377个(38.5%)为驯化后新生等位变异, 44个质等位变异中出现了7个(15.9%)新生等位变异. (ⅱ) 栽培生态类群中, 以南方3个地理生态类群(中南、华南、西南)遗传多样性较高; 野生生态类群中以长江中下游野生类群遗传多样性较高. (ⅲ) 从分子方差分析、遗传聚类与地理类群间关联分析及群体特有等位变异三方面证实我国栽培、野生大豆地理生态分化有其遗传分化的基础. (ⅳ) 以材料为单位的聚类结果表明与栽培大豆近缘的野生材料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及西南-中南野生地理类群; 进一步分析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并作UPGMA聚类, 发现各栽培地理类群与长江中下游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一致, 小于与包括本区在内的其他野生群体的距离, 结合该区野生群体特有的cpDNA等位变异NTCP10-117在所有栽培生态类群中都有分布的现象, 推论在南方野生群体中的长江中下游野生祖先可能是栽培大豆共同的野生祖先.  相似文献   

17.
江苏如东近海绿潮藻分子检测与类群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以来,中国青岛、连云港、如东等黄海沿海连续4年爆发绿潮现象,尤其2008年青岛爆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绿潮,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2009年,我们对江苏省如东海域绿潮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选取紫菜养殖架和防波堤坝上的11个固着样品以及海区15个漂浮样品,对其ITS及5.8S rDNA和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类群演替分析.结果显示,如东沿岸堤坝和紫菜养殖筏架具有大量固着生长的浒苔类绿潮藻,其海区漂浮绿潮藻团出现时间也最早,并逐渐北移;ITS序列分析将如东样品聚为5个类群,即Ulva compressa类群(6个样品)、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LPP)复合体类群(12个样品)、Ulva flexuosa类群(3个样品)、Blidingia sp.类群(3个样品)以及Urospora spp.类群(2个样品),而rbcL序列较为保守,26个样品只聚为4个类群.DNA序列分析表明,如东海区漂浮与固着绿潮藻类群构成相同,亲缘关系较近,漂浮绿潮藻优势类群先后出现次序为:U.compressa,U.flexuosa及LPP,最终漂浮种与2008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的ITS...  相似文献   

18.
与鸟有约     
观鸟,一项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业余休闲活动,近年来由国外民间环保人士介绍到我国大陆,每年还有大批外国人专程来我国观鸟,因为中国是鸟类的天堂。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观赏鸟儿的多彩羽色和姿态,聆听鸟儿的动听歌唱,能够调剂生活,陶冶情操,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自然享受,还能为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资料,促进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上,蕴育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目前,全世界共有86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1186种,这个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鸟类的总和也只约相当我国的66%。欲准确无误地识别这么多种鸟类,不但要查阅有关书籍和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去野外观察它们。让我们跟随专家和摄影爱好者的足迹到大自然中去观赏野生状态下的鸟类吧。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生命之树”工程将揭开奥秘美国科学家最近即将开始着手建造“生命之树”工程。“生命之树”最终将地球上所有现存的生物———从微生物到鸟类到巨型爬行动物,是如何与另一种生物相互发生联系的,特别是植物、蜘蛛类、鸟类和恐龙类等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秘密详尽地展示出来。工程预计需要十年多一点时间完成。几代生物学家已在植物群和动物群中勾画出了规模宏大的进化模式示意图,科学家也已描绘出了地球上现存的大约170万种物种。但其中大多数物种未被研究过,且有上百万种物种未被编上目录。工程将采用在分子遗传学和计算机技术中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江苏如东近海绿潮藻分子检测与类群演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7 年以来, 中国青岛、连云港、如东等黄海沿海连续4 年爆发绿潮现象, 尤其2008 年青岛爆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绿潮,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 2009 年, 我们对江苏省如东海域绿潮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选取紫菜养殖架和防波堤坝上的11 个固着样品以及海区15 个漂浮样品, 对其ITS及5.8S rDNA 和叶绿体rbcL 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类群演替分析. 结果显示, 如东沿岸堤坝和紫菜养殖筏架具有大量固着生长的浒苔类绿潮藻, 其海区漂浮绿潮藻团出现时间也最早,并逐渐北移; ITS 序列分析将如东样品聚为5 个类群, 即Ulva compressa 类群(6 个样品)、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 (LPP)复合体类群(12 个样品)、Ulva flexuosa 类群(3 个样品)、Blidingia sp.类群(3 个样品)以及Urospora spp.类群(2 个样品), 而rbcL 序列较为保守, 26 个样品只聚为4 个类群.DNA 序列分析表明, 如东海区漂浮与固着绿潮藻类群构成相同, 亲缘关系较近, 漂浮绿潮藻优势类群先后出现次序为: U. compressa, U. flexuosa 及LPP, 最终漂浮种与2008 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的ITS 序列完全相同. 本研究为今后黄海绿潮溯源及其预测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